分享

【阅读悦读丨散文】古月《写诗的阿冰》

 作家荟 2020-11-03

【阅读悦读丨散文】李芳洲《平凡的不平凡》

【作者简介】古月,中学语文教师,文学爱好者。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是农民诗人余秀华的诗。余秀华的诗也读过几首,记得的只有这一句了。高中同学阿冰,也喜欢写诗,爱情诗居多。“人说,男人是太阳,女人是月亮。你是我的全部,融化我人生的忧伤。”记得的也只有这几句。

阿冰和我住一个村,他是修水库拆迁搬来的。他的父亲在广元旺苍煤矿工作,家景较好。五间大瓦房,在当时的农村,显得很气派。阿冰长得高大帅气,为人又义气,很受女同学的喜爱。阿冰喜欢村里一位叫阿花的女生,给她写了很多情诗。阿花,长得漂亮,口才又好,是班里的文艺委员,也有很多追求者。

可惜的是,他们都没有考上大学,回生产队里劳动。一段时间,阿冰见了我,总是远远躲着,不爱搭理我。只有阿花,还是那么热情,也不掩饰对我考上大学的羡慕。听阿花说话,心理总是那么舒服。

阿冰和阿花结婚时,我记得送了一个暖水瓶,还送了几本诗,有北岛和舒婷的,当时流行朦胧诗。阿冰的新房,布置得象书房,有花、有画、有书桌。还有一个大大的根雕,特别惹眼。阿冰说:“挖地时在土中捡的,看着很特别,就加工了一下。”我说:“你们的房间很有艺术气息。劳动之余,两人诗歌互答,琴瑟和鸣啊。”

诗是填不饱肚子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也发生了很多变化。阿花还怀着小孩,阿冰就加入了外出打工的大军。当时,我们村子的人,多是到河北砖厂去打工,很苦很累,但钱多。

春节回来,揣着票子,买收录机,买电视机,很是满足。“走四方,路迢迢,水长长,迷迷茫茫,一村又一庄……”这样的歌声,总是回荡在村子上空。我问阿冰:“还写诗吗?”“太累了,没有心情。想家的时候,偶尔写写。”

阿花很能干,在村子里开了一个小卖部,生意很好。男人们在外,留守村子的人,总是很寂寞,有事没事总爱到阿花的小店坐坐,摆摆家常。哪家有事,阿花也乐意帮忙。阿花又会说,邻里有什么纠纷,她总能劝得两家高兴。村里选妇女主任,大家都推荐她。几年后,又当上了村主任,把多年来村民们盼望的村级道路修通了,很得大家的赞扬。

5.12大地震,村委会的房子塌了。村里搞灾后重建,重修了村委会。新的村委会,二层楼房,白墙灰瓦,绿树环抱,很是亮眼。阿花忙上忙下,累瘦了一大圈,却更显精神了。可这次,村民中却有了闲话。说承包商是阿花的同学赵河,两人关系不正常。

赵河我认得,靠旧城改造发了家,现在在城里有个不小的建筑公司。当年,也是阿花的追求者之一。

就在这一年,阿冰回到了村里,就在村子附近打工,再没有远出。阿冰干的仍是砖厂的活,有时拉砖,有时制砖,有时装窑。装窑最苦,也很危险,我就听说两起窑塌砸死人的事。无论每天工作多晚,阿冰总要回家。阿冰有辆摩托车。

我一直不明白,阿冰高中毕业,也算文化人,为何不在城里找份轻松的工作?吃这么多的苦,只为守护阿花?我只知道,阿冰多年不写诗了。

昨年,阿冰的儿子结婚,是村子里近年来最热闹的事,左邻右社的、乡里有头有脸的,都来了。我和赵河也参加了。

阿冰家的大瓦房,已变成独栋三层小洋楼,还是地中海风格的。绿墙绿瓦,斜坡屋顶,还带生态花园。阿冰家的房子仍是村里最漂亮的。

站在三楼的平台上,看着下面欢喜热闹的人群,我说:“阿冰,大喜的日子,赋诗一首。”阿冰迟疑一下说,“那就胡诌几句:

熙来攘往红尘闹,争名夺利我心伤。

物欲鸿沟都填满,世人幸福哪里寻?”

看来,阿冰多年不写诗了,还有一颗诗人的心。

(图片来自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