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悦读丨小说】齐云轲《睢阳!睢阳!》(五)

 作家荟 2020-11-03

【阅读悦读丨诗歌】郝育江《她带着孩子和狗狗走了》(外一首)

文/齐云轲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八

到九月下旬,城中粮草已绝,军民仅仅剩余600人,处境异常艰难。张巡见此,只好令南霁云率三十骑兵冒险突围求援。唐军刚一出城,叛军便如潮般涌来。雷万春挥起长刀,率五十骑兵开路,劈得叛军头颅乱飞。南霁云率弓弩手紧随其后,杀出一条血路,向谯郡奔去。见南霁云已经跑远,雷万春也不敢恋战,忙也收兵回城。

叛军紧追至城下,李怀忠率将士们在城上举起石头狠砸下去,边砸边怒吼道:“砸死你们这些乱臣贼子!”

城下追兵顿时被砸得血肉横飞,脑浆四射,惨叫声一片。

南霁云率剩余的二十人马不停蹄地来到谯郡,拜见了许叔冀。许叔冀忙把他请到了会客厅,请他坐下喝茶。

南霁云扬起脸,把一杯茶一饮而尽,许叔冀见此拍手大笑:“好啊!”

南霁云跪下乞求道:“睢阳城危在旦夕,几百军民命悬一线,请求大人火速派援兵相救,哪怕迟疑片刻,怕几百条人命就将断送了!霁云奉许远大人之令,恳请大人救命啊!”

许叔冀见此,故作为难状,说:“你们的处境我也了解,你们的精神我异常钦佩。只是目下我谯郡已成四面受敌,守军又少,救援之事,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也。不如到别处看看,或许会有惊喜等着你,也未可知,我的壮士!”

“自家兄弟在鬼门关前挣扎,你却见死不救,何以为人?你——”南霁云大失所望,怒叫。

“谁说我见死不救?”许叔冀笑道,“来人,送三十匹布为南将军送行!”

“尔不顾国家安危,置友军死生于不顾,是个十足的奸人!尔若有种,可与我决一死战?”南霁云高声怒吼。

许叔冀笑了笑,没有回话,径自走了出去。

南霁云无奈,又奔到临淮城,向贺兰进明求援。当初,房琯为相,他素与贺兰进明不和,乃以贺兰进明为河南节度使,又以许叔冀为河南都知兵马使,二人俱兼御史大夫,许叔冀乃不受贺兰进明节制,贺兰进明也无可奈何。贺兰进明怕出援兵后,许叔冀偷袭临淮,乃不敢出兵驰援。见南霁云智勇双全,他又想留下为己用,乃为之设宴。

南霁云见此,举起酒杯,慨然流泪道:“云来之时,睢阳将士们已经绝粮多日,这山珍海味确实是好东西,我也想用,但一想到他们正在为缺粮绝食而愁,为四面楚歌而忧,为援兵不至而苦,又何忍下咽?大人您身为朝廷重臣,当为国家尽力竭忠,见危不救,岂是忠臣义士所为?”言罢,抽刀自断一指,举起对大家说:“云虽有负重托,没能请回救兵,但已经尽力而为,留此一指为纪念吧!”

在座者无不大惊,为之感泣。

出城后,南霁云回射一箭,正中城门中央,誓言道:“破贼之后,不杀尔等见死不救之猪狗,我誓不为人!”

南霁云到宁陵,同廉坦率三千人趁大雾杀破敌阵,驰援睢阳。到睢阳后,援军仅仅剩下千余人。城中军民见此,知是救援无望,无不痛哭,但也更坚定了死守的决心。粮草吃完后,就开始吃树皮草根,再后吃战马,捕老鼠吃,最后开始吃死尸。到十月,城中仅仅余下四百多人,而且都已经是奄奄一息,无力再战。

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张巡、许远暗地里找来部将于嵩,让他将城中仅剩下的包括小豆子、去疾、许远的儿子许岘在内的五个十岁左右的孩子化好装连同朝云的遗骨,率领三个比较强壮的士兵,骑上仅剩下的四匹战马,向城外飞奔去。

张巡远望着渐渐消失在风雨中的马队,终于冲出城外,将按捺许久的呼喊释放出来:“孩子们,我的孩子!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栋梁,是中兴我大唐的希望啊!你们一定要把希望的火种广播到四面八方,点燃起熊熊大火,将叛军的根本烧化,使烽烟成为冷灰,永远不再复燃,让天下的百姓永享太平盛世——这一切全靠你们了!”

“全拜托你们了!”许远向马队远去的方向拱礼,说着竟跪在了风雨中。

“对!”张巡点头道,也跪下,“真正能使天下太平的人不是我们,而是你们啊!我应该感谢你们,百姓应该感谢你们,历史应该记住你们。记住!忠义,前进,拼争,成功,更需要保重啊!”

他们俩跪了许久,突然间看到了一丝亮光在那如墨的风雨夜空中闪过。二人一怔,忙站了起来,相互对视,惊喜万分地呐喊道:“奋力前行吧,我的孩子们!你们是国家中兴的栋梁啊!”

回到残敝的家,见老家丁华伯躺在了走廊上,早已被风雨淋透,张巡忙上前一边扶起老人,一边呼喊:“华伯!”

可老人依旧纹丝不动。

张巡忙把他抱到自己的卧室,将棉被裹在他身上,轻轻呼唤着:“华伯,华伯——”

许久,老人才努力徐徐睁开双眼,眼中闪出一丝微弱的光芒,说:“大,大人!老奴才不能再服侍您了。我从来没有求过您一件事,我死后,我只求您把我放进那口井里,也好让我能在那边为夫人做那她最爱吃的糊面汤。夫人她…唉!粮瓮里还有半碗米——那是我半年前为了您提前留下的,从没有与人说过。大人,您保…保重啊!”说完,便闭上了眼。

“华伯——”张巡大叫一声,早已干涸的泪眼又洒下了几滴眼泪,早已麻木的神经又被拨动了几下,早已撕裂的伤心又隐痛了几次。他抱起华伯走出门外,来到那口井沿,跪下,脸上奔流的已经分不清哪些是雨,哪些是泪。

想到了朝云那如玉的容颜,似水的柔情,宜人的微笑,深情的凝眸,还有那一声声震慑人心的、足以支撑他意志的话语:激励,振奋,警醒,鞭策…忆到她临行前的嘱托,义无反顾的背影,深含爱意和忧愁的回眸…他的心已然碎了…

他将老人送到井边,正要松手,可不知从哪又来一股冲动,使他迅速的把老人拉回,紧紧抱住,浑身发起了抖,自言自语道:“不要!不要!不要再离开我好不好?”

他倏然跃起,指着头上的天空,问:“你看到了吗?这些可都是些老实忠厚的平民百姓啊!他们犯了何罪,造了何孽,要遭受这般折磨?天爷啊,你若有眼,就睁开看看吧!风,你若有情,就把那致使他们遭受不幸的人,用你那正义之剑刺死吧!风啊,再狂些!雨啊,再厉些!把这世间的一切尘秽都刮烂吧,淹死吧——”

一天拂晓。因夜里普降大霜,一些老弱残兵又被冻死,活着的人却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了。尹子奇趁此,忙派兵进攻东、南两城,张巡守东城,敌人转攻西城。许远见敌人乘云梯上来了,率残弱之卒三十几人迎战,还未接战,许多人都已经趴下了,再也起不来了。许远与叛军斗上俩回合后,也力乏而仆地。叛军涌来,将他擒获,他大呼:“但求速死!”

西城失陷前后,南城也被攻克。叛军挥舞着武器进城,本欲大掠一番,可眼见的却是死尸遍地,还有那奄奄一息的士兵正用嘴咬着、啃着战友的尸体……

“哈——”尹子奇大喜,执刀逼视张巡,问:“汝每次出战,都叫些什么?”

“恨不能食尔乱臣肉,寝尔贼子皮,故而怒叫!”

“呸!”尹子奇唾一口,笑道:“今日你若肯跪下求我,我可以放你一条生路。”

“哈——”张巡大笑,“我乃大唐忠义之臣,尔乃乱臣贼子,我死却荣光,会向尔败义之徒求饶?”

尹子奇又逼南霁云投降,南霁云不语。张巡见此,大叫:“南八,大丈夫死则死耳,不可丧节受辱!”

南霁云笑道:“云岂是贪生怕死之辈?”

尹子奇又走近李怀忠,一巴掌抽过去“啪”!继而怒问:“我待尔不薄,倚重为手臂,尔为何要恩将仇报?”

李怀忠闭目,仰天叹息:“唉——”

见此,尹子奇忙近前,惊喜地问:“怀忠莫非有什么难言的苦衷?抑或知道什么唐军的机密?”

怀忠努力地点点头,说:“大人再近些!”

“好!”尹子奇大喜,忙把耳朵凑上前,期待着奇迹的出现。谁知怀忠竟然张大口,狠力咬住了尹子奇的右耳一撕,“啊”一声咬下了大半耳郭来。

“啊——”尹子奇捂住血,大惊,痛苦得大叫,“你…你…”

“呸!”李怀忠满嘴是血,将尹子奇的耳朵吐出,对着张巡等人拜道:“大人!怀忠附逆两年,残害甚多,今天咬下奸贼耳朵,可稍慰我心。恨不能尽灭叛军,洗涤尘垢,死后又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呜呼!”言罢,他跪在了地上,泪流滂沱,放声哭了起来。

“怀忠莫要自责!”张巡大叫,“你能改过自新,奋力杀敌报国,赤子之心可比日月,令尊大人泉下有知,一定会以你为荣。你不必愧疚抱憾,在我们心中,你永远都是我大唐军人的楷模!”

“李兄速起!”南霁云大叫。

李怀忠跃起,对着众人一拜,说:“谢谢诸位宽慰,但怀忠之行径,怀忠不会忘。那百姓的血,无辜的尸,生灵的魂,忘不了!我是个罪人啊!”

正在这时,尹子奇一刀劈开了李怀忠的背,血溅了尹子奇一脸。尹子奇抹了一把甩下,单目怒视着,见怀忠那高大的身躯终于倒下了,大笑了起来:“哈——”

“独眼狗——”雷万春大骂。

“住口!”尹子奇大吼,指着张巡等人问:“谁不投降,李怀忠就是他的榜样!我最后再问一句:降还是不降?”

“瞎眼狗——”张巡等人齐声高呼,把叛军两员大将震落马下。尹子奇“啊”了一声,蹲下,双耳中嗡嗡有声,继而什么声响都没有了,死一般的寂静。

“大人!”一叛将来报告,“王将军、樊将军被唐人的叫声震得七窍流血而死了!”

“你说什么?”尹子奇问,“大声些!”

“王将军和樊将军死了。”

“什么?”尹子奇惊问,“我…我怎么还是听不见呢?我怎么了?”

“聋了!”南霁云大笑,“又瞎又聋,整个一废物!”

“活该!”雷万春怒叫。

“苍天有眼,苍天开眼了!”张巡激动地泪流满面。

见众人笑他,尹子奇登时恼羞成怒,大叫:“杀!杀!杀!!!”

     唐军三十六人,以张巡为首,排成一列,迎着西天那一抹如血的残阳,走向了人生最后一个驿站,也走向了人生最大的辉煌。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一座座丰碑,在夕阳下格外光彩夺目,熠熠生辉。

尾声

为了邀功,尹子奇把许远押送到洛阳。后来,许远也不屈而就义于河南偃师。

睢阳危殆时,唐朝肃宗皇帝也曾多次下令附近的唐朝军队驰援,但是由于唐军内部历来互相牵制、各自为政,所以睢阳附近的唐军如临淮的贺兰进明、谯郡的许叔冀、彭城的尚衡等,竟无人听令。最后,唐朝以张镐为河南节度使,替代贺兰进明,他令谯郡太守闾丘晓火速救援睢阳,但闾丘晓不予理会。待张镐到睢阳时,睢阳已经失陷三日了。张镐大怒,先斩后奏杀了闾丘晓,挥军收复睢阳。尹子奇兵败北走,进入陈留城,不久被当地的百姓所杀。之后,唐军收复洛阳,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唐代宗即位后,叛军头子史朝义北遁,于宝应二年(公元763年)正月为部下李怀仙所杀,传首京师。至此,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结束,但唐王朝的繁荣盛世也永远成了历史,一去不还。

                                后记

睢阳地区的百姓后来为张巡、许远二人立庙祭祀,以纪念他们的功勋,表达对他们的崇敬之情。此庙叫做“双忠庙”,直到今天,此庙还被当地人进香祭祀。可见他们的伟大精神世代相传,一直激励着人们拼争进取!

三十六人、四百多人、六百多人、三千多人……这一个个热血的男儿,这一个个平凡的人、伟大的人,用他们的智和勇,忠和义,丹心和碧血,还有那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对未来的美好遐想,铸起一座座高高矗立、历经千余年的风雨沧桑而岿然不动的丰碑,为发黄的史册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教育着、感动着一代代中国人去奋起,去抗争,去抗击侵略,去保家卫国,去维护祖国的和平统一。他们所彰显出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核心,必将继续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和所有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人们奋力前行,为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维护世界和平而不懈努力奋斗!

我在初中时,第一次听老师讲了张巡固守睢阳的故事后,就已经深深地被这些英雄和他们的事迹以及事迹背后所彰显出的精神所打动。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广,对世事阅历的加深,早在三年前就有一股冲动,要为这些我所敬爱的英雄们写点东西,为之立传传世。但是又谈何容易?因为当时虽对他们的事迹有所了解,但还远远不够。于是,在那以后的岁月里,我就刻意搜集一些关于他们事迹的书籍和有关当时历史的书来读,希望能从中寻觅到那久已被历史车轮轧碎的遗迹,控制住时光的翅膀飞回到千年之前的睢阳城,去感受英雄们的气息与无奈,欣喜与苦涩,那随风飘摇的猎猎战旗,那满腔热血的涌荡,那铁骨铮铮的哀唱,那柔情别离的断肠,那心伤神损的凄凉,那不得不肃然起敬的悲歌悠扬……这一切的一切,都曾使我沉迷其中,乐而忘饥,哀而忘眠,魂萦梦牵,心时而汹涌澎湃,时而平静沉寂,时而哀痛泪涟,时而情柔若水……

由是,从2009年6月份回家后,我就开始重新研读相关书籍,然后进行构思,于7月中旬列出提纲,进行草稿的写作。但到8月10日,实习开始,因为教学任务重,写作被迫中止。之后,写作时断时续,国庆节前后初稿完成。后来又对部分章节进行大幅度的修改,甚至在原稿的基础上重写,直到12月份最终定稿。

笔停了,小说写完了,心里舒缓了一口气之后,又不禁沉重了起来:我这样写行吗?这样写是否与历史事实相悖?我塑造的这些人物是使他们原生态地重现了,还是糟蹋了历史人物?我是把正面人物贬损了,还是为反面人物翻案了?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事实上是否如此?……这一连串的问题,使我本该放下的心又忐忑不安起来。后来,我又想了想,我塑造的形象只是我个人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和体会,自己的看法而已。虽然我力求表现出历史的原貌来,但历史本身虽没有什么两样,可后人的记载却各不相同,甚至相互矛盾。古人尚且如此,对历史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和看法,何况是我?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我尽力了,努力使这些历史人物活生生的来到我们身边,让彼此有一次零距离的接触。虽说我写的不好,但我依然从写作中获得了快乐与安慰。因为我用心去写了,去努力了,去尝试了。所以,我愿意为这篇文章承担所有的批评和责难。我愿意听到任何反对、批判的声音,由衷地感激所有的批评者,因为你们的批评,恰好也证明了你们也关注这段杳如黄鹤的历史,没有忘却这些英雄。你们记得他们,关注他们,或者尊敬他们,为他们而哀伤,因他们而感动——这足以证明,我们是一个堆里的人,我们是有着共同感动的同志,只是意见不同而已。

学习历史,研究历史,特别是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感知,不仅是为了满足求知的欲望,更是为了体会斯时斯景斯人斯情斯心斯境,与之在心灵上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进而去指导我们审视现实生活,以史为鉴。

写作前后,我曾参考了诸多古人和前辈的著作,在此谨表诚挚的感谢!要不是你们的努力,也许就不会有我这篇效颦滥竽之作。由于参考书籍较多,故不一一列下,特捡主要参考书籍列于下:

1,(唐)韩愈 《张中丞传后叙》 选自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册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6月版

2,(清)吴乘权 《纲鉴易知录》中华书局2009年4月版

3,(清)褚人获 《隋唐演义》军事谊文出版社2005年10月版

4,张新斌 主编:《中原文化解读》文心出版社2007年4月版

5,房鑫亮 主编:《历史的顿挫》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4月版(完)

(图片来自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