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悦读丨小说】韩雪丽《邻居邻居》(六)

 作家荟 2020-11-03

文/韩雪丽

【作者简介】韩雪丽,石家庄人,热爱诗歌,有作品发表在《现代诗歌》《诗歌网》《长江诗歌》等刊物。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邻居-----借书

田然通过舅舅的关系,办了个借书证,是市图书馆的,她一直想借《射雕英雄传》听说还有下部,父母是不会让她现在看武侠小说的,父母指定的书目是《上下五千年》这一类的历史书。在这一点上,他们的意见一致。

田然拉了刘文静去借书,图书馆只能有证才能进,刘文静在外面等她。田然找了工作人员问了武侠小说专区,她顺利的借到了《射雕英雄传》。出来的时候,看见刘文静在门外的台阶上安静的背英语单词,阳光照在刘文静的脸上,有了汗水,可是丝毫没有影响刘文静的专心。田然心想,其实刘文静比她更用功。

田然找了书皮包好,混在自己的专业课本里,不能让母亲发现。

她和刘文静商量好了,她看完了给刘文静看。

田然到是有时间,父母白天上班,刘文静的安排是上午写作业,下午看小说。张兰中午回来给她做午饭,但经常有事回不来,最后田然提出来,去刘文静家吃饭,张兰就交了五十块钱伙食饭,马老师说什么不收,给退了回来,说一个小姑娘能吃多少。

夏天的午饭到是清淡,天热不愿意吃肉,而且田然不爱吃肉,她只爱吃鱼。

田然到是喜欢马老师做的炸酱面,里面的肉丝很好吃,加上了黄花菜和木耳。

有时候是麻酱面,有时候是黄瓜面,田然正好喜欢吃面。

到了十二点,刘文静把饭菜端过来,两个小姑娘一起吃。吃完饭,刘文静回去午睡,刘家有午睡的习惯,田然不睡,她正好看小说。

那一天,张兰突然回来了,她是来拿资料,看见田然看小说,她马上变了脸,这时候刘文静过来了,张兰正责问田然书是哪来的,刘文静脱口说是她的书,张兰这才缓和了脸色。语重心长的说,你们还小,这时候看这类书不好,不能分辨事非,这些打打杀杀的不好,她让田然把书给刘文静,以后不要再看了。

田然阴了脸,把书给了刘文静。

张兰走了,田然还是不高兴,她知道刘文静为她好,如果是她的书,就要扯出借书证,图书馆,那么以后就别想去图书馆了,还要扯上舅舅。

邻居-----告状

张兰是热心人,她把刘文静看武侠小说的事和马老师说了,马老师有些奇怪,她看过刘文静的功课,非常紧张,不像有时候看小说。

马老师每天检查刘文静的作业,刘文静的时间很紧,她借了些初一的课本,想要先预习,不会的地方,马老师能教她。

马老师追问书的事,刘文静只好说了实情,她让母亲保密,毕竟扯着田然的舅舅。马老师有些犹豫,张兰是好意,她本人也感觉孩子们不适宜看武侠小说,她给刘文静订的书,都是少年智力开发报,或者儿童文学,少年文艺一类的。这些书对中小学生比较合适。

她是老师,不好帮着孩子撒谎。

马老师还是和张兰说了实话。

张兰非常的愤怒,她的愤怒是两个小姑娘合伙骗人。

她对田然大发脾气,田然也生气了,她说,我的功课挺好,也没影响学习,我不明白,这书的电视能看,小说为什么不能看。

张兰没收了小说,又收缴了借书证,把弟弟骂了一顿,张松劝她,孩子大了,不好这么武断,田然有自己的见解,这样高压不好。

张兰也发现了这一点,田然的个性随了父亲,有自己的想法,很固执。

自从她没收了借书证,中午回家给田然做饭,她对田然开始严管,田然的态度很冷淡,她照常学习,学习完了就画画。

田然和母亲基本不说话。

张兰发现她有些束手无策。

田副厂长和田然沟通,田然说了她的想法,一部书能拍成电视,为什么不能看。

田副厂长只好解释,电视面对的群体不只是孩子,还有成人,武侠小说是成人的童话,也只是童话。田然还小,现在有些读不懂,看的似是而非。

最后田副厂长答应田然,她上了高中可以看。

邻居-----妥协

张兰感觉这是向孩子妥协了。

田副厂长的意见和小舅子一样,田然读书多,有些早熟,她有见识有主意,高压不成。

张兰只好主动和女儿聊天,田然还是爱答不理的,张兰有些生气。

张兰请了假说带女儿去附近的五台山旅游,去年单位组织过,她去了感觉好。

田副厂长也讲,看看山河,开阔心胸。

田然去旅游了,刘文静有些无聊有些羡慕,宋芙蓉和母亲回上海探亲了。

马老师想想,干脆带了刘文静回老实转转,虽然不是名山大川,也能下河捞鱼,也能上山游玩。

刘文静很高兴。

田然去了三天回来,刘文静是一周后回来的。

刘文静非常高兴,她和小朋友们玩得挺好,还自己捞了鱼烤着吃,很香的。

小朋友们挺羡慕她,说她的裙子漂亮,刘文静发现,在那里,她成了被羡慕的人,这感觉很奇妙,以前都是她羡慕宋芙蓉和田然。

小朋友说她的英语发音标准,说她字写得好。

刘文静的脸有些晒黑了,回来后,她其实挺羡慕那些小朋友,她们的日子好似比她轻松,她们满山遍野的跑。身体都壮壮的。

田然买了纪念品给刘文静,刘文静很开心。

刘文静把乡下的日子写了篇作文投稿。

这时候暑假快结束了,两个小姑娘开始赶作业。

宋芙蓉回来了,她带来了上海的奶糖,给田然和刘文静,她心里有些遗憾,她一个人去一中了,那是个陌生的地方,她心里其实羡慕另两个伙伴,她们还在原来的学校,还是熟悉的同学和环境。

宋芙蓉隐隐的感觉,她在一中,不会有人那么众星捧月的捧她了,老师也不会那么欣赏她的。

邻居-----一中

开学了,孩子们都上学了,都有些欢喜,现在是中学生了。

一中发了校服,很洋气的样子,宋芙蓉并不欢喜,她的那些新款的时尚的衣服没了用武之地,她假期里烫了头发,学校老师说,让她都剪了,一中的校规,都是留短发,穿校服,不能在吃穿打扮上浪费时间。

清一色的学生头,清一色的校服,整齐是整齐,可是宋芙蓉感觉没了她的风光。

入学考试的分数,她低得可怜,这一假期,只想着玩耍了,没摸书本,她成了倒数第一,头一次这么的无助和茫然。

她拿着卷子,低头回了家。

李芬到没说什么,只是安慰她,不要紧,我们的音乐好,本来也不指望文化课,只是一中的机会更多些,你不要紧张,等到晚会的时候,他们就知道你的歌声有多好听。

宋科长看出了女儿的心事,他找了个辅导老师,给宋芙蓉补习一下数学,这门太差,才二十分。

李芬的原则是级格就好。

田然的入学考试是全校第一。田然当然开心。

刘文静的成绩,经过一个假期的努力,也提升了不少,进了前十名,马老师说,你别骄傲,大多孩子玩了一假期,你才有机会进前十名。

刘文静刚开心的苗头,被母亲掐灭了,她知道这是实情。

她想了想,就这样吧,努力就好,结果随他去。

在楼道里,遇见穿了校服的宋芙蓉,刘文静有些羡慕,她特别喜欢工作服一类的,感觉特有归属感,她对田然说一中的校服好漂亮,田然说,再漂亮也是校服,人人都穿,没特点。

田然的话落在了宋芙蓉耳朵里,特别的刺耳,她有些不高兴,回头瞪了一眼田然,冷笑,有些人想穿还穿不上呢。

田然马上还击,是呀,都分不清谁是谁。

宋芙蓉刚要开口,刘文静马上说,快到点了,要迟到了。

邻居-----分劝

刘文静说田然,何必呢,大家都不在一个学校了。

田然有些生气,她上了一中,有什么可骄傲的,她的成绩去了一中也是倒末,不知道她妈怎么想的。

刘文静笑笑,我听我妈说,她可以考艺考,她唱歌还是挺好的。

田然羡慕了,我的画也能考艺校就好了,可惜我妈不同意,她说,画画只能是兴趣,不能当职业。

刘文静真心的赞叹,你的画真的好,都拿过奖了。

田然怅然一笑,我这辈子当不了画家。

刘文静想想,爱好也不错,高兴了画画,不高兴也画画,也不一定非当职业呀。

田然摇头,我其实喜欢的日子,在一个青山绿水的地方,画画采风多好。

  刘文静想想,自己喜欢什么日子呢,她摇头,她不知道。

  刘文静路过文联,看见文联的牌子,心生仰慕,认认真真的看了看那块牌子,这里真好。

田然也看见了,她也说,真好,艺术家的殿堂。

  她们快步进入了教室。

  宋芙蓉差一点迟到,自从去了一中,离家远,她总是担心迟到,下学回去也晚,有时候还要加课,她回家的时候,天都黑了。

  她和母亲抱怨,太辛苦了。

  李兰笑话她,这点苦就不吃了。

  宋芙蓉说,这是一点苦吗,天天还要转公交车。

  宋科长忙说,今天给你买鱼吃了,饭店做的,味道很好,

邻居-----习惯

  对于刘文静和田然来说,自然不用适应,都是本校,功课是紧了一点,下午加了一节课,不过离家近,十分钟就到家,她们感觉上还是蛮好的。

  田然感觉功课还是蛮简单的,她有时间了还是绘画,张兰说,以后只许周日画,你也预习一下,不要感觉分数不错就大意,升高中的时候,是全市统一出题,那是全市的考生,你高中总要考进一中吧。

  张兰弄了一大堆的习题和辅导书,加重了田然的功课。

  田然当着张兰的面,自然答应,她不和母亲冲突。母亲是为她好,舅舅说了,母亲是希望张兰能到北京或者上海上大学,自然要求严,舅舅给她看了上海的风景画片,好美的地方。

有了理想,张兰的话,田然就能听进去了。

  她把有些重复的辅导书给了刘文静。

  刘文静的功课在数学上有些吃力,别的课还好。

  马老师对女儿的要求是认真努力,但不太强求分数,她是老师,可能太知道,那些第一名第二名,真不是靠努力就得来的,也要有些天份。

  宋芙蓉已经习惯了成绩的倒数,她周日还在学习声乐,每天回家已经快八点了,吃了饭,勉强写完作业,就睡了,现在加了早自习,她要六点起床。

  她感觉总是睡不够,一到周日,都睡到十点多才起。

  她好久没看见田然刘文静,她们离校近,早晨出门晚,下午又回来的早,大家不常碰面了。

宋芙蓉在元旦联欢上高歌一曲,得掌声无数,她终于有点骄傲的感觉了。

  她看的出来,音乐老师对她好,别的老师就一般了,班主任态度还好,知道她们这样学生是学校特招的,有特长,对她还算好,数学老师最不喜欢她们,都不搭理她。

邻居-----寒假

总算迎来了寒假,孩子们是欢喜的。

宋芙蓉终于松口气,不用天天看老师们的脸了。

她没急着写作业,一中的作业很多,她现在有个朋友了,她给那个朋友不少的头花丝巾,那个小姑娘成绩好,答应让她抄作业。

宋芙蓉现在发现,其实刘文静的好脾气是真不错,田然是骄傲,可是并不利用她,她已经看出来,这个班里的好多学生,半是瞧不起她,半是利用她,真不如刘文静和田然好相处。

她和母亲抱怨,母亲说,你不要太傻,脑子精光一些,和班委混,就是要送礼,也要给他们。不要和一般学生在一起。没有油头的。

李兰年前特意拜访了班主任,送了些上海特产还有一件时尚的毛衣,说是孩子让老师费心了。

班主任到是赞赏宋芙蓉,毕竟宋芙蓉有特长,直升一中还是可能的。

她给李兰出主意,让李兰安排宋芙蓉参加市里歌唱比赛,有了名次就能直升一中。

李兰心领神会。

李兰和女儿讲,和人相处,要抓重点,比如你们班,音乐老师要搞好关系,然后是班主任,别的老师不必管。

宋芙蓉叹口气,别的老师不会答理她的。

李兰的话,她半听半不听。

她其实想找刘文静和田然逛街,快过年了,她们可以去逛年货市场。

邻居----年货

小孩子们逛年华市场,就只是玩,

偶然买些瓜子糖,年货还在大人置备,所以那些商贩并不热情。

三个小姑娘到是兴趣不减,很少见那么多种类的糖,刘文静一年只有过年的时候,吃块糖,马老师自己的牙齿不好,就严格管束刘文静吃糖。

田然到是喜欢吃糖,不过这种零食母亲不买,她也不会自己去买。只有宋家,极爱甜食,如果自己做菜,都是放了大量白糖,宋家零食不断,糖也是一年四季的零食。

马老师也难得给了刘文静五块钱零花,刘文静看了几本书,决定奉献了精神食粮,她是只逛不买了。为了约束自己,她干脆没把钱拿出来,她决定,明天就到新华书店把书买了。

宋芙蓉难得的主动找了刘文静,又一起约一田然,快过年了田然也想放松一把,三个人就一起出来了。

一路说说笑笑,难得的和气。

刘文静到是好奇一中的大操场,据说比子弟学校的操场大一倍不止。

宋芙蓉点头,是好大,有些学校开运动会,还借一中的操场用。

那是真正的画了跑道的操场,刚见的时候宋芙蓉也惊讶了一把,现在说起来,有些不以为然。

孩子们的心情都不错,热闹的年货市场,人挤人,出了一身汗,宋芙蓉买了几样瓜子花生,她家的糖都是在商场买。她只买花生瓜子。

田然带了钱,不过她也有些想把钱留下来买颜料,母亲现在不支持她继续学画了,画具的费用已经不愿意出了。

宋芙蓉给两个朋友一人抓了一把瓜子,硬塞给她们,尝尝鸡汁的,味道好。

刘文静大方道谢,田然也说了谢谢,她尝了一个,味道是不错。

这一刻,她们三个,就是三个中学生,说说闹闹的。

邻居----大雪

第二天飘扬了雪花,先还是小雪,后来成了大雪,下了一夜,第二天,就是白茫茫的。

马老师不用上班,到还省事,张兰早晨看了看,不能骑自行车了,接田副厂长的车来,她本想搭车,田副厂长说今天去局里,不顺路,其实能顺一大半,可是田这样说,就是不愿意妻子搭车,他怕人说闲话。

张兰马上明白了,只好不说话,一个人走着去。

她出门的时候,遇见李芬,这天气,李芬还穿了件羊绒大衣,灰色的大衣,围着大红的围巾,李芬手上是轻便的皮手套,她上来和张兰打招呼,二人一起下楼。接宋科长的车来了,李芬把张兰一起拽上车来。

宋科长出差了,可是李芬还是让行政科的小鲁来接她,平常天气好的时候,她自己上班,今天一看天气不好,就打了电话。

张兰叹息,看人家宋科长,看看自家老公,对于权力,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

李芬年前还要去趟上海,明天就走,她决定把宋芙蓉送回姥姥家,也省得春节的时候,一块挤火车了。

李芬问张兰有没有东西要捎,她反正去上海,张兰忙谢过了,说不用了,需要的时候再找她。

到了工厂,张兰下车去了工会。

刘师傅加了夜班,回来的时候,深一脚浅一脚,很不好走,他干脆去市场买了菜,省得马老师下楼了。不过平时马老师不让他买菜,嫌他不会还价,不会挑菜,太吃亏。

马老师问了问价格,还是说太贵,说他,这天气不要买了,就吃大白菜就行,反正过冬的时候,买了五百斤。

刘师傅主要是考虑刘文静,快过年了,刘文静爱吃西红柿。

(图片来自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