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悦读丨散文】王自亮《余光中的乡愁》(外一章)

 作家荟 2020-11-03

【阅读悦读丨书讯】《时光流沙·红颜殇》新鲜出炉!

文/王自亮

【作者简介】王自亮,河南省长垣县委宣传部。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余光中先生走了,想不到他的走,竟引起了这么大的轰动。朋友圈为之刷屏。弄文的不弄文的,各行各业的,纪念哀悼的诗文很多。——原来,诗情一直都在——它埋在浮嚣生活的深处。

喜欢余先生的诗文,他是诗人,也是游子。好诗人都是游子。

他在人世望着母亲,他在海峡望着大陆,他在异乡望着故乡,如今,他又从天堂望着人间。

诗不在多,关键在真。这些诗,都是他感情的凝结,是他用黄河的肺活量呼出的,所以才能感染了一个民族,感染了那么多心灵。

也喜欢他的散文,语言很干净,很清透,像溪水,像阳光。温暖,沉静,不浮华,不浅薄,不呻吟,不卖弄。有西方的味道,更有传统文化的底蕴。他奔走四方,但他的根是中国的,是故土的,扎在这最美丽最母亲的国度。

诗文只是他的影子。他是一个纯粹的人,思想纯净,灵魂纯正,感情纯正,他用一生创作了一首诗歌,他用生命凝缩成一首诗歌,而死亡是这首诗歌最昂扬的一个音符。

乡愁诗人走了,真正的乡愁却越来越浓。如烟如雾,挥之不去。

 《西莲之夜》

九莲有东莲、西莲,我们去的是西莲。

刚刚爬到半山九莲老母那,天色已经昏暗下来了,一轮明媚的月儿,不知何时爬到了对面那山的头顶,恰落在那个山凹里,就像长在上面。清辉四射,把雄健的大山也映衬得妩媚。山腰的西新寺,已经亮起了点点灯火。黄的白的,明的暗的。后院佛堂前,竟然升起一堆篝火,火光灼灼,一群人围了火堆又唱又跳。这都是朝山的香客。香客人杂,干什么的都有。有敲着清亮的梆子,有拉着沉闷的二胡,一个柔媚的女声正在咿咿呀呀的唱。声响在这晚风里飘摇。

已经三月,春水泛涨,大山响起一片豁豁水声,这是清溪流动,如蚕食桑叶,细雨沙沙。鼻翼呼吸着湿湿的清爽的空气,真是舒服。九莲老母在半山的一个石洞里。老母面相端严,端坐在一个大玻璃佛龛里,衣饰华美,面容饱满,一双慈目微敛,俯首看着下面叩拜的男男女女。洞里挤了很多人,里面的还没有出去,外面的已经涌进来。而两边靠墙也蹲着很多。但没有人叫,没有人闹喊。大家都很静。神龛前满是华白的头,有的就嘤嘤哭泣起来,像是风尘扰攘的游子终于回到了家里,回到了母亲膝下。

 九莲老母是九莲山的守护神,传她本是王母娘娘驾前侍女,因为九莲山地带大旱,王母娘娘派她救人灾难,她撒下一朵莲花,化成这九莲山。完成使命后,爱此地民风醇美,就不舍离去,在九莲山安居下来。周边山民求财求子,消灾去难,无不灵验,自此声名愈响。而也有传说是万历皇帝的母亲被尊为九莲老母的,不知道其根据。中国宗教有一个奇特的现象,母性崇拜,我们跑山也是女性神祇居多,这可见出中国人特别是善男信女浓厚的母性情结,也是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的遗传吗?洞两边有一副对联:居九莲解人世苦厄,观天下破世上疾苦。旁边路渐险,而有一小屋,搭在石脚间,竟然住着人。旁边春水泛涨,活活而下,水花似乎飞溅上来。随便的一个角落就能住人,人真是奇怪,有时一个世界容不下,有时巴掌大就可以安然。

小心翼翼下山,这是一条简易石阶,极陡,极窄,两边有铁栏杆,中间有石链,右边上,左边下。这梯子简直就像直立在山上。下了山,又在大殿里坐了一会,篝火人群已经被寺院管理者驱散了。唱小曲者移到了殿堂里,有女子又唱了几曲,虽是朴素山民模样,但极清秀。一个黑瘦男人,一副山地口音,问我们是哪来的。又长长叹息几声。捧着茶杯,喝了一口,说:不让唱,睡觉吧。

到旁边的阎罗殿去睡。地皆草铺,领两条被子,一铺一盖。带队的香珍姨又去买了一瓶酒,和二个小菜,一豆腐皮,一莲菜。在神像前拜了。然后我们大家围在一起吃。她面容严肃,一再叮嘱,这里神佛乱邪,哪的佛都有,绝不能乱跑,遇有陌生人搭话也不可理,小心让人家施法。

想起白日种种,那携了帐书在神佛前叩拜、焚烧,书写的人,那仆仆风尘在老母前大哭的人,那闷声不语在一边发呆的人,那在院里又唱又跳的人,那狂呼乱叫,打着嗝儿如若疯颠的人。一时难以入睡。屋外声音哗哗,不知道是殿后的水声,还是风声。

(图片来自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