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悦读丨散文】读红尘《掬一捧黄土到映秀去》

 作家荟 2020-11-03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读红尘

【作者简介】读红尘,四川绵阳人。喜欢读书和随心涂鸦,用文字书写生活放飞心情。在文学的土地上踯躅而行吸取学习,相信心的荒原有文字的滋养才会驻守一片绿洲。有多篇作品发表于不同的网络平台。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有几次计划要去汶川映秀镇,或许是因为时间的原故,或许因为心情还没有准备好去承受那份太沉重的疼痛,终没有成行。

十年后的今天,我终于来到这个曾经的痛心之地,也算了却一桩夙愿。

我们一行于下午两点左右到达映秀镇,按照公路边执勤人员的手势指引,我们看见靠右边有指示牌,“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纪念馆”字样,便驱车沿右边的车道向上开去。

六月初的阳光,白亮亮的晒得人睁不开眼。在管理人员引导下我们停好车,便拾级而上。石阶两旁一应的搭着凉棚,棚子下面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小商品。羌绣包包、服饰、围裙、鞋帽五颜六色,各类小挂件和配饰,棉的、纤维的、仿玉石的琳琅满目;防晒防雨的伞、雨衣、帽、墨镜一应俱全,小商贩们或站或坐或斜躺在椅子上,或热情的迎接或淡淡的问一声,也有的只是用手机屏幕上的余光梭巡一眼马上又回过头去了。

后来下山去的时候我对这些小商贩们有了新的认识,他们是靠近“5.12”大地震映秀镇遇难同胞安息地最近的人,他们用鲜艳的色彩做成一道风景,虽然未必是逝者们的亲人,但却算是一种守护。假若没有这道风景,这里会少了许多生气,多了一些凄凉。

上了几道石阶便来到一个大平台,四周用大理石围起来的巨大的公墓便呈现在眼前,在5.12大地震中数千名映秀镇遇难者就掩埋在这里。从一个小匣子般的音箱里响起哀婉悲戚的悼念音乐,让人的心一下子沉重起来。同行的人们没有谈笑,神情肃穆庄重的从墓地走过去,也算是对逝者的一种尊重与凭吊。

墓地的后上方又是一个平台,几行整齐的松柏下面,长眠着从全国各地来此救援或援建的遇难者英烈们,在那场山呼海啸的大地震中,他们是万万千千支援者中间的一员,他们把生命和鲜血完全留给了这一片土地。根植于墓前的松柏延续了他们的生命,将会与松柏一起万古长青。

继续沿道前行,便到了称为“大地的记忆”造型颇有特色的纪念馆,从一楼展厅沿螺旋形的通道至二楼然后到三楼展厅。通过电、光、声、色、图、文,结合丰富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把我们重新带回到那场举世罕见的灾难回忆之中:地动山摇灾难突降,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在这一刻土崩瓦解瞬间摧毁,在巨大的灾难面前,生命变得那么微不足道,人类变得那么的轻微渺小。

但是,生命又是宝贵的。“绝不放弃,绝不抛弃一个可能生还的人!”党中央的声音是向八级大地震的宣战。武警官兵来了,迷彩服总是灾难时最亮眼的颜色;救援队源源不断的开来了,全国人民的援手伸过来了。一个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才是一个伟大不可摧毁的民族!

我的心在一楼到三楼中沉浮,渐渐地从阴霾中走了出来。在三楼展厅,我们见证了5.12特大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几个地区,在灾后重建后发生的巨大变化。我看见参观者们脸上的表情变化:惊讶,赞叹,欣喜,自豪!

走出纪念馆极目望去,迎面映入眼帘的是郁郁葱葱高耸入云的山峰,神情肃穆的与纪念馆和公墓相望。它见证了映秀镇的兴衰,目睹了映秀镇人民遭受那场毁灭性的地震灾难,也见证了映秀镇人民在灾难后的崛起。在它脚下就是今天的映秀镇,楼房鳞次栉比,商铺星罗棋布,街衢纵横宽阔,车来人往,川流不息,一个灾后重建繁华的新镇展现在人们面前。

与繁荣的映秀新镇共存的,还有漩口中学旧址,原汁原味保留着地震留下的痕迹。它是一部活页的地震历史书,记载了大地震对人类毁灭性的践踏,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还有与灾难抗争大无畏精神的人们,那些参加救助舍生忘死的人,那些坚强勇敢自救的人。他们的事迹就镌刻在那些倾斜的、塌陷的、摇摇欲坠的砖墙或者钢筋上,让我们永远可以诵读到那些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缅怀是为了记得,而记忆又是疼痛的,但疼痛也是一种激励是为了去更好的告慰。映秀正在用它日新月异的变化告慰逝去的遇难同胞,特别是那些参加援助援建者们的英灵!

(图片来自于网络)

《作家荟》微信号stzx12345678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