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悦读丨游记】陶建军《吊桥沟藏龙洞记》

 作家荟 2020-11-03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陶建军

【作者简介】陶建军,麻城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1987年7月麻城师范毕业后参加工作,先后在麻城市乘马岗、南湖办事处中小学任教语文、地理课程,后到麻城市特教学校工作,如今,在麻城市木子店镇从事精准扶贫驻村工作。在学校读书时就时有作品发表。驻村以后,认真讲述扶贫故事,较好地传递了驻村扶贫工作正能量。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位于鄂皖交界处一个重要的关口,叫做长岭关。长岭关有个有名的历史遗迹吊桥沟。于是有人说:茫茫长岭关,悠悠吊桥沟。雄踞大别山腹地,江淮分水岭上,方圆近十平方公里,聚大别山之灵气,汇大自然之精华。


长岭关位于麻城木子店镇东部,是个天然要塞,它岭分江淮,关守三省。东界湖北麻城,西接安徽省金寨县,南界罗田,北界河南商城。

嘉靖中叶,九龙湾一带兵起,兵备佥事沈龙议建守备府于此。

清咸丰九年(1859年),湖北巡抚胡林翼谕练绅郑家驹于此建立镇安卡,设卡门1座,碉堡2座,大小炮台3座。

1864年(同治三年)6月下旬,太平军、捻军过此,8月下旬,太平军攻占长岭、松子二关,杀清军指挥徐连升、白云清等4人。

今此关虽废,但石条上"镇安卡"三字以及另一石块上"天子万年"等石刻尚存。

当地群众更传有"沙堰集,泰山县,长岭关,金龙宝殿"的顺口溜,可见当年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长岭关村的腹地吊桥沟,传说是当年太平军攻打熊太寨时,在长岭关里一个山谷中修筑的吊桥,如今虽然吊桥已经毁掉,但是吊桥沟所在的山谷,山高林密,岩悬壁峭,水清潭幽,寨险庙静,树古石奇,鸟语花香,珍稀动植物众多,名贵林特产丰富,自然景观美不胜收,人文典故令人神往。


更有张体学养伤的红色故事,让吊桥沟名声远播,游人如织。

带着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我们来到吊桥沟,瞻仰当年英雄避难的遗址。
据向导介绍:原湖北省首任省长张体学在战争时期,因负伤在洞中休养三天三夜,当时有村民漆承英(人称漆大嫂)冒险为他送饭,这个故事一直在长岭关村传为美谈。

翻阅有关历史记载,1933年9月27日,红二十五军根据鄂豫皖省委决定向鄂东北转移,在经过潢麻公路时,遭敌人截击,张体学所在独立营被阻,被迫返回皖西北,随后被改编为八十四师。10月11日于八十二师合编为红二十八军,张体学调入军部任首长贴身交通员、警卫员。


在一次转移时,军长徐海东将部分公款(银元)交给张体学背着,并嘱咐他一定要保管好。途中,军部机关部队被敌人包围,徐海东带领十几名警卫人员为军部打开通路,战斗到晚上突出重围,第二天早上清点人数时发现张体学不见了,军首长便派人回原路寻找,张体学背着沉重的钱袋,直到第四天才找到自己的部队,将银元一块不少交给军部。

原来张体学在吊桥沟藏龙洞中养伤三天三夜,当时有村民冒险为他送饭。


这个村民到底是谁,一直是历史谜题,经过多年寻找,反复论证,近年来,才得以破解。吊桥沟住户熊明学介绍说,就是他家奶奶。


奶奶临终前交代一定要隐瞒这件事情,她不愿意因为救护伤员这些小事,让青史留名,要让自己的后人做一个平凡实在的人。因为面对着那些为了革命事业不惜牺牲生命的人们来说,救护伤员这些小事,在老人看来,确实是微不足道。
历史谜题,就这样大白天下:当年熊明学的奶奶漆承英,在晒谷石旁发现了负伤的张省长,张省长生命垂危,奄奄一息,她把张省长扶到旁边的藏龙洞藏身,回家未敢告诉他胆小怕事的爷爷,每天谎称自已在山上做事,带上中饭不回家吃饭,其实奶奶送给了张体学吃,自己饿着。


张体学休整三天后,恢复很快,又咬牙奔赴新的抗日战场,屡建奇功,建国后出任湖北省省长,一直充满着对救命恩人、对大别山人的深情厚谊,曾多方寻找救命恩人。

在初夏的一个晴朗的夏日,我们走进了吊桥沟,溯溪而上,这里的树,苍翠繁密。茂林修竹,枝叶交错,互相环抱。横柯上蔽,在昼犹昏。古木奇树,目不暇接。那纵横交错如蛟龙盘绕的地面根,附生着蕨、地衣、苔藓、兰花等多种植物的“空中花园”,也是原始树林的独有景观,让人叹为观止。所有的植物、动物,都沉浸在美丽的树林之中!流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小鸟在树上唱歌,“唧唧、喳喳……”美妙的歌声打破了树林里的宁静。勤劳的蜜蜂围着花儿,正在采蜜呢!瞧!它们“嗡嗡”地叫着,好像在说:“我要采蜜,当一个勤劳的小蜜蜂。”

据说在这片森林里,上千年的古树数不胜数,我们见到的一颗枓树,有一千多年,耸立在峭壁之上,青翠碧绿,每一片叶子都绿得发蓝,在阳光的映照下,满树好像垂挂着无数忽明忽暗的蓝宝石。还有两棵树,生长在小径的两侧,但是枝桠却合抱在一起,人们把它叫做“连理树”,看到它们,很容易联想到“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优美诗句和美丽爱情。

在吊桥沟的小溪中,我们攀援着。水流的声响,如鸣佩环,如美女欢歌,如小虫唧唧,如雄狮怒吼,穿行与峡谷的巨石之间,因为石的抵挡和引导,或成湍泉,或成飞瀑,或成幽潭。急为滩,静为海子,缓为涓涓的细流。这里的水和树互相纠缠,很多老树都在水里扎根。树挽不住流水的脚步,却形成了“树在水中生、水在林中流”的奇观。这里的水清澈见底、鬼怪精灵。

有几处飞泉,水流从石壁上飞泻而下,水流闪耀着白色的光,如箭激射,如花溅落,如珠落盘,因为水流的冲刷,下面的形成深潭,水汽飞溅,滋润而又清新。当水流减速后,就又巨大的石窠,形成石潭。潭边的树木,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全石以为底,为坻,为屿,为堪,为岩……不由得让人想起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潭中游鱼细石,清澈见底。游鱼皆若空游无所依……

在吊桥沟晒谷石左边5米处的溪边有一约长20米、宽10米、高10米的巨石,巨石下经溪水冲刷形成一天然洞穴,约20平方,叫藏龙洞,如今村民因张体学省长养过伤都称省长洞,非常隐蔽。


我们从这个巨石下面探身进去,洞外骄阳如火,洞内阴凉滋润。与溶洞不同的是,这是个巨石与巨石之间相互支撑形成的洞穴。深达10余米,幽深屈曲。遥想当年张体学躲藏于此,林深草密,石洞幽深,凶狠追兵,定难发现。

站在藏龙洞边,我们不由得想起当年陈毅元帅,在梅岭打游击的时候,也曾经藏身山洞,得以逃生,那首梅岭三章犹然在耳——“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我们可以想象,当年先烈躲藏在此,一定会想到自己处身如此的艰难,但是更多的一定会是对革命成功的坚定信心,一定是自己的历史使命与担当。正是这样的赤子之心,我们的民族和人民最终得到解放,最终会充满骄傲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图片来自于网络)

《作家荟》微信号stzx12345678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