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怀福:云龙涧小记|散文

 作家荟 2020-11-03

《红楼梦》里对薛宝钗命运的暗示有多可怕?

文/ 郭怀福

【作者简介】郭怀福,北京密云人,爱好旅游和写作,在政法部门工作。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老家北白岩村北,走三里的路程,便到了云龙涧自然风景区。如果你想远离喧嚣,寻觅那份恬淡、静谧和自由,你可悠然地钻进这个山谷,享受这大自然的恩赐。

刚走近云龙涧,见一巨石掩映在绿树丛中,上刻“云龙涧"三个大红字,我立此存照,算是开启今日的旅程了。起初,景区似乎没有什么新奇之处,而越往山谷里走,但见那山,那水,那一石,那一木便有些新奇了。

沿山谷石板铺成的小路,顺势而上,蜿蜒曲折,颇有“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的意境和情趣。

现在还不是雨季,山谷里还未形成瀑布。我见到的是缓缓流淌的溪水在跳跃着,而溪水冲击而成的水潭,清冽见底,仔细看,你会发现有小鱼在潭中游弋,它们像流动的诗,跳跃的画。置身其中,世间烦事宠辱皆忘,完全陶醉在自然的美景中了。

山涧中的潭各有形异,怪石嶙峋,潭四周是坚硬的石壁,石壁缝隙间只要有一点土,便有绿笞茸茸丶丛林茂密了。

而那溪水,我似乎找不到源头,只看到溪水有的从崖石上由高而下,有的从石岩缝隙中穿石而出,形成数个那一泓泓的潭水。水穿石,石抱水,浑然一体,相映成趣。

我记得上学的时候,每到放秋假,我便和同学丶伙伴钻进这个山谷上山打柴。饿了就吃几口干粮,渴了就趴在溪水旁,猛喝几口山泉水。那个时候,这个山谷叫龙潭沟,现在称“云龙涧"只是近几年人们为开放旅游景点而给它改名了。不过,我还是觉得叫龙潭沟似乎更亲切些,也许,与我的故乡情结有关吧?!

云龙涧全长8公里,我走到中段山谷,只见悬崖陡峭,松柏傲立,满眼绿意。空山鸟语,寂静悠然。如果秋天来,你还能采摘到野核桃,野葡萄和野酸枣。如果你再有运气的话,也可见到松鼠丶野鸡和各种山鸟。不过,我今天却遇到了这条草蛇。我吃过蛇肉,但不是这种蛇,还是由它去吧。

我是沿着这条石阶小路登上观景台的。站在观景台,中国印摩崖石刻赫立眼前。我查阅了有关资料,中国印摩崖石刻高96米,宽38米。每次回老家,我都禁不住向北山眺望,这也许是我的奥运情结吧?

不过,吸引我的还不只是这中国印,更让我感兴趣的还是这里有一处历史古迹。摩崖石刻右侧有一杂草丛生的小路,小路旁依次是小道房丶石磨和水井。我无从考证这个道士何方人士,缘何在此修行丶生活?我只能从这些古迹中寻找我感兴趣的东西了。

这个小道房是用石板垒砌而成,狭小简陋,也只能供一人居住。而石磨和水井,自然是道士的生存工具和水源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