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邹开歧:大地丰碑(10)有关扶贫攻坚的龙门阵|纪实

 作家荟 2020-11-03

邹开歧:大地丰碑(9)情系民生通大道|纪实

文/邹开歧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十、有关扶贫攻坚的龙门阵

在当下,无论城市与农村,一说起“扶贫攻坚”,就有摆不完的龙门阵。
不过,城里头那些有关“扶贫攻坚”的龙门阵,大多是听来的,免不了添油加醋掺水分。
正是“农家五月人倍忙,只嫌夜太长”的夏收夏种时节。
我去松树湾村,见路边一小块撂荒、已是杂草丛生的水田里(原来是地,已关上水),一位古稀老人和一瘦弱的年轻男子,正在非常吃力地忙活着。老人将埋在泥里的石头刨出来,年轻人艰难地将这些很不规则的石头抱到路边,有序地堆放好。我断定,这是父子俩。
当年轻人空着手往回走时,我发现他的脚有点不对劲,右手老是弯着,伸不直,“弯手杆”的形象,便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又过了两天,景福场镇通往松树湾村的街口上,“弯手杆”提着一箱牛奶,要送给一位长得有几分帅气的男子,“帅男子“坚决不收。
送的人,满脸书写着真诚;拒收的人,表现出认真与果断。
“帅男子”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晓得你们家的情况。情,我领了,就算我送给孩子的!”话说完,将一箱牛奶退还给“弯手杆”,转身走了。

我看见,“弯手杆”抹了一把眼泪,望着离去的“帅男子”,又像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我这位旁观者说,“他是我儿的救命恩人哦!”
于是,我同“弯手杆”摆开了龙门阵,走进了“弯手杆”的家。
需要说明的是,对人应当尊重,叫人家“弯手杆”是不礼貌的。在不知姓名的情况下,只好在心里头这么称呼。
我总算搞清楚了,古稀老人叫左尚贵,“弯手杆”叫左勇。两爷子正在别人撂荒的地里忙活,小孙子在堰塘边玩耍,不小心掉水里了。正好被钓鱼的“帅男子”发现,衣服顾不得脱,就跳下堰塘将孩子救了起来。为了表示感谢,才有了景福镇去松树湾街口,左勇送牛奶的那一幕。
当我走进左勇的家,方知松树湾村有这么一家人,婆婆和爷爷,大儿子夫妇俩,加上在外打工的老幺和三岁多的小孙儿,正好六口之家。居住着刚建不久的双层小楼一座,从表面上看,这样的人家,怎么也同贫困沾不上边。
说来也是,这位婆婆名叫万山桂,的确是个人物。因丈夫老实巴交,外出打工挣不了几个钱,自己效仿“杨门女将”,带着女儿征战江浙,在苏州一家金丝绒厂上班。为了多挣钱,在雾霾般的粉尘下加班加点,拼命干活。女儿得暴病死于异乡,处理完后事,又继续上班。这位作母亲的,为了支撑起这个家,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作赌注,同命运抗争。

我走进这个家,好比翻开了一本书的漂亮封面,其内容却让人心酸。儿子幼年患感冒,因医疗事故,造成手脚瘫痪。右手伸不直,右脚站不直,干不了力气活。男大当婚,娶了个只能见人就笑,憨眉憨眼,说不来话,却能吃能喝的智障女人。唯一的贡献,就是生育了一个发育健全的儿子。
在外打工的母亲,将十年的血汗钱揣回来修了一座房子,为的是让在外打工的幺儿,能娶个好妻子。
房子修好,已经熬得灯尽油干。六十多岁的母亲,还想重返苏州,为的是给幺儿挣一笔结婚成家的钱。
村里划定贫困户时,这家人不但有楼房一座,还有两人在外务工,当然够不上贫困户的资格。
怎奈好景不长,母亲发现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已是癌症晚期。
用当地老百姓的一句话来说,这家人是“马屎表面光,内里一包糠”。

一场消灭贫困的扶贫攻坚战,开展得轰轰烈烈,这个家庭不属于贫困户在册人员,该享受的政策扶持,社会关爱,均无缘分。
有人为左尚贵一家感到惋惜,“要是把这么大一砣票子拿到银行去悄悄存起,土坯房继续坐起,贫困户的帽儿就会稳稳实实地戴起,一家人不但有国家政策篼起,土坯房换新楼有政府扎起,还有社会人士献的爱心和温暖在那儿摆起、只怪自己错失良机……”
好在左勇两口子因身带残疾,还能按标准获得一点儿定额补贴。
左勇虽然身带残疾,不但脑瓜子不笨,还喜欢找事做。
万老太婆虽然重病缠身,因在外务工多年,明白很多事理。同我摆龙门阵时,她有句口头语让我很上心,“等着别人来扶,还不如自己慢慢往起爬!”

我曾多次走进这个“马屎表面光”的家庭,发现万老太婆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当她去医院检查,方知自己是癌症晚期时,她不急不慌地把最后的一点点积蓄,用来买了两头小牛,一群小鸡崽,小兔崽养在屋侧,这是她为全家人培植的“经济支柱”。
有几句话,我一直铭记于心,“老祖先人讲了,人穷志不短。活在这么好的社会,再穷都有碗饭吃,只要硬硬扎扎地活着,别让周围团转的人看不起,就是给儿孙长志气,为儿孙造福!”
这话,很值得细细品味!
在景福镇鲜家嘴村,我还结识了这样一位男人。有关他的龙门阵,听起来确实有盐有味。
有人说,男人是一座山,为妻室儿女遮风挡雨,将孩子们举起来,让其看到外面的世界……我非常欣赏这段话,而且在这位男人身上得到了印证。
这位男人为70后陈明军,是刚摘掉贫困帽子的脱贫户。

陈明军的背景资料是这样的:
父母生了他们三兄弟,陈明军为老幺。大哥远在江油,另立门户养儿育女。二哥结婚成家后,也另立锅灶。
俗话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两位哥哥另立门户之后,父母就同陈明军一起过日子。
老两口总以为“早栽秧子早打谷,早生儿子早享福”。陈明军才19岁,就与双乐乡的邓蓉结婚。
陈明军的小日子刚刚开头,就发现母亲的食道癌已到了晚期。
母亲总想在自己闭眼之前看到孙儿。孙儿有了,母亲的病却日益严重。
邓蓉接着又生了二胎。原本只有老两口和小两口的家庭,变成了祖孙三代六口之家。
老母亲的食道癌已危在旦夕,老父亲的高血压又成了医院的常客。
邓蓉拖着两个孩子根本出不了门。陈明军作为男人这座山,要支撑起一家三代六口,确实艰难。
陈明军为了减轻邓蓉的负担,能腾出一只手来照顾母亲,决定将二儿子送人,也算给他找个好去处。
陈明军将正在吃奶的孩子抱到绵阳南湖车站,一对无儿无女的中年夫妇问明情况,给了1200元月子费就要抱走小孩。陈明军立即从中抽出六张百元大钞退给中年夫妇:“农村里有600元供月母子够用了,这600元你们拿回去,别亏待了孩子。”
哪里晓得唷,陈明军把孩子送走后,邓蓉就闷闷不乐,心情一天天地变坏。陈明军想尽千方百计,想让妻子从失掉亲生骨肉的痛苦中解脱出来,被逼无奈,再生一胎。结果事与愿违,母亲和父亲相继离世。
更让陈明军恼火的是,邓蓉的病情日益加重。发展到神经失常,生活不能自理。
以上便是陈明军的背景资料。

从此,陈明军身为男人这座山,虽然也有一条江绕着他。但不能给他这座山带来滋润。他不仅要面对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子,还有两个正在读书的儿子。
两个孩子的一日三餐,四季衣服,读书的一切开销,都得说钱。钱从哪儿来。
作为内当家的妻子,除了吃喝拉撒不让人操心,什么事儿干不了。还得拿眼睛罩着她。稍不注意,不是走出去找不着路回家,就是惹下祸事让陈明军拿钱去收拾残局。
十七八年的煎熬啊!
为了支撑起这个家,用陈明军自己的话来说,“在景福镇街上,除了偷盗和抢劫这两件伤天害理的事没干过,只要能挣钱的营生都干!
有时,支撑不住了,想一死了之!
有时,耐不住了,想一走了之!
但是,他没有。
值得庆幸的是,扶贫攻坚的一系列措施,让陈明军这个穷得叮当响的家庭,如久旱逢甘露,不仅有一系列的政策和资金扶持,还有爱心人士送温暖,社会人士献爱心。
陈明军还是一如既往,该干啥干啥。

景福镇街上,村里、社里一些好心人见了陈明军就笑他:“你个瓜娃子,硬是享不来福吗?搞清楚没有?你是贫困户!国家有政策护着你,地方上有各级干部帮你和扶你,社会上有爱心人士温暖你,你就该坐在家里享受国家的好政策,干部的好作风,社会上爱心人士的好行为嘛,还一天到晚忙活个啥呀?”
陈明军和以往不同的是脸上没有了阴云,腰杆挺得直直地了。说话的声音似乎高了两度,似笑非笑地告诉这些好心人:“我陈明军也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嘛,享受了国家的好政策,就不能忘了国家的好,这么多人来帮我扶我,我总不能一天到晚就坐在屋门口等大家给我送好处。这种事,我陈明军做不出来。我要做的,就是在大家的帮扶之下,顺势站起来,立得稳稳实实,再一步一步往前走,给后辈儿孙做个样子。才对得起扶贫攻坚的好政策,对得起来帮扶过我们的乡亲!”
陈明军以自己的紧密配合,主动作为,谱写了这场扶贫攻坚战役中,最成功的范例。
陈明军作为男人这座山,挺过来了。其间所经历的那些让人回肠荡气的故事,我相信,肯定会成为作家、艺术家最丰富的创作源泉!
现在的陈明军,已是今非昔比。
大儿子在成都务工,二儿子在景福镇当厨师。送走了贫困的陈明军,在家守着病妻子,享受着儿子的孝道,尽着丈夫的责任。
在我心目中,陈明军仍然是傲然挺立的一座山!

在扶贫攻坚第一线,下仅让我领略到了“扶贫攻坚”的深刻含义,也让我明白了一位作家的社会责任。在当今农村,经过一场消灭贫困的攻坚战之后,乡村振兴的道路已经铺开,我还必须常来,有关“乡村振兴”的龙门阵,还有好戏在后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