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不可思议的大同悬空寺

 昵称45109175 2020-11-04

在大同参观云岗石窟,被气势恢弘的石窟群和巧夺天工的石雕像所震撼,这里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特别是晚期石窟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及其装饰风格,也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新境界。对此,我们似乎意犹未尽,正好听导游介绍大同的悬空寺,也是同一区域、同一时期中国式建筑的一支奇葩,值得一看。于是,我们一行建筑规划人士毫不犹豫,改变了行程,第二天便包车请导游前往悬空寺。
 
车在北岳恒山的崇山峻岭中盘旋。我在网上百度悬空寺的简介,陷入了沉思,疑惑不解的是,悬空寺为什么建?怎么建成的?干什么用的?思索中我的心已飞越,恨不得立马就能身临其境,耳闻目睹,探个究竟……
 
进入浑源县域恒山金龙峡不久,便来到“北岳恒山”的标石处,我似乎已能感受到悬空寺的“气息”了,车行不远,西侧的山腰间一个个悬棺清晰可见,既然都是“悬”物,原理相同,手法相似,悬空寺应该到了。
 

果不其然,景区就在不远处,远远望去,在西侧翠屏峰的峭壁间,悬空寺似建筑镶嵌在山腰,又似挂件吊坠在山崖。
 
大同的气候常年少雨,五月的天空仍是灰蒙蒙的。瞭望中,悬空寺也不是想象中色彩鲜亮的那种古建筑,在峭壁岩石的衬托下悬空寺显得昏暗无光,不过,这倒是让我们一眼就看到悬空寺千年古刹、原汁原味的真面目!
 

在一尊刻有“悬空寺”的标石前,以悬空寺为背景留影后,我们便开始了走近和走进悬空寺,近距离和零距离的游览观赏了。
 
正如有关书籍介绍的,“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其险峻令人望而生畏。我没忘记此行的初衷,看着这座始建于1500多年前北魏年间的独特寺庙,一边拍外景,一边不停地追问随行的导游,悬空寺的建因与来历,特别是它选址如此奇妙的缘由。
 

原来,悬空寺所在的位置,是历史上大同至五台山朝拜的必经之路,修建悬空寺是作为朝拜者的中转站,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的要求而建,同时,翠屏峰的山体构造成弧形,如立锅,悬空寺建在半山腰即是锅底,山顶的岩石脱落或雨水滑落,是砸不到寺院的,即使西北风沙大的时候,风进入隘口,风力也会被两边的山势减弱,加之日照受限,木质建筑材料受损也相对较小,因此悬空寺的安全性好,得以历经千年风雨而安然无恙。也正因为如此,悬空寺是中国仅存的集佛、儒、道三教于一体的寺庙。
 

听到导游的这番颇有专业性的解读,我站在唐代诗人李白留下的“壮观”两个大字的石碑前,仔细端详,这“壮”字旁还真的多了一点,当然不会是大诗人的笔误,据说是寓意比壮观更壮观一点的有意而为,这已无法考证了,但至少说明大诗人对悬空寺的评价非同一般。由此更加引发了我的好奇,我选择了不同的视角,由东向西,从南到北,对着包括山门、珈蓝殿、钟鼓楼、院落、南飞楼、空中栈道和北飞楼在内,浑然一体的建筑群,通过平视、斜视、仰视,分别拍下了几组照片,以备学习研究之用。
 

临要登楼观赏了,我还是心有余悸的,毕竟这楼是一千多年前建造的木质建筑呀!按照景区对游客的禁忌要求,除了老人小孩及严重心脏病、恐高者谢绝参观以外,导游也是不能随团讲解的,以免分散游客的注意力,而影响到人身安全,这更增加了我的疑虑。
 


走进依山而建的山门,我们按照指示牌引导,先后小心翼翼地扶着玲珑别致的木栏杆登上了两层阁楼式的钟楼,通过大雄宝殿到鼓楼,先进南飞楼底层的纯阳宫,再经嘎吱作响的长线桥,直接登上北飞楼顶层的三教殿,虽然也是走马观花,游赏建筑,但亲身体验的感受至少有三:其一,风格犹存。木质建筑上朱红的油漆已经暗淡失色,而屋檐及屋顶绿黄两色的琉璃瓦交相辉映,让建筑仍保持着原有的韵味;其二,结构精巧。直径不超过十厘米,上接阁楼栈道、下至岩石的红色立木,与深植岩石中直径在五十厘米的横梁,形成横梁加立木的支撑系统,构架稳定,坚固耐用,应用了非常科学的榫卯结构;其三,功能独特。三教殿内,三位教主共聚一堂,中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为儒家创始人孔子,右为道家鼻祖老子,儒佛道三教思想在这里首次合流,这在寺庙建筑中极为罕见,保存至今的仅此一处,足见悬空寺的建筑价值在宗教中的特殊地位。
 


这些观感并非是我眼中“立等可取”的影像,而是游览后思考归纳的体会。在悬空寺建筑群楼中游赏的过程,始终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尤其是看到木质梁柱的裂痕与听到楼板踏上去的声响,让人望而生畏,不寒而栗。在几处值得特别关注的焦点和景点,我逗留总是匆匆忙忙,拍照了事,唯恐偶遇不测。只有在长线桥站立,感觉尚好,才从容地选择了侧面拍摄悬空寺南北楼的最佳位置和独特视角,也拍出悬空寺的险峻。
 


终于完成了悬空寺建筑群的游赏,又回到了李白题字“壮观”的石碑前,如释重负,不仅是身体“安全着陆”的感觉,主要还是通过身临其境,亲身体验,对先前不可思议的悬空寺有了些了解和理解而释怀的感觉……
 

在同伴的反复催促下,我不得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一步一回头,还在对视线范围内的悬空寺拉长镜头抓拍着……
 
与此同时,我内心在感叹:北魏时期,能工巧匠们能够于如此险峻的山崖下,凌空建造如此巧夺天工的建筑,其勇气与智慧真是令人佩服和惊叹,展现了中华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腾讯内容开放平台【企鹅号】、【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