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鲁王府文艺创作辑考(下)

 日月存心 2020-11-04

(续)

6

还倚余休乐太平

      朱观熰,字中立,别号海岳逸史,是鲁府钜野王一支的镇国中尉,奉国将军朱健根之子,好著述,善画兰竹,尝手绘《太平图》一卷上永陵被嘉奖,世宗赐“承训书院”名额并《五经》诸书,著有《济美堂稿》《画法权舆》《芝兰堂诗余》《交游唱和录》《矢恃录》《游文四传》等,尝辑山东诸家诗《海岳灵秀集》和《儒林要览》等。(详见《明史》诸王传和艺文志、《明画录》卷八、《画法大成》卷八、《静志居诗话》卷一、《明诗纪事》卷二下、《千顷堂书目》卷三十一总集、《图绘宝鉴续纂》载)。同时,《滋阳县志》中多次提到他为桥梁作碑记,可见其文才书法亦佳。

      据《明实录》、《罪惟录》记载,朱观熰居母丧,蔬食逾年,哀毁骨立,周恤处士万甲,三十年不懈,万历元年四月诏褒奖称其“克绍父志,芳躅继羙,尤人世所难”。

      后面将详细讲到的《画法大成》,是一部鲁府四代人绘画合集,在卷八《中立画法》中收录了朱观熰的个人画作15幅。

《画法大成》朱观熰山水画


《明诗综》卷八十三载朱观熰诗二首:

《赵康王哀词》(朱观熰)

帝子东平侣,浮名梦已残。

丛台春色冷,渑水旧盟寒。

客散谁弹剑,花飞自绕阑。

茫茫天地外,何处驾青鸾。

《送毛敎授还山》(朱观熰)

未老思投老,欲归便得归。

缁尘今渐远,不上芰荷衣。

    万历二十四年版《兖州府志·艺文》载朱观熰诗三首,第一首七律当为应制诗,歌颂鲁主贤德,为园二首古风,颇得《诗经》意趣。

九日陪鲁国主东城眺望(朱观熰)

携酒同登百雉城,

贤王敦睦本多情。

何人堪副乾坤望,

我辈多□带砺盟。

万井野烟留夕㸑,

几村寒杵杂秋声。

醉来重订明年约,

还倚余休乐太平。

(鲁宗中立)为园二首(朱观熰)

为园聊自适,非是爱逃名。

最喜绿阴下,渠流湜湜清。

墙低云不碍,树疏风自生。

夕阳鸟雀下,啄我畦中英。

彼物亦自得,既啄乃复鸣。

知我性所乐,驯扰殊不惊。

为园聊自适,非是为深耕。

时物已入夏,奇云天际生。

步畦豁我目,坐石怡我情。

不教恶草植,但愿芝兰盈。

客来不破茗,一掬溪中清。

不入风云路,此即东蓬瀛。

       朱观熰之弟朱观<革美>也有文名,《兖州府志》说他“有文集行于世”;《明史》说他“以诗画著名”,《明史考证捃逸》说他“尝请辞禄,庐父墓,诏不允”,谱牒记载他“革,送发高墙”,不知是否因庐父墓事被革。万历二十四年版《兖州府志·艺文》记诗三首,尤以第一首为佳,该七律虚实结合、构图别致,想象大胆,有超然世外的豪情。

展墓平山过黄石崖谒玉皇祠

(朱观<革美>)

展墓平山山路长,危崖蹑磴草花香。

云生黄石连霄迥,洞入青萝与世忘。

万壑烟霞收指顾,千年带砺控金汤。

我来信宿形骸外,敢叩天门礼玉皇。

题家园松柏各一首

(朱观<革美>)

西园半亩徂徕松,松下真人十八公。

夜来玄鹤传仙籙,雷雨春明起卧龙。

西园半亩入云柏,顶天立地为真宅。

严霜烈日几沧桑,枝干不凋常赫赫。

        “观”字辈文人辈出,除了观熰兄弟之外,有明确记载的还有以下几位。

      《明实录》记载,万历元年四月诏褒奖称朱观烄“嗜学能文,重义好施,有东平之懿行、元振之高风”。

       朱观烶,巨野王系镇国中尉。隆庆元年(1567年)曾为重建孟林享殿做碑记,有《重建亚圣林享殿记碑》。

       朱观<火戒>,字鲁斋,安丘王系的辅国将军,镇国将军朱健棁庶五子。康熙十一年版《滋阳县志》文献部卷之四录有他的《重修大觉寺碑记》,记述了佛寺荒废和重修的历史,抒发了对善信合力功成的感叹。全文如下:

       成败有数,修为在人。信夫,佛之来,肇自汉明,流于隋唐宋元,中国之人莫不崇而奉之。我皇明天启统一华夏,其教亦未之殄也。海内之地在有寺,上祝尘寿于无疆,下启民愚于有觉。为之徒者,信守之笃则铃铎日振,而梵宇日新,否则倾敝随之矣。寺之隆替,固系乎僧之贤否尔,兖之囱有寺曰大觉,断碑可考,宋神宗熙宁初年创始也,迄今五百年矣。弘治庚戌,乡人重建,岁月既久,风雨所寇,檐楹不完,瓦砾满目。住持明清与其徒圆显修之,思加修葺财力之弗逮也。嘉靖庚申,乡耆东山王经见之于心戚戚焉,即捐己貲,首倡于时,闻者乐从度其时者可也。遂鸠工集材,易其朽败,补其残缺,少者增之,旧者新之,逾年正殿成。适岁旱中辍越五载,丙寅,而三门成,金碧炳耀,瞻望者罔不凝神注目,诚一方之胜概,非复昔日之荒凉矣。将刻乐施名氏垂不朽,祈予言以纪扬善绩。予素非能文者也,何以应命固请弗止,窃为是寺之废非一日,重修之议非一人,然而卒无所树立,今一举而功告成。彼释氏之徒崇佛报本固其分内也,而东山诸人同力相助,人谋固至此耶?岂天数之有待也,不谓之得人不可也。若曰非数吾未之信也。今以其时与其人并载诸石,庶几后世亦有乘时感发兴起,嗣而修之者云。隆庆岁次丁卯二月甲辰明太祖七代孙安丘王府辅国将军鲁斋子撰文。

7

漠北秋高马正肥

      鲁恭王朱颐坦,字三畏,明朝第六代鲁王,是端王朱观<火定>的庶长子,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十二月受封宝庆王,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十二月晋封鲁王,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七月薨。《明实录》记载,朱颐坦有孝行,捐官邸中田湖,赈济贫民,辞日常俸禄,供给贫穷的宗族,皇帝前后七赐玺书嘉劳,万历元年四月勅褒“仁孝”。

      在位期间,他为感谢名医龚廷贤为次妃张氏治愈鼓胀顽疾,将鲁府所蓄秘方厘为四卷,题曰《鲁府禁方》并为之作序。但流传的另一版本《新刊鲁府秘方》作者为鲁府良医正刘应泰,也有颐坦的序言,二者均署时万历甲午岁仲春之吉。出现两个版本的原因,推测可能是继任敬王寿鏳避讳原序言中记录其母王妃疾病之事而对原作加以删改重刊的版本。原序言记录如下。

《鲁府禁方》序言:

      余自袭封以来,恒念民间疾苦,每以济人利物为心,施药活民,盖亦久矣。第恨奇方未广,明医希觏,无能俾天下黎民无恙,此心恒歉歉然,愿为而未逮也。频年以来,博集奇方,殆今数载,续以成帙,什袭珍藏,世不多有。癸巳秋,缘余妃张氏,遘鼓胀之恙,即以吾藩医弗瘥,遂访海内明医,百药千方,曾无寸效,病势垂危,仓皇无措。有荐金溪明医龚子廷贤者,余特致书币,遣官抵大梁。聘至,询其所蕴,真儒医也。究其方脉,悉皆超迈群识。遂投一二剂,辄有奇效。以后药则时时进,而恙则时时愈。历冬迨春,恙已潜瘳矣。以吾藩医,余妃弗愈;俾海内诸医,余妃亦弗愈;而易龚子医余妃,辄愈之。龚子之医,岂非天下医之魁乎!余嘉之以衔,奖之以匾,题曰「医林状元」。举国欣羡,咸谓古之卢扁,不是过矣。余思穷檐敝屋,设遘斯恙,遇有医若龚子者,则病无弗瘳,否则望其生者难矣。今将所治验方,推而广之,以济天下有是恙者。余闻龚子所著《医鉴》《回春》《仙方》《神彀》四书,盛行于世,推其心仁且浓矣。兹今所蓄秘方,并渠素蕴珍奇,厘为四卷,题曰《鲁府禁方》。是皆百发百中者,悉附诸梓,愿与斯世斯民共焉。盖以施药限于一方,传方布于天下,欲起天下疲癃之民,咸跻于仁寿之域,庶几少慰余之素志云。

  时万历甲午岁仲春之吉

  皇明八代孙鲁王三畏书于存心殿

《新刊鲁府秘方》序言(图): 

 

      王颂蔚《明史考证捃逸》卷一:“……钜野中尉颐㙇,安丘将军颐<隹庸>,声诗清拔……颐㙇字育甫,颐<隹庸>字冕甫,二甫之名,满于当时。颐㙇有《赤霞馆集》,颐<隹庸>有《玄同馆集》,见《明实录》《明诗综》等书。”各典籍对二人名字写法不一,本文统一为万历二十四年《兖州府志》用法,即颐㙇、颐<隹庸>。二人诗作流传较多,本文仅对其中几首稍作点评。

      《明诗综》卷八十三录有朱颐㙇诗四首:

登兖州城楼(朱颐㙇)

(同时载于光绪版《滋阳县志》卷十二艺文志)

步上西城楼,北望伤我心。

秋风吹大陆,落日蓟门阴。

元霜被寒诸,白雁号中林。

孤飞何栖止,嗷嗷悲不禁。

惆怅结心曲,归写丘中琴。

朱絃感人意,凄然发哀音。

中夜不能寐,抚桐动沉吟。

按:诗中“玄”字应为避康熙玄烨讳改为“元”。作者北望蓟门,中夜不寐,究竟为谁?

寄怀邢子愿侍御(朱颐㙇)

相忆未相识,髙名空复闻。

时因蓟北雁,一望济南云。

谢傅青山屐,羊欣白练裙。

风流谁可丹,千载独夫君。

按:邢子愿,名侗,山东省临邑人。明万历二年进士,官至陕西太仆寺少卿。善画,能诗文,工书,书法为海内外所珍视。与董其昌、米万钟、张瑞图并称“晚明四大家”。“谢傅青山屐,羊欣白练裙”句用了文人间相互雅赏爱慕之典故。

赋得为我弹鸣琴赠王生(朱颐㙇)

怜君多雅调,为我弹鸣琴。

旷矣丘中赏,兼之物外心。

夜深山鬼泣,江净水龙吟。

曲罢无人解,松风披素襟。

蟋 蟀(朱颐㙇)

蟋蟀关何事,哀音入夜偏。

寥寥闻永漏,切切乱鸣絃。

乍逐㣲风断,还从踈雨连。

闺中有思妇,怪尔不成眠。

《峄山诗文选》载朱颐㙇诗一首:

玉井分香(朱颐㙇)

万仞峰头十丈莲,峄山疑是华山巅。

香通曲窦凌风远,色借朝霞映日偏。

种种灵根石上出,天天清影镜中悬。

吾生最爱寻山隐,安得诛茅此地眠。

按:有李白的浪漫主义情怀,有陶潜归园田居的期待,但世外桃源的生活只是美好向往而已,像很多宗室人员一样,充满怀才不遇的惆怅,唯有寄情山林,找寻心灵的安宁。

万历二十四年版《兖州府志·艺文》载其诗数首:

登峄山一首(朱颐㙇)

邹鲁名山大峄雄,芙蓉如削插晴空。

崖边细草千春碧,涧底寒花五月红。

海色凭临青玉杖,仙音不散白云宫。

生来最厌尘寰累,何日移家住此中。

过鲁旧城一首(朱颐㙇)

匹马时过旧鲁城,灵光寂寞草纵横。

千年礼乐空山色,一代弦歌自水声。

野鸟迎风号古木,居人得雨事春耕。

由来陵谷成今昔,回首斜阳感慨生。

冬日登鲁东城一首(朱颐㙇)

携手东城楼,遥睇南山岑。

玄冬逼修岭,四野何萧森。

浮云蔽京国,落日剧重阴。

仰观天宇阔,俯惜岁序深。

志士常慷慨,游子多苦心。

凄凄仲宣赋,切切平子吟。

怅矣怀佳人,离思良难任。

夏日过玄同来鹤亭纳凉一首(朱颐㙇)

怀君城西隅,当下时一徃。

庭前有嘉树,好鸟鸣其上。

树间郁深沉,轩楹抗虚敞。

丹葩缀琼枝,幽兰映日长。

眷彼同心人,兹焉探遐赏。

染翰来雄风,弹琴发清响。

长啸临高台,游目涤烦想。

既乏炎埃侵,复谢尘中鞅。

玄言契古今,天地聊俯仰。

          本章同时记载了朱颐<隹庸>的四首诗。

登郡城一首(朱颐<隹庸>)

步履高城眺落晖,远看山色入云微。

千家隐隐砧声合,万井萧萧木叶飞。

塞上风烟赤羽急,眼前朋辈素书违。

中原谁献和戎策,漠北秋高马正肥。

       万历年间发生了著名的三大征,三场大战巩固了中华疆土,维护了明朝在东亚的主导地位。此诗应在出征之前,对吃紧的边关局势,表达了作者反对议和及对漠北蒙古势力的担忧。


登少陵台一首朱颐<隹庸>)

鲁门有胜概,巍然存高台。

凭栏恣瞩眺,浮云万里开。

把酒青山暮,决眦白鸟来。

忆昔杜与李,吹台缅追陪。

酒酣气益振,慷慨人莫猜。

趋庭来东鲁,南楼暂徘徊。

豪气压百代,登眺何雄哉。

溶溶台上月,曾照当年杯。

当年人何处,明月还复回。

不见古人冢,白骨生青苔。

我来重感叹,后人复我哀。

哀哀亦奚为,万古同尘埃。

登兖州西城一首(朱颐<隹庸>)

步上西城楼,北望伤我心。

秋风吹大陆,落日蓟门阴。

玄霜被寒渚,白鹰号中林。

孤飞何栖止,嗷嗷悲不禁。

惆怅结心曲,归来奏鸣琴。

朱弦感人意,凄尔发哀音。

中夜不能寐,抚剑独沉吟。

按:此诗《明诗综》《滋阳县志》记载作者是朱颐㙇(文字稍有不同),但《兖州府志》当朝人记当朝事,应比前二者清人编著更可信,待考。

登郡城一首(朱颐<隹庸>)

步履高城眺落晖,远看山色入云微。

千家隐隐砧声合,万井萧萧木叶飞。

塞上风烟赤羽急,眼前朋辈素书违。

中原谁献和戎策,漠北秋高马正肥。

集贞白赤霞馆一首(朱颐<隹庸>)

朔风何凛冽,冉冉岁将殚。

阴云低重岭,积雪被层峦。

庭树摵以落,不闻啼鸟喧。

凝冰结堦墄,劲风生暮寒。

鱼龙尚深热,而我独盘桓。

同声展驩㗛,张灯坐夜阑。

停觞迟知己,刻烛美柔翰。

虽无管弦奏,玄言若奔澜。

抚景惬新赏,开帘当远山。

醉剧发长啸,兴洽平生欢。

爱客不知疲,贪乐竟忘还。

永言期白首,共保金石坚。

       朱颐厓,字文宇,属钜野王一支辅国中尉,善画山水,与鲁肃王朱寿镛合著《画法大成》。这部书收录了鲁府“观颐寿以”四代人画作,共分八卷,有画论、翎毛、人物、山水、画目等,是研究了解明代版画的重要材料,也是一部集书画理论、绘画技法、诗词歌赋等于一体的教科书,包罗万象,令历代书画家叹为观止。卷七“耕织图序”录有朱颐厓的耕正月至十二月诗、织正月至十二月诗,现各选取一首。

耕二月

东风吹原野,地冻亦已消。

早觉农事动,荷锄过相招。

迟迟朝日上,炊烟出林梢。

土膏脉既起,良耜利若刀。

高地遍翻垦,宿草不待烧。

幼妇颇能家,井曰常自扫。

散灰绿旧俗,门迳环周遭。

所冀岁有成,殷勤在今朝。

织八月

池水何洋洋,沤麻水中央。

数日麻可取,引过两手长。

织绢能几时,织布已复忙。

依依小儿女,岁晚叹无裳。

布襦不掩胫,念之热中肠。

朝缉满一篮,暮缉满一筐。

行看机中布,计日渐可量。

    我衣苟已成,不忧天早霜。   

      这是《画法大成》朱颐厓手迹,率性洒脱,气脉贯通,隐约可见受文征明书法影响,堪为佳作。

《画法大成》朱颐厓山水画

8

寿

夜半天心月正溶

       朱寿镛,字安宇,是鲁恭王朱颐坦的庶五子,初封泰兴王,崇祯九年(1636年)袭封鲁王,三年后薨,谥肃王。他善画花鸟,和朱颐厓合编《画法大成》一书,书中刊有他的花鸟画38幅,多署名安宇并钤有泰兴王图书印。画法精到,细致入微,生机盎然,颇有情趣。

《画法大成》朱寿镛花鸟画

       朱寿镛不仅绘画技艺高超,而且文学和佛学修养也很高,与顾炎武所谴责的“名为天枝,实为弃物”的明朝藩王有所不同。早在身为泰兴王时他就与前文提到的海州云台山有着十分密切的往来,与很多高僧都有交往。乾隆《云台山志》中录有朱寿镛赠一心上人的三首诗。

其一

一自结茅住海峰,

不堪回首见尘踪。

浮云拨尽清霄露,

夜半天心月正溶。

其二

萧寺深藏大海东,

山暝晚磬度寒风。

逢僧为问禅机事,

只说三生是梦中。

其三

挂锡结茅住翠微,

青天为幕云为衣。

山僧只解山中老,

一任红尘下界飞。

       《海州文献录》说:“齐鲁藩王岁必遣官斋香,厚助功德。”明朝皇室和鲁王府对海州云台山一向礼遇,朱寿镛曾为三元庙撰写《东海云台山三元庙碑记》。至于是出于云台山是天下四大灵山之一的缘故还是早年鲁王孙曾在此修行的原因,不得而知。

泰兴王《东海云台山三元庙碑记》

       朱寿镛游历广泛,足迹踏遍鲁国山川,并在多处留有他的手迹。今泰山万仙楼下有《一天亭记》碑,为鲁王朱寿镛所撰。临沂蒙山蒙顶有一组朱寿镛刻石,白石横额双面线刻,《万古风云》《蒙顶奇观》分刻两面,石刻断为两截,然字迹清晰,落款“泰兴王寿镛立,崇祯九年”,笔法精湛、苍劲有力。嘉祥县青山寺有“泰山行宫”,崇祯七年(1634年)朱寿镛所建,山门石坊上外刻“泰山行宫”,内刻“云林胜槩”,书法运笔健劲有力,因未到实地未知书者何人。《滋阳县志》载:“铜瓦大士堂,明泰兴王建。”兖州博物馆藏有康熙三十年(1691年)滋阳知县王纶部撰文的《代立后土祠碑》云:“城东北隅有铜瓦堂一座,……梁上标题故明鲁泰兴王寿镛创建于崇祯九年(1636年)”。

       到这一辈人,很多人遭受了明亡的重大变故,为了躲避清军追杀,各处奔逃,也有人曾留下这样一段故事,他叫朱寿钅林。据《明史》记载,宗室寿钅林,家兖州,崇祯中为云南通判,有声绩。永明王由榔在广西,以为右佥都御史,使募兵。值沙定州乱,兵不能集。孙可望兵至,寿钅林知不免,张麾盖往见之,行三揖礼曰:“谢将军不杀不掠之恩。”可望胁之降,不从。系他所,使人诱以官,终不从。从容题诗于壁,或以诗报可望,遂遇害。

9

当尽回天衡命之志

      朱以派,字乾山,鲁肃王朱寿镛之子,明太祖十代孙,崇祯十二年(1639年)袭封鲁王,崇祯十五年(1642年)清军破兖,被执身死,谥“安王”。

      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亲王,在其父朱寿镛与朱颐厓合著的《画法大成》一书中收有他的山水画12幅,前有他自书的山水序,运笔潇洒,正气凛然,实为书画俱佳。

《画法大成》朱以派山水序

《画法大成》朱以派山水画

      朱以海,字巨川,号恒山,别号常石子,是朱以派的弟弟,崇祯十五年(1642年)兖州城破,以派被执身死,两年后,以海袭封鲁王的诏书刚出京,李自成即攻陷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清军很快再次南下兖州,血洗鲁王府,在混乱中朱以海得以逃生,南迁浙江,开始了长达18年艰苦卓绝的反清斗争,被誉为“大明王朝的最后一块硬骨头”。

      自鲁而浙而闽而粤,首尾共计十八年,朱以海间关海上,漂泊诸岛,力图光复。他求贤若渴、广纳贤才,曾亲笔敕书,意欲召回滞留占城(在今越南)的朱舜水(名之瑜)。这封监国鲁王敕书真迹现藏于日本德川博物馆,并收录于日本德川博物馆藏品录(Ⅱ德川光圀文献释解)(精)之二(六)。

监国鲁王敕:

      监国鲁王敕谕贡生朱之瑜:昔宋相陈宜中托谕占城,去而不返;背君苟免,史氏讥之。盖时虽不可为,明圣贤大道者,当尽回天衡命之志;若恝然远去,天下事伊谁任乎!予国家运丁阳九,线脉犹存,重光可待。况祖宗功德不泯人心,中兴局面应远过于晋、宋。且今陕、蜀、黔、楚悉入版图,西粤久尊正朔;即闽、粤、江、浙,亦正在纷纭举动间。非若景炎之代,势处其穷;故宜中不复,亦不闻有命往召其还也。尔矫矫不折,远避忘家。阳武之椎,尚堪再试;终军之请,岂竟忘情!予梦寐求贤,延伫以待。兹特端敕召尔,可即言旋,前来佐予;恢兴事业,当资尔节义文章。毋安幸免,濡滞他邦!钦哉。特敕。监国鲁九年三月□□日。

      敕书中,鲁监国朱以海对朱舜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相邀之诚恳溢于言表。后来,朱舜水也回复了敕书。此番书信往来,反映了当时特定历史背景下,南明遗臣忠君报国的殷切情怀。

      朱以海生命的最后几年是在金门度过的。他平日喜游古岗湖,曾在湖南巨石手书镌刻“汉影云根”四字,具有很高的历史和人文价值,数百年来引来无数爱国志士前来垂吊。

      清代黄家鼎有诗《金门吊明监国鲁王》:

大厦倾难独木支,人心推戴见当时。

中兴一旅思龙种,遗老孤忠泣豹皮。

跋扈将军空寄命,崎岖海岛孰持危。

残棋已覆犹争劫,宰树苍凉启后疑。

——摘自台湾卓克华教授文章《金门鲁王「汉影云根」摩崖石刻新解》

10

旧时王谢堂前燕

      朱弘桓,明监国鲁王朱以海之子。永历十六年(1662年)以海因哮疾去世,陈妃遗腹一子即为弘桓。由于国破未袭爵,诸臣尊宗室,世子亦称鲁王。永历十七年(1663年)清军破金厦二岛,遂于十八年二月与诸宗室东渡台湾,娶郑成功四女。三十七年(1683年)12岁的郑克爽被权臣挟持降清,逃亡台湾的明宗室也只好跟随。唯鲁王朱弘桓慷慨陈词,绝不国亡独存,自焚而死。

       对于朱弘桓的身世和后裔情况一直是明史学界关注的话题。甚至有学者认为朱弘桓就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形、《红楼梦》的真实作者,这有待进一步考证。他如同这部奇书一般,始终是一个谜一样的存在。

       明末,满清入关后大肆捕杀朱姓,明皇室人员被迫四处奔逃,或更名改姓、或隐遁山林、或皈依佛门,或沦为难民,莫可名状。300多年间,明鲁王府在重压之下销声匿迹,昔日的荣耀与辉煌一去不再。所幸,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国家大力扶持中华传统文化振兴,明代文史研究迎来新的春天,更多的历史真实将逐步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仅以此文,纪念那些消逝在历史烽烟中的书香故人!

附一:明鲁王府著录一览(部分)

  • 凭虚稿,鲁靖王朱肇煇撰。《千顷堂书目》卷十七别集。

  • 悔斋稿,鲁惠王朱泰堪撰。《千顷堂书目》卷十七别集。

  • 尊德堂稿,鲁庄王朱阳铸撰。《千顷堂书目》卷十七别集。

  • 鲁藩朱当㴐纪元考一卷【号望洋子,嘉靖元年辑。】《千顷堂书目》卷四

  • 鲁藩二宗室诗集二卷,鲁藩朱健根、朱观熰撰。《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总集类“断代”。

  • 济美堂稿,鲁藩朱观熰撰。《明诗纪事》卷二下。

  • 海岳灵秀集二十二卷,鲁藩朱观熰辑。《千顷堂书目》卷三十一总集。

  • 市隐堂集六卷,鲁藩朱颐<土屋>撰。《明诗纪事》卷二。

  • 玄同馆集,鲁藩安丘镇国将军朱颐<隹庸>撰。《明诗纪事》卷二。

  • 赤霞馆集,鲁藩镇国中尉朱颐㙇撰。《明诗纪事》卷二。

  • 东鲁胜概,鲁藩乐陵王朱颐<土戋>撰。《明史稿》列传三。

  • 心亨堂稿,鲁藩乐陵王朱颐<土戋>撰。《兖州府志》卷十。

《画法大成》卷六录鲁藩主要画家:

  • 邹平王当潩,号筠庵,追封庄定王,善竹;

  • 当灞号培庵,善山水;

  • 健栓号菊庄,善菊;

  • 健根号务本,善竹;

  • 观熰,号中立,又号海岳遗史,孝养文翰种种可法,世宗御览诗画勅赐承训书院,德冠宗藩,名满四海,玉派之中一人而已;

  • 观燠,号草堂,善竹;

  • 寿鋑,号弘道,善山水人物;

  • 颐㙇,号贞白,善山水;

  • 受甫,号彬斋,善山水。

附二:与明鲁王府有关的艺文辑录

1、诗:

上鲁藩滋阳王(乙酉)

作者:王邦畿

海岳春风长绿条,蕊珠璚树雪初消。

三年报政隆开国,正月书王凛圣朝。

殿阁日长为善乐,和鸾晨入令仪昭。

天潢弥笃亲亲谊,百福攸同世泽遥。

题鲁藩三瑞诗代作

作者:陈履

皇祖御寰宇,神谋注苗裔。

分茅列禹甸,设屏等周制。

鲁服连岱宗,京邑此藩卫。

慈孙姬旦俦,熙运唐虞际。

夙夜思靖共,夕惕不忘厉。

树德惟务滋,恍若农望岁。

遂令明德馨,上与玄昊契。

一朝荷天休,三瑞呈圣世。

青青芝草荣,灵根缀瑶砌。

金光炫云霞,翠色掩兰蕙。

嘉禾纷盈圃,曾不假树艺。

穰穰三穗歧,颖栗且狼戾。

乔松上干霄,宛作虬龙势。

英枝自成巢,天巧夺人制。

嗟此希世奇,今古曷与俪。

无论梁园竹,宁数淮南桂。

猥余樗散材,旬宣向尸位。

昼接乘燕閒,时得侍游憩。

惭无小山赋,忝窃穆生醴。

别来几经春,叹息光景逝。

君侯无遐心,千里远驰惠。

缄情自东兖,飞翰临北蓟。

披图一以玩,天宇顿澄霁。

稽首拟揄扬,摛词愧芜秽。

愿言毋贰心,于以答上帝。

一派衍天潢,亿载垂带砺。

鲁王登长干塔

作者:南洲法师(溥洽)

凉秋飞盖过长干,宝塔登临霄汉端。

天近彩云连紫极,日高红雾拥雕栏。

龟蒙气接三山远,淮泗光分二水寒。

清兴未阑闻鼓吹,香风城阙谩回銮。

送全九山太史使鲁藩

作者:孙承恩

冰雪岁云暮,西风折柳条。

皇华重文德,藩邸挹台杓。

剑气冲晨雾,恩光遍鲁郊。

玉堂推宿学,伫望早还朝。

送温玉斋三尹擢典鲁藩

作者:赵完璧

一杖清秋且未归,锦帆先送楚云飞。

高风旷世惊青眼,落日遥岑隔翠微。

江国有情人去后,客怀无计雁来稀。

王门久负云和曲,此日淮南正可依。

《海上四首》

作者:顾炎武

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千里自登临。

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吊哭深。

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

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烈士心。

满地关河一望哀,彻天烽火照胥台。

名王白门江东去,故国降幡海上来。

秦望云空阳鸟散,冶山天远朔风回。

楼船见说军容盛,左次犹虚授铖才。

南营乍浦北南沙,终古提封属汉家。

万里风烟通日本,一军旗鼓向天涯。

楼船已奉征蛮敕,博望空乘泛海槎。

愁绝王师看不到,寒涛东起日西斜。

长看白日下芜城,又见孤云海上生。

感慨河山追失计,艰难戎马发深情。

埋轮拗镞周千亩,蔓草枯杨汉二京。

今日大梁非旧国,夷门愁杀老侯嬴。

按:时值清兵渡钱塘江,鲁王遁海,诗人感慨时势所写。前人对这一组诗评价很高,认为可拟于杜甫的《秋兴》八首。

闻监国鲁王以盗警奔金门所(庚子)

作者:张煌言

挥泪东南信,初闻群盗狂;

扁舟哀望帝,匹马类康王。

流彘终何限,依斟倘不妨!

只今谋税驾,天地已沧桑。

五月既望,行营恭祝

监国鲁王千秋有感(戊戌)

作者:张煌言

寥落吹台望紫辰,上觞此日正千春。

乾坤缥缈灵光殿?江汉潆洄黯黮津。

一自玉舆蒙雾露,遂令金鑑转风尘。

可怜节下遥称庆,独有瑶池旧从臣。

2、文

创修天医庙碑记

      康熙十一年版《滋阳县志》文献部卷之四录有明鲁府左长史马相撰《创修天医庙碑记》,记述鲁国主为五子泰兴王幼龄多疾祷告天医玄女后疾病果愈而创建天医庙造福黎民的事情。此处碑文不录。

张岱和他的《陶庵梦忆》、《琅环文集》

      张岱,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人,明代著名文学家,其父耀芳,为鲁藩长史司右长史。自称: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出自《自为墓志铭》)。他擅长散文,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

《陶庵梦忆》之《鲁藩烟火 》

      兖州鲁藩烟火妙天下。烟火必张灯,鲁藩之灯,灯其殿、灯其壁、灯其楹柱、灯其屏、灯其座、灯其宫扇伞盖。诸王公子、宫娥僚属、队舞乐工,尽收为灯中景物。及放烟火,灯中景物又收为烟火中景物。天下之看灯者,看灯灯外;看烟火者,看烟火烟火外。未有身入灯中、光中、影中、烟中、火中,闪烁变幻,不知其为王宫内之烟火,亦不知其为烟火内之王宫也。殿前搭木架数层,上放“黄蜂出窠”、“撒花盖顶”、“天花喷礴”。四旁珍珠帘八架,架高二丈许,每一帘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一大字。每字高丈许,晶映高明。下以五色火漆塑狮、象、橐驼之属百余头,上骑百蛮,手中持象牙、犀角、珊瑚、玉斗诸器,器中实“千丈菊”、“千丈梨”诸火器,兽足蹑以车轮,腹内藏人。旋转其下,百蛮手中瓶花徐发,雁雁行行,且阵且走。移时,百兽口出火,尻亦出火,纵横践踏。端门内外,烟焰蔽天,月不得明,露不得下。看者耳目攫夺,屡欲狂易,恒内手持之。昔者有一苏州人,自夸其州中灯事之盛,曰“苏州此时有烟火,亦无处放,放亦不得上。”众曰“何也”曰“此时天上被烟火挤住,无空隙处耳!”人笑其诞。于鲁府观之,殆不诬也。

《陶庵梦忆》之《鲁府松棚》

      报国寺松,蔓引亸委,已入藤理。入其下者,蹒跚局蹐,气不得舒。鲁府旧邸二松,高丈五,上及檐甃,劲竿如蛇脊,屈曲撑距,意色酣怒,鳞爪拿攫,义不受制,鬣起针针,怒张如戟。旧府呼松棚,故松之意态情理无不棚之。便殿三楹盘郁殆遍,暗不通天,密不通雨。鲁宪王晚年好道,尝取松肘一节,抱与同卧,久则滑泽酣酡,似有血气。

《琅环文集》之《贺鲁国主册封启》全文

      伏以苍龙乘令,千秋庆世及之贤;凫绎增荣,三鲁荷维新之辟。护卫全凭夫宗国,昌期正值于中兴。尧分天下为十二支,衡嵩恒华长子出震,自以东岳为尊;周封同姓为五十国,郑卫燕韩兄弟同宗,必以鲁邦为重。庆归宗社,喜溢臣邻。恭逢鲁王殿下,瑶牒奇英,天潢领袖。郊分海的岱,司青帝以乘权;国应奎娄,璇玑衡以永历。卫武作戒,处藩邑而预知周召之能,河间好书,在邯邸而遂精邹鲁之学。桐封素著,庙廊久重珪璋;宝册初颁,朝野快赡纶綍。周家有圣瑞,由泰伯仲雍以至季历,使古豳之世业,递及于昌,汉宝重藩封,举寿张阳橐以益东平,罄宗邸之隆施,无过于宪。不应纯嘏,茂对遐休,允怀德以维宁,信为善而最乐。某愧非乔木,实为世臣;爰食土毛,应居编户。先臣某追随花萼,曾设穆生之醴,献赋兔园,尚识邹阳之裾。旧堂贺燕,欣逢宝殿之鼎新;故苑鸣蛙,喜见藩垣之巩固。伏愿黄河如带,泰山如砺,同心只欲尊周;大宗维翰,大邦维屏,眉寿自能保鲁。德业隆而风仪东土,仁声著而麟至西郊矣。临启不胜欢舞颂祝之至。

《鲁藩三瑞承恩赋》

(录于《谷城山馆集》卷二十)

作者:于慎行

      维鲁建邦传阼九叶诞启哲王昭假前烈诵声洋洋国容有晔乃奉天书载修璇阙考閟宫之鸿图踵灵光之钜辙庶民子来百工欢悦九成之构方新百顺之徴咸浃于是申白侍前浮丘在列胥陈瑞应之图竞检含嘉之箧王乃召列大夫而问曰维殿之基为磩为皇有产维物厥状未详如龙如马非圆非方九茎炜炜三秀煌煌色苞金翠质有沃光此何物也大夫对曰此芝艸也记曰王者慈仁有道则芝艸殖服之延年与真人息故汉武帝以甘泉兴歌黄轩以斋房纪迹其为君王献寿瑞乎王曰唯唯否否寡人何敢当此眉寿万年荫及九族敢为天子一祝异日又召列大夫而问曰维苑之隙厥有腴菑禾易长亩颕栗标奇殊穗协茎同本三岐其秀累累其实离离有邰之所不艺田畯之所不知此何种也对曰此嘉禾也记曰王者德下至地则嘉禾生厥为五谷之长璇星之精故异畆书于周典六穗长于汉庭其为君王献富瑞乎王曰唯唯否否寡人何敢当此嘉谷顺成兆民用康敢为天子再祝异日又召列大夫而问曰先王之宫列松在庭有干轮囷枝亦纵横睠曲绵幂结而成形外宻如绮内疎如笼仰而窥之状如飞蓬又何植也对曰此谓松巢松者百木之长冬夏青青上集鸾鳯下栖僊灵枝枝相值叶叶相绳故曰如松茂矣无不尔或承其为君王献传世之瑞乎王曰唯唯否否寡人愈不敢当本支百世宜君宜王敢为天子三祝于是采风之官陈诗之史延诸士民闻于天子曰惟王孝友之谊表于宗姻恭俭之泽孚于国人倾身下士弛帑振贫恪修侯度以赞皇仁宜有褒劳用弘德音帝曰俞哉诹诸礼臣乃锡命曰叔父茂昭厥德以蕃屏余一人余一人实嘉飨之其遣内史以玺书币玉往劳叔父尚永终厥誉用抚我东土时则有郡邑师帅宗室长年诸生庶士济济翩翩造王宫而贺焉兕觥载㪺雕爼升筵无小无大拜手于前乃歌曰瑞芝兮荧荧含辉兮扬荣金柯兮九华翠葢兮六英出铜池兮表瑞秀琼沿兮长生荃服之兮宜年荷宠命兮千龄又歌曰嘉禾兮翼翼偕秀兮偕实和风兮披靡宝露兮滋液纪北里兮兆祥产昆丘兮服食降康兮有年佐我皇兮无斁又歌曰惟鳯有巢兮苍苍者松繁枝缭绕兮密叶茏苁上为偃葢兮下有游龙取之徂徕兮封之岱宗翊本支兮万世流苗裔兮无穷王乃徧揖宗室吏民而谢曰以不谷之无似徼有天灵受帝嘉祉父兄士庶贲予小子敢不夙夜以光图史乃命藏室著之麟纪

(全文完)

看此文用

  · 

秒,转发只需1秒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