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题】鲁王后裔今安在? (三十八)

 日月存心 2020-11-04


泗水派流根本固,鲁府分封世系长

        本期,“鲁王文化”公众号继续推出《鲁王后裔今安在?》系列专题,根据走访记录,综合谱牒资料,本着客观讲述、审慎考证的态度,带读者去追寻那些几乎淹没于历史风烟中的坚韧力量,也从侧面展示在历史动荡的大背景下,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鲁王后裔今安在?(三十八)

《隐居农事  为护祖茔》

  • 关键字:官庄 看坟 守礼 守智 守信

  • 正文:

        兖州龙桥街道刘官庄村,在清朝嘉庆之前叫八里白庙,现在村庄已拆迁,清朝的石碑还在,村里的庙里供的是关羽与周仓。本村最早的人家是高姓,陈姓,张姓,王姓,许姓,朱姓,姚姓。自从刘姓从山西来到落户后人烟兴旺,出了五个秀才后,在嘉庆年间改名刘家村。随着时间的变迁,高姓,陈姓,张姓,许姓已没有人了。清朝时期孙姓在刘家村东落户,出过武举人,起名官庄。据说在官庄西边是鲁王后代朱家老林,朱姓人边种地边看坟。官庄只有几十户人家,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两村合并改称刘官庄。

        传说,刘官庄村朱氏与泗庄、沈官屯、于村是一个老祖,但字辈不同于标准字辈,原因可能是在清朝时不敢用自己的辈分,直到解放后人的地位平等了,老人到于村拜年时才知道家族的字辈,并从玉字辈才开始统一。目前,刘官庄村能够知道名讳的祖先是十五代朱守礼,朱守智,朱守信兄弟三个,是达字辈。从十八代开始用字辈玉,本,宁,现在已到明字辈。清末,有一支从刘家村搬到前道义,后来又有人迁回。老人讲,文革前的家堂上写满了祖先名讳,可惜毁于文革中。

       本支十六代老祖康字辈朱照德夫人谷氏,是一位仗义热心的好人,解放前在村里被尊称为"大官奶奶"。原因是附近的土地大部分是薛庙地主高家,李家的,为了生存,地主家收获庄稼后,老人家带领一群穷人到地主的地里拾庄稼,地庄也让她三分。有一次,村里刘姓青年得罪了地主家看地的人,被看护人员用棍子一步一棍打回刘家村,眼看就被打死了,没人敢管,这时有人说快去喊"大官奶奶",老人家去了连骂加打的把地主家看护人员吓住了。青年才免得被打死,后来被打青年认了老人家做干娘。

       关于家族的更多信息正在抓紧调查走访。

整理人:朱本军

(资料不断更新中,欢迎在文末留言参与讨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