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兖州翟村鲁王郡马府轶事

 日月存心 2020-11-04

翟村鲁王郡马府轶事

徐波

      兖州城西三十里有座嵫阳山,风景优美、自然奇景随处可见。嵫山东麓有个村庄——翟村,翟村以东有一条古老河道曰:“洸府河”,上游来自宁阳九山,下游直通济宁南四湖,河水四季清澈、游鱼成群,滋润着这片肥沃的土地,养育着这里的一方百姓。翟村自古是“山明水秀、鱼米之乡”,地灵人杰。翟村人自古勤劳吃苦、诚信朴实,受几千年儒家思想的熏陶,道德文明高尚。

      翟村是个大村,历史悠久,翟村徐姓为明初奉旨迁入,始祖徐诚以耕读起家,艰苦创业。到了第六代,重光公为奉直大夫,家境日盛。我小时候爱去生产队牛屋猫冬,因天寒地冻,全队上至七老八十、下到七八岁男童,几乎所有男爷们儿天一黑都聚集于此,一是抱团取暖,可借别冻坏牲口为名反复点柴烤火;二是我和小伙伴们缠着老人讲故事。

      故事多为“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和尚……”,还有什么“老俩口子一个儿,娶个媳妇四口人儿”之类的家长理短。故事虽不长,但引人入胜,最难忘的自然是本族名人轶事,先人们的光辉历程。

      据老人讲,徐氏家谱早先由七世祖养纯公上谒碑文,下访族人编排,订有八个行辈:自、克、永、怀;天、心、常、在。后又有徐尔谏、徐尔波兄弟后续十个字:修、福、存、善、会;崇、淑、广、圣、传。上世纪九十年代徐铭绅老先生召集族中有名望之人,又续二十字:作、事、秉、衍、树;兴、茂、相、锡、联;做、世、建、庆、景;进、宪、肇、守、先。徐氏族谱一般二十年一续,族人每年一聚,为鼓励后人读书上进,宗族精制四盏纱灯存于庙堂,纱灯赫然写有:贺兰县知县,宗人府仪宾,河曲正堂,深州知州等字样,每一个纱灯代表徐氏家族一位历史名人,他们或读书有成,或见义勇为,总之均为历代徐姓子孙所崇拜。逢年过节、结婚生子等所有喜庆活动,都要打出来光耀一番,当然摆在喜庆队伍的最前面。

      徐氏谱记有明清两榜进士,一名举人,徐桐为明嘉靖丙辰(1556年)进士,曾任贺兰县知县,徐州知州,进京为官没再回来;徐既同清顺治年间赐进士出身,赴山西河曲任职,为人公正,执法严明,有徐青天之美名,任期满后,回归故里,回乡后供职于嵫山书院,培养了许多名士,造福一方,死后葬于北祖茔,后人称进士林。徐尔谏任满回乡,修祖谱建家庙,与其兄徐尔波均为徐氏名流,归葬于东老林,有墓碑。

      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于七世祖徐养恒。徐养恒,字久?,生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自幼习文学武,豪爽仗义,身健体壮,深受乡邻拥戴,崇祯十一年(1638年)春,正值小麦返青,鲁王府马啃青,百姓怨声载道。有明一代,兖州为鲁王城,鲁王至高无上,没人敢惹。马群在十几名王府官兵的驱赶下,啃青至洸府河东岸翟村地界,百姓大哗,养恒公闻听怒从胆边生,手持墙叉,前去评理,王府官兵狐假虎威、舞刀弄枪,养恒公三下五除二将他们连连打倒在地。被激怒的人群打死几匹战马,官兵抱头鼠窜、仓惶逃命。鲁王闻报,勃然大怒,即刻派兵拿人,时兖州知府是个明白人,劝鲁王罢兵息怒,晓以大义,鲁王仍怒气难平,随发请柬一封,请养恒公王府赴宴。这下摊上事儿了,徐氏家族个个面有惧色,惴惴不安。养恒公敢作敢当,明知是“鸿门宴”,仍然应邀前往。城西百姓感念养恒义举,纷纷涌入鲁王门前。

      养恒公大义凛然,昂首阔步,旁若无人似的穿过鲁王精心编排的刀阵,鲁王震惊,王弟朱以海暗赞。忽一壮汉短剑插了一块肉,风一般的送到了养恒公嘴边,高叫“好汉请!”养恒张嘴咬住,顿觉力道不小,壮汉撤身抽刀,听得“叭”一声响,刀尖应声而断,壮汉仰面朝天,一腚蹲到地上。“呯”又一声响,养恒叫了一声“好大一块骨头!”剑尖被结结实实钉入王府门上,王府上下一片叫好。

      王府门外群情激昂,以海劝王兄息怒,称此人可用而不可杀,随后与母后商议,将其妹下嫁养恒。

      刚才王府养恒公的不俗表现,郡主在丫环们的簇拥下站在高处一览无余,非常喜欢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楞头小子,对二哥的提议非常满意。于是便由兖州知府保媒,重新摆宴,盛情款待了养恒公。徐府因祸得福,倍感荣耀,全村都帮着办喜事,兖州城西沿途百姓主动黄土垫道,净水泼街,婚礼办得格外隆重。

      而后,养恒公一直随护朱以海征战威海、胶东,抗清平倭打过几个胜仗,崇祯帝赐予府库黄金,敕建郡马府及徐氏家庙。

      郡马府邸占地九亩九分,东西宽六十来米,南北长九十余米,坐北朝南,五进院落,门楼高大宽敞,高出地面,五级台阶由条石铺就,门上有七七四十九根门钉,上方配紫铜虎头环,门楼悬挂仪宾府字匾,庄严肃穆。

      东西大街仪宾府门东有过路牌坊,俗称下马坊,寓意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牌坊四柱三楼,宽三丈六,中间可走大车,由巨石打造,榫卯相扣,上下叠压相结,浑然一体,楼檐逐层收分,搭配均衡匀称,中间两柱东西各放前立后蹲石狮一对,威武雄壮,标志着仪宾府的身份和地位,上边的字联已无人记起,传说有抗清平倭,颂扬养恒公之内容,1939年日本人强令拆除,六十年代仅余拴马石等。

      走进大门,有一座砖雕影壁墙,自上而下砖雕花纹,墙上有盘头雕,四周边框竹节纹。底座缠枝牡丹,中间“和合二仙”,鹿鹤仙童,蝙蝠祥云,龙凤麒麟,并有牡丹荷花,精美异常。头进院为会客厅房,属穿堂式客厅,四梁八柱,飞檐斗拱,戗脊上飞龙走凤。厅内布置考究,正上方高悬“承恩携荣”牌匾一块,两边木隔扇上为透雕镂花,下为浮雕漆画,集透雕、圆雕、浮雕于一身,精美绝伦,令人称奇。两厢摆放楠木顶子床精刻细雕,更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代表着明代木雕的最高水平。

      二进院落为龙楼凤阁,城砖横坯,青石高台两层楼房,明三暗五,九级台阶。楼门两侧有石构件,碗口粗的木棍插入两端,名腰栓,前后门都有。楼两端各有瓦房、东西厢房为平房。楼后是花园为三进、四进院又一厅房,屋脊上有砖雕二龙戏珠,龙身在云层中蜷曲升腾,昂首张目,龙爪上伸有凌云之势,生动传神,惟妙惟肖。后一处院落大门内也是一砖雕迎门墙,方砖镶贴,周围基座都刻有精美花纹。以上老人们说:郡马府因明朝灭亡,养恒公随鲁王以海南逃,没有建完,后郡主葬于北祖茔,俗称进士林。

      徐氏家庙占地4000平方米,东西宽50米,南北长八十米,由明末皇家敕建,紧挨仪宾府西墙,地基明显比郡马府矮了一份。老人讲家庙须有皇家敕建,一般百姓称宗祠。家庙两进院落,前为拜殿,后是大殿,大殿损毁,拜殿也打了垛子,六十年代以前尚存拜殿,前院东西厢房,石香炉,石供桌。

      代代口传,徐氏家族治家严明,亲宗睦族,家族有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共用家什。此外林地、庙产等都归庙内房屋修缮等用度。后院大殿供主,两厢为学屋,逢年过节族人多薰沐更衣前去祭拜。漕河埠、天齐庙等周围村庄族人多有参加。徐姓忠厚传家,读书明礼,现为国家造就了大批人才。


——选自《兖州春秋》年刊第四期

关注“鲁王文化”(luwangwenhua)

投稿信箱:2574535194@qq.com

特别推荐“朱氏文化论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