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海晚报

 杏林前浪4868 2020-11-04

​芦花靴

□姜连生

看见芦花白,想起芦花靴。

芦花靴,海门通东地区又叫茅靴,是一种用稻草织底,芦花织帮做的鞋子。这种鞋子穿在脚上既暖和又轻便,且价格便宜,当时一般二、三角钱一双,做工好点的也不超过五角钱。一到天冷,村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脚上都会穿上芦花靴。芦花靴买回来后,还要作一番简单加工,用剪刀从外到里、从底到帮修理修理平整,用零头棉布沿一下口,再在靴里面垫上一层,这样既美观耐用,又不会磨破袜和脚,赤脚也可以穿。只要穿得当心点,勤晒晒,一个冬天穿不坏,第二年照常可以用。芦花靴不光农村人喜欢,一些上了年纪的镇上人也喜欢,觉得实惠舒服。

芦花靴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但要做得质量高倒也不容易。做成一双芦花靴有好几道工序,如果每道工序上的用料和工艺都不错,做出来的芦花靴质量就比较好,质量高的价格也高,卖得也快些。芦花靴的用料都是就地取材,主要是稻草、芦花和茅草。第一选料有讲究,采收芦花时,要挑选粗壮的芦苇和刚放出来的青芦花,然后放在太阳底下翻晒,直到芦花发白蓬松为止。稻草要选金黄色无病害干净的优质原料。茅草要以长而粗且清白的为佳。第二道工序要将芦花和茅草分别搓成绳,绳要搓得粗细均匀,不紧不松,光滑不毛刺。第三道工序编织靴底,通常都是双层底,这是个技术和力气活,编织靴底用一个耙齿形木质工具,靴底没有靴样,全靠编织的人凭经验编成。好靴底要结实耐磨,还要不渗水。第四道工序是编织帮,这是个手艺活儿,全凭心灵手巧,根据不同尺寸的靴底用芦花绳一圈圈地编织,大小松紧要自己把握,做到一双一个样。最后一道工序是收口整理,就是把芦花靴上预留的茅草绳头解开,按顺时针方向结辫封好口,用剪刀剪齐整,然后再里里外外作一番修理,就可以上市了。芦花靴制作一般都是家庭小作坊,白天参加生产队里劳动,晚上一家老小在煤油灯下流水作业,搓绳的搓绳,编底的编底,织帮的织帮,忙得不亦乐乎。通常一个晚上可生产三至五双,一个冬天三百双左右,可赚得七八十元,当时是我家一笔不小的收入。

一晃几十年,时代变了,农村变了,芦花靴成了记忆里的东西,现在的年轻人偶尔见到了可能不知是何物。几年前父亲讲我家早不做了,村里其他几户人家也不做了。站在村头,望着满沟的雪白芦花在秋风中摇曳,不由得一声感叹:我的芦花靴!突然,背着书包,穿着芦花靴,推着冰车上学去的那副欢乐样子,仿佛就在眼前。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做芦花靴的那段时光。

小时候,每当秋天芦花开放了,妈妈总要带着我去采芦花。虽说我年纪小,不能帮她做多少事,但可以给她做伴,说说话。哪里沟边的芦花好,芦花多,妈妈每年采惯了,心里有数,总是在人家前面把芦花采回家。妈妈采芦花很有办法,靠得近的用手抓,离得远的用钩子钩,手起刀落,一根根芦花便进了腰布袋里。她采芦花时,我在边上玩,捉捉虫,摘点野果子吃吃,肚子饿了就去挖几个山芋啃啃。妈妈手脚快,一担芦花采满,正好中午。有时芦花采得实在多了,妈妈一担挑不动,我会自告奋勇帮她多背点。一般上午采,下午晒,天气好时连续采上二三天就够用了。

上学以后,我学会了搓芦花绳。秋冬两季搓芦花绳是我的主要任务,平时每天半斤,星期天一斤,自己用秤称。每天吃过晚饭,收拾好碗筷桌子,家庭小作坊便开始运作起来。全家老小围着一盏煤油灯,各干各的活,爹爹用稻草编织靴底,妈妈用芦花绳编织靴帮,哥哥搓茅草绳或做收口整理工作,我搓芦花绳。不一会儿,爹爹和哥哥轮流开始说书,各说各的,一个说《三国》,一个说《水浒》,从头往下一回一回接着说,像广播里说书的一样,有声有色,个个听得津津有味,连弟弟妹妹都听得不肯去睡觉。往往不知不觉便过了二更天,兴致高或明天要有一批芦花靴到镇上去卖时,全家忙到半夜三更是常有的事。星期天要是天气好,队里又不干活,我家门前场上就热闹了,左右邻舍的几个男人女人各人手里都带了点活儿,一边听说书,一边晒太阳,有时太阳偏西了好一会儿,连吃午饭都忘记掉了。

我家的芦花靴都是妈妈背到镇上去卖,一趟二十多双,到镇上有六里多路,多了背不动。妈妈每次上镇都要起大早,寒冬腊月,仅戴一副又破又旧的手套,两只手上都生了冻疮,裂开后尽是血口子,又痛又痒。幸亏我家的芦花靴质量较好,价格又便宜点,每回都能早早卖完。她为了节省几分钱,连个馒头也舍不得买来吃,总是饿着肚子走回家。有一回要过冬至了,家里等钱用,一气做了三十多双芦花靴,妈妈一人背不动,我就帮她背了七八双一块去。数量多卖得慢一点,后来总算全部卖完了。回家时,妈妈买了一个肉包子奖励我,我掰了一半给妈妈,她只咬了一小口,又塞给了我,说不饿。唉,妈妈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