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美湿地

 古城文化界 2020-11-04

大美湿地

作者:白云飞

时日正值农历二月末,天乍暖还寒,时有北风。众友相约湿地采风,南大港湿地位于沧州市东北部,紧邻渤海,被誉为“地球之肾”,俗称大洼,属于省级自然保护区。90%的植被为芦苇,是候鸟迁徙的交汇点,在湿地视野辽阔,空气清新。


远处,早春的南大港湿地依然是满目苍凉,苍劲!浩荡的苇丛,潋滟的波光,苍茫的天际,相依、相牵、相连、相映,浑然一体。
一点点靠近它了,湿地是亢奋的。风打着滚,咆哮着,开始捉弄你的长发,你的衣角,你的不得不眯起的眼睛……这使你顿时明白,内陆平原的那些风是何其温顺。
一行人躲进车里,有点狼狈,几许牢骚。“既来之则安之,大洼之美就美在四季不同,美在自然,美在这风这苇这水,美在这无法复制的辽阔与豁达,美在这天造地设的浑厚与舒展……”友发起了感慨
还是决定驱车前游! 
一抹崭新的鹅黄绿突跃眼帘,尽管那摇摆的柳如同先天发育不良的孩子,枝叶细瘦,枝冠希疏,躯干扭曲,却终成为大洼早春一抹撩人的新绿。是否,原来大洼的植被除了芦苇还是芦苇?大洼湿沤盐碱又怎么适宜其它娇贵的植物生长呢? 
汽车继续在蜿蜒的洼地间的石板路中穿行。茫然间,不远处的拖拉机挡住了去路。隔窗望去,原来是大洼人正在植树。女人们都用围巾严严实实的裹住了头脸,个个迷着眼睛,扶整着树苗。男人们抡起膀子,大手挥动铁锹,那速度比风速要快呢。在他们的身后一排排红荆条、柳傲然立在风中。大洼人像大洼,像大洼的苇林,像大洼的红荆条还有这看似弱不经风的柳,他们豁达坚韧,勤劳质朴。我想,用不了几年这些小树苗,就会茂密成林了吧!这是大洼人如何辛勤付出的结果啊!距今南大港湿地已植入环港林木10米宽、30公里长,计6万多株。沿港内还开挖了一条6米宽、4米深的环港水渠,以保证季节性蓄水和调节区域内水容量。还建成了大型鸟类投食区......
“天鹅,野生天鹅,不是一只两只,是一群呢!”要知道在内陆连麻雀都很少见的友人们被这鸟群怔住了,再也管不了风大风小,内心惊呼着,脚步又小心着,就要跃入这大自然的怀里了,谁要晚一秒都不行。我们屏住了呼吸
过去在公园里见过天鹅的,只是它们怯生生躲着游人。大洼的天鹅就不同了,是啊它们才是大洼的主人。天鹅夫妇形影相随,它们那么悠闲地浮游于水面,漫不经心轻吟两声,像是在窃窃私语或是盘转头精心梳理起油亮的羽毛,安然、自得,全然不顾我们的存在,全然不顾风的嘶吼。真是让人羡慕呢!
放眼望去,不远处对岸的鸟群更是雄观,水鸭子或者是雁还是什么鸟?成群结队的栖息在岸边。它们有着油亮的羽毛,神态各异。有的单腿着地,打着瞌睡,姿势优雅如同一位芭蕾舞演员;有的依偎在一起,深深埋起头颈,睡意浓浓;有的警觉地摇转着头,不忘伸进水里水;还有两只盘旋鸟群的上空,扇动着轻盈的翅膀,不高不低滑翔着……我猜想这一定是一个鸟部落,它们做了周密的部署。那盘旋半空的就是哨兵,那警觉着嘻水的是信号兵,那支着单腿的是壮年兵,那深深睡着的肯定是老兵或者少儿兵。鸟类是有它们自己的世界的,在鸟的世界里有它们的分工,有它们的语言,有属于自己的快乐。
这让我突然想起一个壮观的画面,那是去年一个朋友发在群里的大雁南迁的画面。成千上万只大雁排成队,雁阵齐正,规律有序,似待检阅的部队。规模壮观,气势宏伟,据说因为怕伤害着雁群,当天取消了好几趟航班呢?鸟类是有天性的,鸟类本不就是人类的朋友吗!
最激动人心的一幕就是登上瞭望塔的那一刻。

远远就望见瞭望塔”白字红底的大牌子,“瞭望”顾名思义就是:登高远望。塔是六角古朴建筑,塔身坐落在本就高高的大丘之上,给人遥遥威耸云际之感。我加快步伐,急急踏上石阶,向塔奔去!
石阶高高的有些陡峭,幸好一旁有铁栏杆护围。单手扶栏,才上来几步,风更劲爆了,吹的“心”直摇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又怎么好意思退缩呢?这时候搭车同游的小伙伴,却是一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势头,说笑间冲当了先锋。本地的刘老师热心为我们做着导游,看出了我们的犹豫吧?他一个劲的鼓励着:“怕什么!没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是啊!怕什么呢?有时一句鼓励的话就会让你信心满满。稍作调整,一行人陆续登上塔顶。
顿觉豁朗朗别是一番洞天,苇天一体,苍苍茫茫,无边无际一时间物我全忘,抑郁全抛。天地之大,自我本就渺小;宇宙浩瀚,人心却也狭隘。此刻,坦荡荡,烟波东流入海;白茫茫,水云直系苍穹。白色办公室缺氧反应,电脑手机辐射反应,车水马龙行人拥堵疲劳反应......顷刻,一扫而光。沐浴着沾着水气的阳光,大口呼吸着“氧”料十足的空气,满眼、满脑、满心都是欢喜。
望远镜下面的大洼又是另一番景致。就是那枯槁的苇林之间隙,星星点点的绿苇芽们,懵懂地探出了头,尖尖的,嫩嫩的,柔声柔气地彼此打着招呼。每一点绿,稚子一般,他们吸足了天地的精华,精神十足地伸展着、伸展着。大美湿地,孕育着大洼的春天,孕育着人类的春天。无声无息,不动声色,我想用不了多久,大洼将是一片绿韵的水灵灵的大洼。
这就是湿地之所以被称作“地球之肾”的缘故吧。湿地蕴藏着无穷的能量,芦苇年复一年,枯了又绿,生生不息,抵御了洪水调节了径流、控制了污染、调节了气候、美化了环境。湿地既是天然蓄水库,又是这些动植物的繁衍地和越冬地,它给人类提供无穷的资源。据气象学方面的知识分析,湿地的风是自然界流动性比较大的气候因子,可以成为改善空气环境的重要媒介,又是一种无污染、低能耗的气候调解剂,风缓解了由于气候条件较差而带来的能源问题与城市宜居水平下降的问题。
我终于懂得了大洼的美,大洼风的美,水的美,一草一木的美,大洼不愧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
......
日渐西沉,游兴未减,依惜作别。

古城文化界

努力打造以纸刊,微信平台为一体。积极传播正能量,创办宗旨“立足古城,放眼八方,推介精品,惠及万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