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整合研究 参考论文

 新用户65147843 2020-11-04

摘要:国际医疗市场的发展,为涉外护理人才走出国门创建了有利条件,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仍处于低谷状态。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整合,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分析了“整合”指导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可行性,以及如何指导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台式”演练。

关键词:信息技术;大学英语;整合;涉外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9-0083-0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增长,中国本土型医疗市场逐渐向国际型发展。涉外护理专业的开设正是为了满足国内外医疗市场的需求,护士具有良好的英语交流技能,已成为参与国际护理人才市场竞争的首要条件。

● 涉外护理专业期待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回归本真

根据国家卫计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高职涉外护理专业培养的目标分为较低和较高两级。前者毕业后能在国内涉外病房工作,能进行简单的语言沟通;后者毕业后能通过国际护士资格认证考试(CGFNS)及语言考试的基本要求,初步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基本满足国际护理对象的需求。因此,此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和跨文化交流技能。

涉外护理专业培养的目标,决定了大学英语是该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因为它非常重视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负载了较系统的文化知识和学科知识,具有浓厚的人文氛围[1];它是涉外学生学好护理专业英语的先行课程;它是拓展国际化视野,走出国门,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而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压制了学生积极认知的参与,阻止了学生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超出了学生对教学生态环境的耐受限度,泯灭了课堂生机和生命活力。[2]那什么途径能使大学英语这门核心课程产生最大的效益呢?《大学英语课程要求》首次以纲领性文件的形式明确了信息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替代的地位,第一次从真正意义上开始了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成为外语教育史上真正的变革。它要求各高等学校改进原有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的新模式。[3]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能使课堂由单一走向多样,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主宰”走向“双主”,真正回归本真。

● 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整合的可行性分析

将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整合,在思想上要认识、引领新常态,用先进理念和科学教育思想作指导;在行动上要立足脚下,用新技术做保障。但目前,高职院校师生对“整合”还缺乏深入的探讨研究,课堂中还存在一些困惑。

1.涉外护理专业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困境

(1)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困境

一是抗英大脑(English-proof head)激不活,被“学英无用论”迷惑,为拿毕业证勉强坚持课堂学习;二是学生接受的是“中式”英语的输入,无法亲近学习对象[4];三是护理专业知识多且难,还要动手练习,所以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专业技能上;四是计算机课程课时少,学生的操作水平低,导致实施师生交互的学习跟不上。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困境

一是受到班级授课制的制约,导致缺乏个性化的教学环境。二是受到“应试教育”影响,教师不得不为学生过级考试下功夫,导致大学英语与ESP(专门用途英语)脱节。三是教师的应用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在思想上缺乏紧迫感,有的在心理上存在技术恐惧症,有的对“整合”存在误区等。四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未改观,有的甚至由“人灌”变为“机灌”,人与人的互动太少。

从以上涉外护理专业大学英语的课堂现象来看,如何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整合,加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探讨与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

2.整合的内涵及功能

所谓“整合”,即要求用联系、整体、开放、共享的理念,来审视信息技术融合于英语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其实质是通过整合,使信息技术成为教学中不可分割的要素,构建有机整体;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课堂讲授、教材的死记硬背、习题的模拟,而应是通过网络技术、学习终端、平台与资源,创建知识,展示知识。师生之间体现的是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师生通过交互、共享、探索、协作和自主等方式教学相长。

其功能有三:一是发挥整体功能。通过网络技术把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活力,产生集聚效应,发挥整体功能。二是改变教学结构。通过学习终端,突破课堂局限,构建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大千世界的新联系,改变课堂教学结构,将主导与主体结合起来,使学生由接受性学习方式向建构性学习方式转变。三是创新教学设计。应用信息技术创新“学教并重”的设计原则。营造新型的教学环境,使之支持实现情境创设、激活思维、资源共享、多种交互、自主探究、交流学习的教与学的统一,使学生由维持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转变。课堂因信息技术的介入与支持,充满生命活力,彰显个性化特色。

“整合”为涉外护理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大道,引领大学英语教学由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创新性模式转变、由基础工具性向人文性转变、由技能训练向素质教育转变。

● 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整合的“台式”演练

1.创建彰显个性的课堂环境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师注重的是自己精耕细读,不重视学生参与;重书本知识强化,轻语言知识技能训练。“整合”的实质和落脚点就是要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师生共同体的作用。[5]课堂不会因信息技术的介入削减和降低教师的作用,相反会更进一步增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围绕课程内容展开互动,突出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实践上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整合功能。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将学生分为A、B、C三个组合,形成以教师为主导、组长为羽翼、组员为主体的网络层次化结构。教师先化解课前任务学习中的重难点,然后A与C一对一组合,A帮C,B相互组合,自主解决。在展示时,既可以是一对一的对话表演,也可以整组互动,教师只是组织者和指导者。对于“抗英大脑”,教师在课前给予个别指导、训练、鼓励、激励、奖励,重在调动学习兴趣,激活参与动力,让学生真正展示自我,受到平等的尊重。

2.创新多维互动的课堂生态

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突破了原有的单一讲授、封闭僵化的局面,师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究研习、任务接受、自主学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联系更为密切。例如,师生课堂换位思考、空间位置对调、学生主讲教师辅导等。其过程是:程序一,课前学生任务学习→合作设计PPT;程序二,主讲者展示PPT→讲授任务内容→小组成员补充或回答问题→主讲人小结;程序三,师生共同对某一讲课内容,点赞评析,纠错更正;程序四,课后学生小组自我总结→师生交流信息反馈→教师反思改进,创新开发。

学生尝试讲课的积极意义:一是学生得到了“渔”,终身受益。学生通过任务布置、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使知识传递转化为知识内化,有了实质性收获。二是师生换位,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示范者、指导者。三是师生自我诊断、自主修改,多元诊断、重点改进。由此加深了师生情感融汇,促进了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的升华。四是开发了师生处理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的知识,提高了“学教并重”的设计能力。

3.创设自主学习的课堂分享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6]依据建构主义的理论原则,根据学院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借用学生的手机,建立“微信群和QQ群”,让教师确定目标,发布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内容,通过师生即时互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实现有意义的知识建构。[7]通过学院的“超星移动图书馆”阅读欧美经典文化、了解名人简历、介绍故事内容、推介名书等。

为了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状况,我们提倡“自主学习”内容要进课堂分享。学生须用英文书写学习文稿,并制作PPT,交流分享;生生之间要有互评;教师要以客观的态度计分。例如,在作为第二课堂学习的“诵欧美经典,谱人生乐章”的活动中,学生情绪高昂,有进行情景剧表演的,有诗歌朗诵的,有介绍名书名家的,有演讲的,等等。活动绘声绘色,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给大家。

4.创造专业英语的课堂特色

课例:护士与眼科手术病人的对话。

病人:护士您好,我就要做手术了,心里害怕,感觉很冷。

Patient: Excuse me,nurse. I’m afraid of my surgery and I feel cold now.

护士:别紧张,我给你一条大毛巾来保暖。上手术台时,护士会给你拿下来的,那里不冷。

Nurse: Take it easy. I will give you a big towel to keep warm. The nurse in the operating room will take it off when you are on the operating. You won’t feel cold there.

病人:手术时眼睛会很痛吗?

Patient: Do I get pain when surgery?

护士:打了麻药,就不会痛了。我们医院眼科是全国十强,眼科的医务人员都是医院最好的。放心好了。

Nurse: It won’t be painful after injected ananaesthetic. Our ophthalmological medical team is the best in the hospital and the ophtalmology department is the top 10 department in the country. Don’t worry.

病人:哦,听您这么一说,我心里踏实多了。谢谢。

Patient: Oh, I felt relieved to hear that. Thank you.

护患日常的对话,超越了教科书,目的是促进学生口语交流常态化、ESP习惯化,逐渐改组知觉经验中的旧有结构,形成新结构。在每次口语课上,教师都应留给学生20分钟时间,由课代表组织训练。学生在课前自选内容,通过在线翻译突破单词,流畅语句,精准时间;在课堂板书新词,带读3遍(教师纠正发音),角色对话。

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我们既要严格按教学大纲实施,又要注意和专业英语课程有效对接,使大学英语“落地入地”,专业英语提前进入“角色定位”。充分利用多媒体有声画面的优势,构建口语教学“拟真”环境,能实现看中学、学中做、做中记。

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整合的革命性变革,有力地推动了建构主义理论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导向作用,使大学英语课堂的各基本要素正在发生重组和置换,并按照一定的相互关系重构教学文化的功能和价值。[8]信息技术介入课堂,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个性化的、多维互动的、自主学习的、与专业英语有效对接的英语课堂正在逐步形成,新课堂的语言文化正在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师生关系越来越亲和融洽。展望未来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师一定会以自己的职业道德情怀,创新信息化英语课堂文化特色,让学生充满自信,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参考文献:

[1]邓联建.大学英语课程的核心竞争力[J].现代大学教育,2015(6). 参考论文

[2]单岩.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环境的缺失与构建[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7).

[3]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6.

[4]伍雅清.大学英语这壶水为什么煮不开[J].现代大学教育,2015(6).

[5]何克抗.21世纪以来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2009(10).

[6]陈坚林.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整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3版),2011:12-150,86.

[7]陈静.基于微信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建构[J].海外英语,2014(4).

[8]李芒,蔡旻.论信息化教学的文化特征[J].中国电化教学,2012(9).

作者简介:李颖钰(1980—),女,长沙卫生职业学院英语系教师,硕士,党政办副主任,中级职称,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和学院外事工作;陈云华(1962—),女,长沙卫生职业学院国际护理系主任,教授;邹俊平(1973—),男,硕士,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系副主任,英语系副教授。

参考资料;http:///index.php?c=show&id=296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