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有多久没有进行一次深度思考了?

 dawn的图书馆 2020-11-04

01 你知道自己有多久没有进行一次深度思考了吗?

深度思考

生活中我们大家从事着各种各样的工作,也许很忙碌,也许比较清闲。但是无论你处于哪一种生活状态中,你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自己有多久没有进行过一次深度思考了吗?

许多人可能会说,我每天都在思考啊,早饭吃什么、上班穿什么衣服、工作汇报怎么写、下班回家看看书等等,这不都是在思考吗?

说得也没错,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确实都需要思考,但是这些所谓的思考基本都是浅层的思考,或者是一些简单的决策,并没有真正地触及深度思考。

我们的大脑也确实有懒惰的一面,能省点劲儿就省点儿,遇到问题时习惯性地根据表层现象以及自己过去的经验框架去分析并迅速做出判断和结论。有的人甚至根本就不去思考,而是人云亦云、随大流。

事实上,我们可以静下来仔细回忆一下,我们有多久没有进行过一次或是对某一件事,或是关于自己成长的深度思考了?

一个月?两个月?半年?还是一年?甚至是就没有过深度思考的经历?

可以说,真正能够做到经常深度思考的人其实很少,大部分人表面上是整天在思考,其实都是在浅思考。而真正对问题进行深层次思考或本质思考的人并不多。

在信息和知识大爆炸的今天,很多人都有知识焦虑症、成长焦虑症,于是开始买很多书,购买各种付费课程,各种各样的知识胡乱地学了一通,学来学去都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什么知识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自己真正想成长的方向是什么都没有想好,忙乎半天,依然还是没什么效果,还是焦虑。其实这就是没有对自己成长的方向进行过深度思考的缘故,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学什么,为什么去学习这一方面的知识。很多人都是因为看到别人都在学,所以自己才要学。

其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在做着这样的浅思考,更重要的是还并不知道这是浅思考,觉着自己是在深度思考。

那大家有没有思考过,到底是什么在破坏或影响着我们的深度思考能力呢?

02 到底是什么在破坏和影响着我们的深度思考能力呢?

首先,我们先从外部环境先分析。

一是,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社会发展越来越快,我们的生活节奏也变得越来越快,大家整天都是忙忙碌碌,被工作和生活琐事包围着,很少有大量的、能够静下来的时间去深度思考一些问题。

高节奏的忙碌生活让我们减少了深度思考的时间,事实上,人只有在静下来的时候,才能专注地去深度思考。而生活中,很多人甚至连静下来专心读半小时书都做不到,还没看几分钟,大脑就开小差儿了,或者去看手机了,根本无法专注下来,更别说更费脑的深度思考了。

二是,获取知识和信息变得更容易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我们深度思考的时间和能力。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让我们随时随地都能够找到大量所需的知识和信息,尤其是智能化的发展,互联网变得更加理解用户所需,总是能够及时推送给你那些你所关注的知识和信息。这就很容易让我们不再去深度思考,需要什么直接搜索就行了。

三是,信息过载,知识爆炸的时代,让很多人产生了知识焦虑的状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人在压力增大的时候,就不想去深度思考。

其次,我们从人的内在因素去分析。

之所以我们很少去深度思考,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其实就是我们的思维习惯。

思维习惯

我们说外在环境确是影响一个人深度思考的一个外在因素,但它不起决定性作用,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内在原因。

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或事物的时候,很少去深入地探究一下,问问为什么。大部分人都是看表层、看现象,很少有人再深入去思考,从底层原因和本质层面去思考一件事。

事实上,许多事情我们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真相和本质都是藏在底下的,而不是暴露在表面的。

所以,要想提高我们的深度思考能力,遇到事情和问题时就要多问一些为什么,再往深处想一想,是不是这就是事物的本质了,而不要着急下结论。

一旦我们开始了深度思考,时间长了,就会形成深度思考的思维习惯。渐渐地,我们的深度思考能力也就提升了。

最后,从大脑的生物学角度来看,我们人的大脑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勤奋和理智,很多时候表现得都很懒惰。

有科学研究显示,虽然大脑只占人体体重的2%,却能够消耗人体一日所需能量的20%。可以这么说,大脑其实是个“高耗能”的家伙。因此,大脑喜欢自动化和程序化地处理事情,减少能量消耗,通过节约能量来进行生物学角度的自我保护。

而深度思考又是一件最为费脑子的事儿,因此,许多人都不愿意去长时间深度思考。

03 为什么我们还要多进行深度思考呢?

既然深度思考费脑子,消耗人体的能量大,为什么我们还要多进行深度思考呢?

事实上,深度思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一是,深度思考能够增强你甄别和辨识能力。

前面说到,我们处在一个知识和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在充斥着海量知识和信息的环境中,只有深度思考才能帮助你更好地甄别和辨识它们的价值。

知识和信息是无限的,而我们的学习和消化能力是有限的,而且互联网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信息非常多,只有通过深度思考才能甄别哪些对自己的成长更有价值,而不是什么知识都学,把宝贵的时间用在更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上。

许多人在知识焦虑的压力下,学习各种知识,大量买书和购买线上付费课程。但是你仔细想过这些知识对你都是有用的吗?你有真正的学习成长方向和目标吗?对此你进行过深度思考吗?

在海量知识和信息面前,我们一定要去辨识对自己有没有价值,为什么对自己有价值,一层一层去追问和深度思考,而不是只凭感觉和个人喜好胡乱去学。

深度思考还能够帮助一个人更好地甄别和辨识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让自己能够有自主分析能力,使自己更有主见。而不是看到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随波逐流。

二是,深度思考才能更好地内化学习的知识

我们都知道学习知识很重要,然而对知识进行深度思考才更重要。正如孔子所说:“学而不思则罔。”如果你只是一味地去学习,而不去深度思考,就不会有什么收获,等于是白学了。

当我们学习一个知识的时候,只有深度思考它,才能够更好地内化它,知识只有内化了才是自己的,如果只是记住并没有什么用,内化并能够在实践中使用才是真正的拥有。

学习时对知识进行深度思考才能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会一个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在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才是更高效的学习。

学习知识时,深度思考还有利于帮助你建立起知识体系。由一个知识到一个知识网再到知识体系,都离不开对知识的深度思考。

这也就是为什么生活中有的人看了一辈子书,但是并没有成为高手或专家,就是因为他不善于深度思考,没有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没有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真正的高手都是深度思考的高手,那些在某个知识领域真正厉害的人都拥有着深度思考的习惯。无论是商业界马云、马斯克,还是投资圈的巴菲特、查理·芒格,以及科学界的科学家,无不是具有着极强的深度思考能力的。

三是,只有深度思考才能让你更加逼近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深度思考才能更直击事物的本质,能够抽丝剥茧,层层剖析,不断探究事物的本质和真相,而不是只看表象,人云亦云。

我们拿创业来举例,当你看到别人成功后,你觉着只要按照他的成功经验学习和照做自己也可以成功,认为别人的成功可以复制。其实则不然,很多人的成功都是无法复制的,因为可能你看到的成功经验只是事物的表象,并不是成功的底层规律或本质逻辑。如果我们不经过深度思考,不找到其本质规律,只是一味地去复制,其结果很难成功。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大家创业时很喜欢跟风,什么行业热就一拥而上。不去深度思考自己到底有没有这个能力,适不适合。往往当潮水退了的时候,才发现谁在裸泳。

无论是创业,还是生活中遇到什么重要的问题,我们都要养成深度思考的习惯,这样才会更加逼近事物的本质,同时也能够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错误和失败。

四是,深度思考能够让你变得更有智慧和洞见性

就像我们前面说的,经常深度思考的人,其辨识能力、内化知识的能力以及探究事物本质的能力就会更强,这三个方面的增强本身就会使人变得更有智慧和洞见性。

智慧

有深度思考习惯的人往往能够比别人看得更深、更远、视野更宽阔,其洞见性就更强,洞见性更强,就更具有智慧。当别人只能够看到表面和当前的趋势时,深度思考的人就会比别人看得更远、更准。

就像我们说一般的企业家只能看到一两年的趋势,厉害点的企业家能够看到三到五年的趋势,而马云能够看到十年的趋势。其实马云就是一个总能够深入事物底层和本质去思考的人,总比别人看得深、看得远,其视野和格局也比别人大,自然其公司做得也比别人更好。尤其是蚂蚁金服上市,创造了全世界新的IPO记录,更是证明了马云深远的洞见性和大智慧。

当一个人变得更有智慧的时候,其幸福感也会增强。

许多事情如果我们只看表面现象时就会非常生气,比如路怒症,一看到有人别了你一下车,你就会愤怒,总想报复回来,那么后果就会得不偿失,甚至还有生命危险。而如果你对此深度思考一下的话,也许你就会退一步海阔天空,认为这没有什么,进而在认知上就控制住了自己愤怒的情绪,什么都不会发生。

更有智慧的人更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认知能力也更强,不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自然在生活中的幸福感就更好一些。

深度思考是一个人自我修炼和成长的过程,你思考的越多、越深,就越有智慧和洞见性。

04 结语:人工智能时代,深度思考更为重要

我们发现生活中有这样一个规律。当一件事情做起来很难,很少有人愿意长期去做,那么,如果你去做了,就会更有价值。

深度思考也是一样,一个人能够长期坚持深度思考并不容易,但是如果你去做了,那么对于你的成长和心智发展就会产生更大的价值。

在信息和知识大爆炸、人工智能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时代,很多人不再愿意去花更多的时间深度思考,这时候如果你能够反其道而行之,养成深度思考的习惯,你就会在众人中脱颖而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