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官场“平衡术”,看看这个故事就知道了

 历史客栈 2020-11-04

历史客栈原创视频:什么是官场“平衡术”,看看这个故事就知道了

————下面是文字版————

光绪十五年的科举考试中,出现了两位状元大热门,一位是江苏武进人费念慈,另一位是河南商城人张孝谦,水平都非常高,各有千秋,所有人都认为,状元肯定就在他们俩中间。

而且,两个人还分别得到了一位朝廷重臣的支持——翁同龢(hé)支持费念慈,李鸿藻支持张孝谦。

请注意,翁同龢与李鸿藻都担任过光绪皇帝的老师,在官场上的地位也不相上下,可想而知更增加了状元人选的难度。

就这样,两派谁也争不过谁,闹了很长时间都没定下来。连光绪皇帝也急了:怎么这科的状元还没出来?直到问了好几个人才知道,原来是两位老师在那儿争上了。

光绪叹了口气,这两位老师当年教我的时候,口口声声仁义礼让,可到了自己身上还是争得不可开交,这就是人性啊!

不过叹气归叹气,这架还得劝,可怎么劝呢?让谁当状元都得得罪另一个。光绪也知道,其实两位老师争的不光是状元本身,更是在争面子,已经骑虎难下了,这时候只有把两个人都拉下来,才能避免两败俱伤。

于是,光绪就宣布:费念慈和张孝谦的卷子都有问题,我看第三名张建勋不错,不如就让他当状元吧!

果然,一听皇上这个建议,翁同龢与李鸿藻就不再争了,虽然都没争到面子,但也都没丢掉面子,握手言和。

这就叫“平衡”。只要明白了这个道理,官场上和职场上很多怪事也就见怪不怪了。

另外,这科考生还有两位名人,一位叫陈三立,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与谭嗣同、吴保初、丁惠康合称“清末四公子”。而且,他的父亲和儿子也都很了不起,父亲陈宝箴是湖南巡抚,儿子陈寅恪则是清华四大导师之一,被誉为“教授中的教授,大师中的大师”。

另一位叫杨深秀,著名的“戊戌六君子”之一,名列三甲第161名,也就是本科的最后一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