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戴安澜殉国后,部下轮流抬着他,辗转一个月回到国内

 历史客栈 2020-11-04

历史客栈原创视频:戴安澜殉国后,部下轮流抬着他,辗转一个月回到国内

————下面是文字版————

中国人喜欢评选“十大”,比如十大抗战名将。

当然,十大抗战名将到底都有谁,向来说法不一,但这几个名字总不会落下:张自忠、薛岳、孙立人、王耀武、戴安澜等等。

其中,戴安澜是唯一一位战死于异国他乡的名将。

戴安澜是安徽省无为县人,被蒋介石誉为“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周恩来评价说:“黄埔之英,民族之雄。”美军上将史迪威也赞叹说:“立功异域、扬大汉声威的第一人。”

戴安澜将军能得到如此之高的评价,主要来自于他在缅甸战场上的光辉战绩,尤其是同古一战,戴安澜以牺牲800人的代价,毙敌4000多人,而且在撤退途中无一伤亡,堪称奇迹!

但不幸的是,1942年5月18日,当戴安澜率部转移时,遭遇日军偷袭,戴安澜身中4枪,由于缺乏医疗条件,再加上途中颠簸和环境恶劣,戴安澜的伤情不断恶化。

弥留之际,戴安澜叫人把他扶起来,坐视北方,凝望祖国,安静去世,年仅38岁。

他的副师长名叫郑庭笈,也是一位战功赫赫的抗日名将,为了让戴安澜师长叶落归根,下令大家轮流抬着他的遗体,历经一个月的辗转腾挪,终于回到了祖国。

当戴安澜将军的遗体运到云南昆明时,全城百姓沿街祭奠,哭声震天,天地同悲。

经蒋介石批准,戴安澜被追晋陆军中将,并举行国葬,蒋介石亲自撰写挽联:“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

远在延安的毛主席也亲自赋诗:“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能得到国共两位领导人如此高的评价,戴安澜将军虽死犹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