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药vs北药,制剂水平谁更胜一筹?

 药智网 2020-11-04

一直以来,我国药学领域的两座殿堂,莫过于“南药~中国药科大学”和“北药~沈阳药科大学”!两所高校都拥有着悠久的药学历史,且药学学科建设完整而清晰,大部分学科均列为国内A~A+水平。制剂学,作为药学领域的重要学科,无论基础研究还是产业化开发,均占据整个药学学科的重要比重;那么,对于制剂学这门学科,南药和北药,谁更胜一筹呢?本稿件将从药品注册和专利申请的角度来进行对比介绍。

中国药科大学的药剂学科


据官网介绍:中国药科大学的药剂学科,归属于药学院,全国最早成立且首批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学科奠基人和创始人为著名药剂学家陈思义教授、刘国杰教授,并在国内率先编著《药剂学》教材,率先引进并翻译了国外《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教材,为我国药物制剂专业教材建设奠定了基础。


图1.1:中国药科大学-制剂学科所属组织架构


Ø教师队伍

现有教师42名,教授14名(博导16名)、副教授15名。其中江苏省特聘教授3名;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2名,NMPA新药审评专家6名,中国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3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名,江苏省333人才7名。


Ø 研究方向

1)新剂型与新制剂基础研究;

2)缓控释与微粒制剂研究;

3)生物大分子药物递送系统研究;

4)智能型纳米制剂技术的研究;

5)高端制剂体质量控制与一致性评价。


中国药科大学~制剂品种注册申报统计

对于高校来说,基础学科建设非常重要,但在一定程度上,成果转化能力更体现本学科的实用价值,而对于药剂学来说,于国家药品监管部门的品种注册申报状态,就是最具学科实力的有力证据之一。

通过药智数据查询,自2000年至今,中国药科大学(NMPA企业名称)的品种受理号共107条,2000-2003年之间注册申报的品种较多,近年来相对较少;详情见下图。


图1.2:中国药科大学药品注册申报统计(原料药+制剂)

剂型方面,片剂、胶囊、注射剂开发最多,而高端制剂如缓控释制剂也有较多品种申报,如盐酸左氧氟沙星缓释胶囊、苦参素缓释片、尼索地平缓释胶囊、盐酸非洛普缓释片、醋氯芬酸缓释片、阿昔洛韦缓释胶囊、尼索地平缓释胶囊、阿司匹林缓释胶囊;此外,如脉冲延释片(地西泮)、脂质体注射液(多西他赛、紫杉醇)也有开发。


图1.3 中国药科大学注册申报品种剂型分布


中国药科大学~专利申请统计

专利申请,也是一个学科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的有力证明!通过国知局官网查询,中国药科大学申请专利发明人排名前10位的教授,分别为李萍、张陆勇、尤启冬、王广基、周建平、黄文龙、徐云根、钱海、余伯阳、徐进宜(ps:大家是不是看到了很多大咖!)。这前10位老师,从事制剂学领域研究的教授为周建平老师,目前已申请专利152件;详情见下表。


图1.4 中国药科大学&专利发明人排名前10位

(国知局数据20200720)

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科


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科,是以留英归国的著名药剂学家顾学裘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于1955年创建的,是我国最早的药剂学科。1956年学科开始招收药剂学研究生,1981年被国务院首批批准为博士授予单位。于1988年首批和2002年第二批以及2007年评估中均以优异成绩被评为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2004年药剂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同年,该学科被辽宁省评为冲击世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2007年本学科教学团队被评为首批国家级教学团队。2009年药物制剂专业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评为国家一级特色专业。2009年生物药剂学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10年药剂学课程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013年药剂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018年药剂团队被评为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


图2.1: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组织架构


Ø教师队伍

目前药剂教研室有专任教师34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13人,讲师3人。在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33人(97%),具有海外留学经历17人。团队成员中包括国家百人层次1人、教育部“***”特聘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3人、辽宁省特聘教授7人等。


Ø科研方向

1)自调控递药系统;

2)靶向递送系统;

3)黏膜递送系统;

4)生物大分子递药系统;

5)生物药剂学研究;

6)高分子材料学;

7)中药制剂现代化。


Ø 期刊创办

药剂学科创办的英文版杂志《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由Elsevier出版,目前已被SCI收载,影响因子4.56(Q1)。


沈阳药科大学~制剂品种注册统计

通过药智数据查询,自2000年至今,沈阳药科大学(NMPA企业名称)共有受理号151条(多于中国药科),2000-2005年之间注册申报的品种较多,近年来相对较少。


图2.2:沈阳药科大学药品注册申报统计(原料药+制剂)

剂型方面,注册数量最多的当属市场主打的片剂,其次为注射液;高端制剂方面,如缓控释制剂、微球、微囊、脂质体等,均有大量品种开发。

其中缓控释品种有卡左双多巴缓释片、右兰索拉唑缓释胶囊、盐酸氨溴索控释片、尼索地平控释片、灯盏花素控释片、己酮可可碱控释片、盐酸文拉法辛控释片、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片、盐酸尼卡地平控释片、烟酸缓释胶囊、罗红霉素缓释颗粒、罗红霉素缓释胶囊、盐酸环丙沙星缓释胶囊、利巴韦林缓释胶囊、利巴韦林缓释片、利巴韦林缓释颗粒、阿司匹林/缓释双嘧达莫胶囊、美托拉宗缓释片、冠心苏合缓释胶囊、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克拉霉素缓释胶囊、乌拉地尔缓释胶囊、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格列吡嗪控释片、尼群地平缓释胶囊等。

微球微囊品种有酒石酸长春瑞滨脂质微球注射液、去甲斑蝥素脂质微球注射液、多西他赛脂质微球注射液、紫杉醇脂质微球注射液、罗红霉素微囊细粒剂等。


图2.3 沈阳药科大学注册申报品种剂型分布


沈阳药科大学~专利申请统计

通过国知局官网查询,沈阳药科大学专利申请发明人排名前10位的教授分别为邓意辉、何仲贵、胡春、黄二芳、华会明、潘卫三、孙进、宫平、赵燕芳、吴春福(ps:也是大咖满满...);相对于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制剂领域的教授在申请专利方面要更多一些,如排名靠前的邓意辉教授(205件)、何仲贵教授(196件)以及潘卫三教授(121件),均有数百件专利申请,且个人成绩会更加突出一些;详情见下表。


图2.4 沈阳药科大学&专利发明人排名前10位

(国知局数据20200720)

小结


综上,即为南药-中国药科大学和北药-沈阳药科大学制剂学科的大体情况;客观来说,沈阳药科大学在药品注册数量和专利申请方面相对更胜一筹,但两所药学殿堂制剂学科的实力并没有质的区别。且无论是学生求学还是企业合作发展,更多的是在地域上形成划分,这更说明业界对于两所高效制剂学科的认可和共识。那么,对于这两所高校的制剂学科实力,您觉得哪个更胜一筹?欢迎投票、留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