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石诗坛]贾雪莲的散文诗《第一场雪》(五章)

 黄石新东西 2020-11-05

初雪 

雪来的时候,正是深秋。  
云烟尚暖,菊花正香。八瓣梅依然怒放,藜麦花斑斓妩媚,杨树的叶子黄亮温暖,像父亲的手掌。  
雪,来了。如年少时,书桌里第一次看见一张蓝色铅笔封口的纸条。心“嗵嗵”跳着,不敢抬头。  
如第一次做母亲,怀抱那个肥美的婴儿,舍不得放下,又不敢大声欢呼,唯有泪水顺着鼻骨滑进嘴角。  
都是生命中最简朴最通透的惊喜,直击肺腑。  
第一瓣雪花飘落,空气湿润清甜。我捕捉到了她的问候,乘着一片金黄的落叶去迎接。

衔雪 

母亲分娩的阵痛,唤醒了第一场雪。  
年轻的父亲在院子里奔走,碰见了第一片雪。  
我衔着一片雪而来,伴着一场连降三天的大雪。那雪真厚啊,我家的篱笆门被堵住了。  
父亲消了雪水,淘洗女儿的第一件小衣裳,淘洗农家添女的乐趣。有女如雪,冰清玉洁。  
母亲在厚雪覆盖的土屋里坐月子,温暖、温润。  
父亲取“雪”命名,独爱那雪后大地的湿润,来年庄稼的丰饶。有雪如女,贴心暖肺。  
我,伴雪而来,裹雪前行。每一步,都是雪花在铺垫;每一程,都有雪花擦拭伤口。  
眉目桀骜,柔软深藏,我和六瓣雪花,怀揣着同样的温暖、同样的秘密,携手上路。

喜雪 

雪来以前,霜已经来过了。霜来之前,菜已经收完了。  
荚豆、长寿豆、红笋,原不是高原小城的女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福音,让外来的稀客恋上了金强河畔肥沃的田野。  
红笋的叶子映红了金强川的天空;长寿豆的辫子甩过了铁路运输线;荚豆的弯角兜住了农人的笑容。  
亩产万元不是梦,是手里沉甸甸的喜悦,是汗水滴落大地发出的重音,是千百贫困户脱贫攻坚的底气。  
正在地里规整的农人,抬眼的瞬间和一片初雪相逢。初雪好啊,初雪暖。初雪落在农人眯着的眼窝里、皱纹里,皱纹舒展了,眼窝湿润了。  
第一场雪,是来报喜的贺卡,是盛放在丰收场上的礼花。 

藜与雪  

来自安第斯山脉的藜麦,高原小城引来的富民产业、健康产业、美丽产业。这位来自寒冷山脉的奇女子,需要一场雪的抚摸和浸润。  
她与第一场雪,有一个千年之约。  
轻雪惹藜,藜更艳。  
看吧,经过雪润,紫得越发高贵深沉,红得越发明艳动人,黄得越发华美轻盈。  
半缕冷香,美艳了藜的风情,饱满了藜的柔肠,圆润了藜的硕果。 

归与雪  

第一场雪,在看见土地的时候,怀揣着太多的好奇和喜悦。那样急切,要扑向母亲的怀抱去,回到故乡的泥土中去。  
雪朵儿不大,饱含水分,是多年前印在信笺上的素纹,先于文字温暖了看信人的眼眸。  
如此清宵,我欲归去,捧几片初雪回家。泛着绿蚁的新醅、火红的小炉,刘十九,都在飘着雪花的线装书里。  
置了莲花图坐垫,铺上雪白台布,摆放墨绿酒杯,打开窗户,静候雪花顺窗而来,陪我一起,喝一杯温过的迎冬酒。  
那酒即将到达的温度,正是第一场雪问候小城的稠度。  
今夜,我将与雪同眠。 

贾雪莲,女,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星星.散文诗》《延河》《芳草·潮》《青岛文学》《飞天》《散文诗》《边疆文学》《少年文艺》等。2017、2018年荣获“飞天”散文奖。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征稿启事:

1、原创首发,诗歌(除旧体诗词外)、散文、小说、评论等作品,拒绝一稿多投。第一次投稿附百字内简介加个人清晰生活照一张。除文档附件外,请在邮件正文里粘贴一次稿件,便于编辑查看。

2、作者文责自负,如有抄袭侵犯他人权益,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连带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