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咖啡

 高骏森 2020-11-05

                    咖   啡

                                      文/吴琼

最早知道咖啡这一饮品的时候,是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二十几年前的中国社会,北方小城里,这东西可是让人感觉洋气得不能再洋气了。那个时候,想象当中,那是只有西装革履的男士和穿着套装裙、脚踏高跟鞋的女士坐在西餐厅里才会喝的东西。而且,喝咖啡不能像喝水,一饮而尽,图个解渴,不渴的时候也可以喝,要一点一点小口的抿着品尝。那情景,只有在电视里看到才会觉得正常,若是身边现实生活中偶尔出现了一次,倒是觉得惊讶得很。

第一次喝咖啡的时候,不仅大跌眼镜,以为那味道会是如何的甘之如饴,饮后令人飘飘欲仙,却大半都是苦味。苦就苦吧,中药也是喝过的,可这苦味又与药材的苦味大不相同,不是单纯的苦,苦中还带着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其他的味道。喝了一口便不想再喝,当时还不到一元钱一瓶的汽水好歹还有股甜甜的味道,想不明白为何这么难喝的东西却被世人供养成如此高级的感觉。

后来,渐渐的觉得咖啡其实并不是用来喝的,而是人与人谈事情期间一种不得不存在的摆设。两个人或是两个以上的人,不是热切地交谈着,便是自顾自地思考着自己要说的话,桌上的咖啡成了一种陪衬,喝与不喝都无所谓。有时某人端起杯子来放在嘴边,看似嘴唇贴到了咖啡,喝没喝却只有他(她)自己知道,这个动作,也许只是不知道该说什么,为了缓解一下僵局,或者掩盖一下自己正在思索的神情和目光。

再后来,在生活的阅历中才慢慢了解,咖啡是一种很特别的东西。是用经过烘焙磨粉的咖啡豆制作出来的饮料,与可可、茶同为流行于世界的主要世界三大饮料。“咖啡”一词源自阿拉伯语,意思是“植物料”。 咖啡树原产于非洲埃塞俄比亚西南部的高原地区。据说一千多年以前一位牧羊人发现羊吃了一种植物后,变得非常兴奋活泼,进而发现了咖啡。还有说法称是因野火偶然烧毁了一片咖啡林,烧烤咖啡的香味引起周围居民注意。当地土著人经常把咖啡树的果实磨碎,再把它与动物脂肪掺在一起揉捏,做成许多球状的丸子。这些土著部落的人将这些咖啡丸子当成珍贵的食物,专供那些即将出征的战士享用。直到11世纪左右,人们才开始用水煮咖啡作为饮料。13世纪时,埃塞俄比亚军队入侵也门,将咖啡带到了阿拉伯世界。因为伊斯兰教义禁止教徒饮酒,有的宗教界人士认为这种饮料刺激神经,违反教义,曾一度禁止并关闭咖啡店,但埃及苏丹认为咖啡不违反教义,因而解禁,咖啡饮料迅速在阿拉伯地区流行开来。在世界各地,人们越来越爱喝咖啡。随之而来的“咖啡文化”充满生活的每个时刻。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办公室、或是各种社交场合,人们都在品着咖啡、它逐渐与时尚、现代生活、工作和休闲娱乐联系在一起。

到了现在,虽然还是不大喜欢咖啡的味道,也很少去喝咖啡,但终于懂了,儿时觉得咖啡的苦味里带着的那些奇怪的味道,是经历过不断生长以及多种工序的酿制之后所产生的醇厚的底蕴,是另一种香气,只是孩童时代无法理解而已。正如一个人,经历过岁月的磨砺,在内心中形成的一种惯性,透过表面传导出来的一种自己所特有的气质。

吴琼,女,1986年生于吉林省蛟河市,毕业于牡丹江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自2003年起开始在《蛟河市作文报》上发表散文、诗歌,吉林市诗词学会会员,现就职于蛟河市漂河镇人民政府。

 更多阅读

风流云散

怪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