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一本帖的主要过程

 一只好笨蛋 2020-11-19

通过近一年临写曹全碑,梳理了一下整个临帖的思路和过程,我个人把学习这本字帖分成四个步骤,有不同想法的欢迎在下方留言探讨。

在此之前我郑重提醒,这几个步骤不可生搬硬套,因为我的基础和你可能不一样。如果你从来没有碰过毛笔,基础的笔画都不会,那么先学习一下基础知识,练习一下线条和笔画再来临帖会更容易上手。


第一步,临帖前准备。

比如我确定要临写曹全碑,第一步我从头到尾读一遍这本帖,了解一下它的大致内容以及背景

读帖的时候,先找到释文,知道怎么断句,尽力理解每一句话的大概意思。读一遍曹全碑之后,我起码了解到《曹全碑》是汉代的一块碑,讲一个叫曹全的人生平事迹的碑文。

然后从头到尾对照字帖和释文,辨认每一个字。你在辨认过程中,第一步的意义就体现出来了,碑刻往往有很多地方模糊不清,你从网上搜索出来的释文不一定准确,有许多字需要你去查证,比如下方是搜狗百科的释文,画红圈的这几个字就是有疑问的,类似的地方还有很多。

比如我看到“弑”字的这种写法就很奇怪,因为从未见过这种写法,那么有可能是一个其他字,而根据文义,就可以确认是“弑”了。然后我查了一下书法字典,发现楷书篆书都没有看到这种写法,只有隶书的曹全碑是这样写的,那么下次我自己写作品遇到这样的字,我拿不定主意就不会这样写。

后面的“兖脓之恩”,有一个释文的版本直接写的是“吮脓之恩”,更符合字面的意思,但字帖分明写的是“兖州”的“兖”,并且字帖里后面有一句“兖豫荆杨同时并动”,写法和这个一模一样,所以这里要么是错别字,要么是通假字,平时遇到“吮”,我也不会这么写。

类似的例子,几乎在每一本古碑帖当中都有很多,还有一些至今存疑,没有确切答案,如果你不去看文章,上来直接就临帖,遇到这样的字你没头没脑写过去了,你创作书法作品时会更容易出洋相。

除了这种要根据文章意思来判断的情况,还有的要根据后面的字来判断,比如“城”字的“土字旁”,字帖里多了一个点,你写的时候可能以为是碑刻造成的假笔画,但是你看到后面的“城”也还是多一点的时候,就知道这大概率是本来就有一个点。

如果做的更细致一点,这一步还可以计算一下字数,规划自己的大致练习时间,为后面几个步骤做准备。

第二步,通临一遍。

即从头到尾照着字帖写一遍就行,通临很多遍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至少一遍是需要的。

通临主要是为了让自己对整本帖有一个大致印象,你在第三步的时候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是零基础,则没有太大意义,因为你很难学到什么,老老实实从前面基础笔画开始更好。

在通临的过程中,还要把第一步里的单字的认读和考证工作做的更扎实一些,毕竟你临写的速度,肯定比原来读一遍的速度慢的多,也就能发现更多没把握的地方要去查证。字的好坏标准反而不用多高,留待后面即可。

这一步还有一个好处是,它能让人有完成感,或者说有成就感。很多人拿起毛笔直接从第一个字开始死磕,然后就磕死了。

因为磕单字又枯燥又艰难,是练字过程中最难熬的阶段,尤其上手一本新帖时更是如此,很容易写几天就放弃了,我之前放弃了很多本字帖都是这种情况。

通临的时候要尽力保持专注,如果你听着音乐聊着天,你会发现你通临一遍之后什么也没有记住,那就白练了——这是我在前期通临曹全碑时吃的亏。

第三步,磕单字。

这是最重要也是最耗费时间的过程,又有几点需要注意一下。

一是重视笔画的练习。具体说,就是横竖撇捺点折钩这些常用笔画,都要细致观察临习一番。有的字帖会进行归纳,有的不会,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这些笔画都在磕单字的过程中会遇到,所以这时候就不能泛泛而过了。

刚开始练单字时,不管你从哪个单字开始,尽可能把每一个笔画写像,写不像就多花点时间,这个时间是避免不了的,否则这本字帖能学到的东西有限。

二是以点破面。如果你想从头到尾把每个单字都精临一遍,都要做到精益求精,我推测我自己至少要三、五年的时间,尤其是曹全碑这样字数很多的,这么做的时间成本就更高了。

我的做法是找其中几页反复精临,前面、中间、后面各挑选一、两页,字迹清晰一点的,自己在通临的时候感觉比较吃力,和自己书写习惯差异较大的。

三是循环练习。你不必从第一个字开始,就非得和字帖写到一模一样,不写像了誓不罢休,这样你可能这一个字就得一个月。我换字的标准是:这个字已经有了进步,短时间内又无法更进一步时,我就换下一个。等这一轮写完,你再回过来写第二轮,很多字你又能写的更好了。

记得我写《九成宫》的时候,有的字在公众号就更新了好几遍,就是这个道理,有的字你遇到瓶颈了,写不下去了,换其他字写下去,过阵子再来看,又知道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从而更进一步了。

写完几轮之后,发现暂时没什么可提高的地方了,就可以继续把整本字帖通临一遍了,临写的精度介于第二步通临和第三步磕单字之间。

再通临一遍的理由是,一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很多之前通临的字都可以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查漏补缺,有些字比较陌生比较难写的话可以多写几遍。

第四步,背临。

这步特别容易被忽略,因为我们在前三步的练习过程中往往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字帖里大部分字也都比较熟悉了,会产生一种错觉:这本字帖我已经掌握的差不多了,再练也没什么意思了。

这点在练习硬笔字帖的人当中也是通病,很多人抱怨练字的时候写的挺好,自己写就打回原形了,就是少了背临,检验自己的这关键一步。

背临的时候可以不看字帖,直接看网找到的释文,然后凭印象来从头到尾写一遍,我偷了个懒,用硬笔写的:

一共写了5.5页,所以不逐一上图了。写完之后,我画了很多圈,一部分是在写的时候就拿捏不准写法的,另一部分是在对照字帖之后发现和字帖相比有明显差异或者不足的。

这样,我就知道整本字帖我还有很多没有掌握的,把这些字再重点临写几遍:

这么来一遍之后,再背临,直到整本字帖的每个字都心里有数,对我来说,这本字帖的学习就告一段落了。

以上四步其实是不太够的,还有很关键的第五步。

就是创作。

随便给出一篇内容,你能否用曹全碑的风格创作出来?

我大体上能做到,只是水平高低无法保证,这不是我的主要目标,这一步又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思考、实践,所以对我来说就到此为止了,稍微尝试一下即可,今年年底的时候我会试着写几篇隶书作品跟大家分享。

如果你想真正吃透这本帖,以此为自己的书法基石,第五步是必不可少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