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记)北京紫禁城内外

 01一线 2020-11-05


(游记)北京紫禁城内外

文|01一线

读《马可波罗游记》,阅尽元朝都市的繁华,据说这部游记激发了哥伦布的冒险精神。上都和大都是元朝的并行的都城,大都是元朝的叫法,元朝习惯有两个都城。上都位于内蒙古,忽必烈未即位前的1256年春,他即命近臣僧子聪(刘秉忠)于桓州城东、滦水北岸的龙冈相地建城,以此作为他统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的藩府驻地。1258年新城建成后,被命名为开平。蒙古大汗蒙哥去世后,忽必烈在1260年春于此正式即位,建元中统。此后,开平府不断得到增修扩建。中统四年(1263)五月,正式升为都城,定名上都。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20公里闪电河北岸。

马可波罗遇见元朝开国元勋忽必烈时,年仅20岁。此时,他已成为蒙古人的狂热崇拜者,这与13世纪大部分欧洲人的观点大相径庭。他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写道:“他们是世界上最能吃苦耐劳、吃得少而最容易满足的人,正因为如此,他们最适合征服城市、土地和王国。”

大都位于今天的北京,是元朝建立的第二座都城,也是有元一代最为重要的一座都城。元朝建立后,因统治重心南移,忽必烈在继续扩建上都的同时,于至元元年(1264)八月,将原金朝首都燕京定名为中都,开始正式确立两都巡幸制度。

至元四年,因中都旧城残破不堪,忽必烈决定在中都的东北建筑新城,至元九年二月,改中都名为大都,到至元十三年,新都建成。元朝统治期间,大都不仅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国际大都会。

两都巡幸制正式确立后,上都遂成为元代长期并存的两大首都之一。上都建都时间是1260年,大都建都时间是至元九年二月。

据说,忽必烈将朝都城选定在大都的原因:首先,北京独特的地理位置是其优势。北京位于华北平原、蒙古高原及松辽平原之间,北依山险、南控中原、东拥渤海,地理环境得天独厚,远超开封、洛阳、西安和南京等历朝古都。其次,自忽必烈占据中原地区后,蒙古的王公贵族被中原的富庶深深吸引,不愿再返回故土草原,经常劝谏元世祖忽必烈。他们认为北京不但距离蒙古故土和东北游牧部落较近,而且可以压制南方地区,进可掌控全国,退亦可迁回漠北重整旗鼓。


每年四月,元朝皇帝便去上都避暑。六七八九月秋凉返大都。皇帝在上都期间,政府诸司都分司相从,以处理重要政务。皇帝除在这里狩猎行乐外,蒙古诸王贵族的朝会(忽里台)和传统的祭祀活动都在这里举行。美丽的上都上都是一座具有汉式宫殿楼阁和草原毡帐风格的新兴城市。其景物风习,在元朝文士的吟咏中多有记叙。同时的西方人马可波罗、拉施都丁也有描述。上都与大都之间有四条驿道相通,往北又可以循帖里干驿道交通漠北。朝廷设上都留守司兼本路都总管府,掌领宫阙都城,兼领城区及所属州县民事:皇帝返还大都后,并领上都诸仓库之事。

元大都位于北京的位置上,与北京城不完全重叠,比二环线的区域要大许多。而元之前,北京是辽的陪都,属于京城的候选性质。元大都是一座消失了的城市。它经历了时间与空间双重意义上的消失:自从洪武元年(1368年)明北伐军将元顺帝驱逐出祖传的都城,元朝就灭亡了,元大都自然也无法抗拒被废黜的命运。而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重建的、取而代之的,为明、清两朝作为首都所沿用。

上北京,最先想到要去的地方就是天安门。当然,广场近旁的紫禁城也是值得去游玩之地。现在人们习惯把紫禁城称故宫,因为是中国古代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帝王们居住的地方。皇帝们为了彰显自己的至尊地位,把自己执政、居住的地方,起名为紫禁城。


紫禁城是现存最大,也是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它的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50米,四周有高10米的宽厚城墙。城的四隅各有一座结构精巧的角楼,城外有护城河环绕。紫禁城由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组成。外朝是皇帝办理政务、举行朝会和典礼的场所。内廷则是皇帝处理日常事务和生活起居的地方。里面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紫禁城的建筑物都分布于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上或是有序地排在中轴线两侧。天安门是故宫的正门,两侧分别为太庙和社稷坊。

过去的紫禁城那是森严壁垒,哪是我们平民百姓能进去看的地方。新中国彻底打破了这种等级制度,我于是在2006年9月15日和2014年11月19日先后两次踏入这个宫殿游览。

第一次的北京此行,是因为参与国家科技部信息化课题汇报答辩会事情,所以游览得有点匆忙。第二次是结伴自由旅行,所以看得较为仔细些。

两次的行进计划都是早起去天安门看升国旗,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然后顺故宫登天安门城楼、进入紫禁城参观故宫。第一次出门后,便去了游览颐和园和圆明园。第二次从神武门出来后,去参观了景山公园。两次皆花费了我人生一整天时间。

天安门广场一早就有很多人排队观看升国旗。当仪仗队缓缓走来时,所有人都默默注视着仪仗队缓缓走来。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大家共同见证这一庄严时刻。此刻,或许每个国人心中都会默默感到自豪。

穿过天安门,左手边可购票登楼。登城楼的人很多,这里要过安检,不可随身携带包裹,必须寄存。城楼上可看的东西不多,主要是亲身登临“伟大祖国的心脏”,体验重大活动中阅兵观礼的感受。站在城楼上可以将天安门广场及周边的建筑一览无余。于此,更让人想起从纪录中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时,毛主席他老人家的豪言壮语与那时天安门波澜壮阔的激动时刻。城楼上挂着他老人家的一张巨幅画像和两副代表国家意志的巨幅标语。画像上的他,看起来很年轻,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放佛在守望者楼下的行人。登上天安门城楼,左右都是一排排小古楼。真像一位位威武的士兵,守卫着这里。天安门城楼对面就是毛泽东纪念堂。大家排着长队,走进了纪念堂。门口有一座毛泽东头像石雕,很有精神,放佛回到了当年他带领红军厮杀战场的年纪,着实让人敬佩。

庄严静肃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带着历史印记,令人浮想联翩。这座高大建筑建成于1958年4月22日,它有40多米高,基座上有八幅浮雕,分别是:鸦片战争、金田起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敌后抗战、渡江战役。纪念碑碑身的一面镶刻着周恩来在奠基典礼上的致辞,碑身面向天安门的一面镶刻着毛主席亲手书写的碑文。从1840年至1949年,一百多年沧桑岁月,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为了让人民拥有自己的共和国,为了人民的幸福,无数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今天“江山如此多娇”的新中国。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用那可贵的精神鼓舞着一代以一代的新人。

天安门城楼庄严宏伟,城楼正中端挂着的毛主席像和国徽是那样神圣,使人顿生敬仰之情。天安门广场是那么宽广、那么洁净、那么静穆与详和。十里长街建筑辉煌,令人目不暇接。西面的人民大会堂、东面的中国革命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楼顶上的红旗迎风招展。毛主席纪念堂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显得壮严肃穆。由近及远看去,明清的故宫,旧中国的老城,建国初期的堂馆,七、八十年代的楼房,世纪之交的摩天大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好像把近代中国史搬到了我们的面前。它们和天安门浑然一体构成一幅无比壮丽的图画,使人如临琼楼玉宇,不知天上还是人间。

从城楼出来,我去探访了明清两朝皇帝居住的宫殿——故宫。故宫建于明永乐15年(1417),3年后建成。1412年明代正式从南京迁都北京。至今,故宫已有600多年历史。故宫以其雄伟的古建筑艺术和丰富多彩的艺术宝藏,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

紫禁城故宫坐它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全长8公里,皇家禁院部分约占三分之一。整个建筑以中轴线为中心展开,天安门为序幕,外朝三大殿形成高潮,景山为其终曲。整体建筑主从分明,跌宕起伏,前呼后应,左右对称,宏伟之极。故宫四个城门分别是:东面的“东华门”,西面的“西华门”,南面的“神武门”,和北面的“午门”。四个角分别在一座建造精美房顶是彩色琉璃瓦的角楼。还有一条围绕整个故宫的护城河。

我的两次游历紫禁城都是从午门进入的,首先是两扇大红门,门上有写有“午门”。石头座的铁制古炮。午门进去就是大殿。这是故宫最主要的建筑,分别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里是皇帝举行大典,召见群臣和行使权力的主要场所。走在三大殿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太和殿。它是故宫的第一大殿。中间是汉白玉雕成的“双龙戏珠”,两边皆是白玉台阶。6根蟠龙金漆柱。中央为2米的地平台,上设明代金漆雕龙宝座,座后为髹金属风。整个大殿金壁辉煌,庄严华贵。明清两代曾有24个皇帝在此登极,宣布“即位诏书”接受群臣朝贺。

随后,来到了内廷:分别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总称“三宫”其中以乾清宫最为盛名。乾清宫始建于1420年,为重檐庑殿顶,高24米,面阔9间,深1间。饰以沥粉点金,仅龙和玺彩画,是内廷的最高建筑。同时,乾清宫也是明清两代皇帝的寝宫,并在此处理朝政;皇帝驾崩,停灵柩于殿内。接着,我来到了东西天宫。这便是民间传说“三宫大院”,七十二妃嫔,粉黛三千的后宫院。西六宫之南有养心殿,其东暖阁是慈禧和慈安“垂帘听政”的地方。

两次紫禁城故宫之旅,意犹未尽。总感觉领略不完它600年的磅礴大气之美。午门、太和殿,九龙壁、寿康宫、承乾宫和建福宫、静憩斋、宁寿宫、文华殿、永寿宫、古华轩、延春阁、承乾宫、永和宫、延禧宫……御花园的百花齐放,故宫美丽春光尽收眼底。紫禁城故宫让人“流连忘返”。

当看到太和殿上的屋脊仙人和小兽们时,也着人兴奋:骑凤仙人,龙,凤,狮子,海马,天马,押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相信太和殿屋脊的神兽们一定会保佑我们的。

还有,这里的名花异草也值得回味。寿康宫、承乾宫和建福宫的梨花;寿康宫、御花园和静憩斋的杏花;御花园和慈宁花园的牡丹芍药;寿康宫、宁寿宫和慈宁花园的丁香;钟粹宫和御花园的玉兰;寿康宫、文华殿、永寿宫和古华轩的海棠;建福宫的腊梅,延春阁、古华轩和御花园的楸树花;御花园的凌霄花,建福宫和慈宁花园的睡莲;英华殿的菩提树……

紫禁城故宫以完美的古建筑艺术,丰富的文化艺术藏品和厚重的人文精神内涵,成为我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两次探访故宫,使我更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宝库的了解,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复杂的等级关系,说明了等级就是封建社会权力的象征,也是维系皇权的基础。我们也看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使我们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民族。

走完了故宫,回首凝望!明清二十四位君王已化作黄土,留下的就是这辉煌的建筑艺术和这里每一砖、每一瓦背后的故事罢了!对历史还有点兴趣的我突然之间有了一种冲动,回去一定得找些相关的书籍读一读,以便更详尽地了解故宫背后的那一段段历史!走出故宫,告别明、清两个皇家王朝的背影,而有一种凝重却在心头,挥之不去,许久,许久……

新中国开辟了华夏历史的新纪元,从此,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结束了中国几十年来少数剥削者统治压迫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使中国人民摆脱了奴隶般的悲惨境遇而站立起来,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人民万岁”中的人民依然成为竞风流时代。从此,中国走上了变落后的农业国为先进的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时期。在中国人民面前展现出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生活幸福的光辉前景。另外,中国的独立解放,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尤其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提供了丰富的经验,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和鼓舞。


此刻,“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人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又看到了那个指点江山的伟人,不由地沉醉于那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怀。



作者声明:

——本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另外,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若作品中的文字、美术、摄影等有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取得联系,我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转载内容或作品!

作者简介:罗余作,男,汉族,196511月出生,江西吉安永和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网络与信息管理师,2019年中国优秀CIO获得者,高峰论坛特邀嘉宾,中国知名专家学者,著名科技工作者。长期从事设备技术、企业管理、网络与信息技术。个人辞条列入大型文献《走进大家》、《中国知名专家学者辞典》、《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百度百科》、《世界名人录》等大型文献。2018年进入吉安县诗词学会理事会,担任学会理事和期刊《文山艺苑》编委,吉安市庐陵诗词学会会员,吉安市吉州区诗词楹联学会会员;2019年4月13日当选吉安县文学协会副主席,担任协会期刊《庐陵文苑》编委。2020年荣获中国乡村作家荣誉称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