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丽水的这个古村,上过《中国国家地理》封面,纯朴自然让人惊艳!

 上海旭日东升 2020-11-05

从七星墩出发沿着梯田的石板路步行1小时10分光景,到达山底的坑根石寨。这是浙江丽水市云和县比较偏远的一个古村落,海拔600米,村民百余户,坑根石寨的历史比云和县还要悠久,距今已有800多年了。村庄依山而建,这里群山环绕,风景优美,适合拍摄一些梯田人家的生活。

  


坑根石寨位于丽水市云和县崇头镇,这是一座古老村寨,据说是明代古银矿矿工聚居而成村落,四周是山峦和茂密树林,白银谷顺山谷而上,是江南典型的火山峡谷。整个村子的房子都是用泥土和石头砌成,就地取材,形成石寨特色。这个上过《中国国家地理》封面的小村子里,目之所及都是一堵堵土黄色的石墙、一间间古旧的石屋,就是猪圈、牛栏也都是石头砌成的。

  


站在半山腰,放眼望去,在深山怀抱之中,一座座原始风貌的土楼,垒石夯土,依山而上,青石为路,黄土为墙,层层叠叠,错落有姿,移步换景,百态千姿,古朴之中藏灵气,雄浑之中有秀丽,山野之气,自然之风,天然画面,浑如天成,小小山寨令人耳目一新。

  


坑根石寨之美,美在原生态!无论是每一座单体土楼,还是整个村落的土楼群,它都有一种乡土的美感,体现出独特的画境美、意境美、雄浑美、气势美。

  


坑根石寨原来是明朝时开采银矿的矿工们的住所,矿工们拥有一手打石的好手艺,而白银谷有的是石头,于是他们就地取材,建造了石头房子,在他们自己开垦的梯田上辛勤耕作,并与附近村庄的姑娘结婚生子,过着刀耕火种、男耕女织的农耕生活,这就是最初的“坑根石寨”。

  


晴天涧水天然纯净,常年不断。如遇特大雨天,山洪暴发,满沟壑的石头被洪水冲击,沿涧滚落。形成一个个小如碗,大如斗,特大的有好几立方米大的石头。这里的村民祖祖辈辈,就地取材,用坑里的石头作为天然的建材。村庄里路是石头铺就,墙是石头砌成,建造房屋原材料也是以石头为主。由此,就构成坑根石寨独特的风格。

  


沿着鹅卵石铺就的山道进入了依山而建的古山寨。小路两旁是古民居,而一股股时缓时急的清流冲击着石头从山顶奔流向下,在路旁的沟壑里生成了许许多多的小瀑布。很是壮观!

  


这里的原居民巧妙地利用地形地势构筑成一个个独立的院落。房子看着简朴,鹅卵石铺就的围墙将氛围衬托的恰到好处,别小看这里的任何一处房子,看着破破的泥瓦房说不定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啰。

  


坑根石寨几乎没有平地,路上铺的青石板许多已经破损,透出岁月的沧桑来。漫步古道中,不管是晴天或者是微雨,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油然而生。

  


坐在深院老宅门前,看着黄泥斑驳的旧墙、鹅卵沉苔的石道,呼吸着山村带有稻香的清新空气,整个人都新鲜起来了。走了1个多小时的山路,非常值得。

  


村民家门口一块空旷的鹅卵石平地上,被临时辟为晒谷场,最底下铺了一层塑料纸,然后再铺上一层毯子,谷子就撒在上面晒。

  


刚收割回来的稻谷黄黄的又带点青涩,散发出清新有刺鼻的稻香来,还带点湿湿的味道。等谷子晒上一两个钟头后,就要用耙翻谷子,多翻几遍,把谷子耙均匀了。一摊谷子须在晴天好日晒上四至五天。

  


金秋时节,开启晒秋模式,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

  


年轻人都外出务工或从事其他行业,老人成了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古村里很安静,见到的多是老人和孩子。零星几家杂货店,并没有太多商业意味。


  

  



以前的坑根是穷乡僻壤的一个小村落,几乎没有外乡客人。自从登上过《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封面,这里便成为旅游景区了,如今的坑根村已经是历史文化村落保护重点村了。

  


这个上过《中国国家地理》封面的小村子里,走之前忍不住再来一张,站在村里的较高处,放眼望去金黄的稻田,忙碌的农家人。黄泥灰瓦的老房子,在这青山绿水的怀抱里,浑然天成,透着浓浓的淳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