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衡道丨坚守抗疫】抗击疫情 病理人正式登场

 CandyMint 2020-11-05

2月16日19:59,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教授刘良给衡道医学新媒体发来一条最新消息:「刚下解剖台」

刘良此前的大声疾呼已迅速推动了改变——在国家法律政策允许下,并征得患者家属同意,2月16日凌晨3时许,全国第1例新冠肺炎去世患者的遗体解剖工作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完成,并成功拿到新冠肺炎病理。在同一日18点45分,全国第2例新冠肺炎去世患者的遗体解剖工作也在金银潭医院顺利完成。这两具解剖病理已被送检。

目前奋战在武汉疫情防控一线的卞修武院士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介绍,对新冠肺炎去世患者进行尸检的意义:

首先在于能明确器官病变、分析发病机制和判断死因。

其次能帮助分析播散途径,为防控措施提供有益信息。通过检测病毒在体内组织和细胞内分布,可以了解病毒的确切感染部位、主要靶器官组织,这是认识播散途径和靶器官的重要证据。

再次能够准确诊断并发症,协助完善诊断规范,提升诊治水平。

此外,尸体解剖的完整病理诊断可以验证、补充和纠正临床诊断,联系临床表现和CT特征及治疗过程,分析救治经验教训,提高今后的诊治水平。

2月17日8:00左右,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病理科主任王朝夫教授亲自带队,瑞金医院新冠肺炎病因诊断专家组踏上征程。





图片来源丨瑞金医院陈钧拍摄

该专家组由国家卫健委委派,赴武汉开展新冠肺炎病理学和病因诊断研究工作。专家组成员包括由病理科党支部书记费晓春副主任医师、张衡主治医师、超声诊断科刘振华主治医师、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的蔡军和赵雷两位老师。

这是一支长期工作在病理和影像学临床和研究一线,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的精兵强将。据悉,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新冠肺炎病例的病因分析,深入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为相关临床诊疗规范的确认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后续研究提供重要科学支撑。

出征前,我们大家敬爱的夫老师表示,「我对大病理的相关工作很有信心,保证圆满完成任务,为早日打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硬仗全力以赴。」

尸检的开展和病因研究的启动,意味着在此次抗击COVID-19疫情的战斗中,病理人正式登场!病理作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将指引着医疗界全面准确地认识病毒,然后毫不留情地击败它!

致敬英雄!期待凯旋!


欢迎个人形式转发,谢绝媒体、网站等未经允许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如需转载请提前联系本公众号,并在文首注明「来源:衡道病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