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谭胖:自媒体时代,“叫兽”易小星还能叫多响?

 靠你了谭胖 2020-11-05

昨晚我很晚才睡,因为跟一位做主播的网友在讨论如何塑造内容的话题。

必须要说,现在主播发布的短视频有一些是值得肯定的,因为有趣、热闹还很有想法,出演的未必颜值有多高,但肯定要印象深刻。

要么搞笑、要么美食、要么情感,这是自媒体界玩得最溜的三大主题。


所以这位网友也不例外,在与我阐述短视频的经营理念时,我发现很多理念都很先进,可能越是刚涉足自制内容的人思维越是活跃吧。

最后结果如何,目前不得而知。但至少,一件事在做起来之后的那种憧憬和期待始终是让人能持续奋斗的动力。

虽然现在做内容都很难,该玩的别人早就玩过了,陷在一个五彩缤纷的视频世界里已经是每个人都不可或缺的碎片化生活内容之一。

我记得早几年前第一拨玩内容的人都发家了,例如PAPI酱,例如易小星。


对这一批人之所以印象深刻不是因为他们开创了怎样的成功,而是他们如果按照“传统”理念和常规操作,都注定是籍籍无名的人。

所以这个时代,力量永远属于第一拨敢创新的人,而不是“哦,看人家这么做我也这么干吧”的追随者,那必死。

NO.1 内容为王的时代谁比谁优秀?


谁在我们这个时代一马当先,那可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不止是勇士了,那必然是赢家。

说句题外话,最近看马云上市的新闻,虽然结果耐人寻味,但追忆起他的发家史,建立模式前的挫折,不由地想到一个世间不破的道理:

你赢了,赞誉都有,你输了,都是空白。

如果马云不是“马爸爸”,那他就是个骗子。

不扯远了,从昨晚到现在,我也在思考未来文化产品的内容发展,恰好赶上了易小星的新片预告,这个念头就更强烈了。


人和事,能火起来,既有道理也没道理,有时候甚至觉得这个“玩意儿”怎么火得这么莫名其妙?但事实上,这必然是市场的需求。

就像易小星和他的万合天宜,这家公司很有意思,公司外面任何标识都没有,如果没人指点根本找不到,据说,仅仅是据说啊,当初他是找人算过,才决定不在外面悬挂任何公司标志的。要是有人来,除非熟人或介绍,否则都会蒙圈,当然,外卖和快递除外。

看到他的新片预告时我想起:如今在抖音和B站上万合天宜也有驻站,但无论内容还是关注度似乎吃紧,这一点他自己也有感怀,十年前能火爆起来,就是依托一系列简单可复制的室内剧,成本低、演员便宜(这一点在当时很现实),全靠创意和人物自黑,贴近“群众生活”来博取关注,才赚得了第一桶金。

差不多同期胜出的,还有上文提到的PAPI酱和大鹏,除了大鹏的操作与易小星近似,PAPI酱更简单粗暴:一个人的舞台,一个人的秀,最后生生拿到千万融资。


但那是十年前。

同所有成名后的文化人物一样,无论是易小星还是其他人,都逐渐“高端化”了,例如把赖以成名的作品变成大电影,再抛头露面做导演或监制,注意力和目光放在投融资这个层面……

这是开始,也是结束。

可以说他们是有先见之明的人,知道中国人做生意都爱搞一窝蜂,这批火起来势必有更多的人会复制这样的模式,所以及时调整战略,趁着还能融到钱就赶紧往上游走。

但问题来了:

上游的钱也难挣。

于是目前的态势是这样的:

趁着“余威”尚存做几部电影,起码资金还是有的,短视频系列不放弃,但跟同日益同质化的后起者们竞争,也逐渐略显尴尬。

接下来谁还能赚,就取决于谁的文化产品更有创意。

NO.2 红利期过后有谁能站着挣钱?


在我目前所接触的,向我讨教的各路人物中,做文化产品内容的起码占三分之一。

自媒体时代太可怕了,不去讨论谁优谁劣,单凭各类自媒体平台上的个人秀,以及疫情爆发后连一般公司的前台都想凭着几分姿色做主播的态势,就知道这个市场里有多少人想要活下去。

单跟带货一样,先到者先得,后来者垫底。


今年九月份曾有一个音乐公司的老总专门请我策划一份抖音短视频文案,包括帮他打造旗下一位艺人的短视频内容。

当时我问出三个拷问灵魂的问题:

你这样做是为什么?

想让谁来看?

最后要实现什么?

他沉默了。

所以任何文化产品,不论创作者是谁,搞清楚定位和消费市场的主体很重要。

虽然这位朋友始终没有给我答案,但我也猜得八九不离十:

我看别人做,我也打算做。

这就映证了我刚说的:先到者先得,后来者垫底。

例如易小星们的初始状态就很明确:我要做的是别人没做过的内容,契合的是屌丝市场,满足自黑和YY欲,拿到流量,流量就是钱……


按投行的术语:这是一片蓝海。

但那依旧还是十年前。

要知道十年前智能手机也才刚刚普及,要上网除了自家电脑外就是去网吧,不像现在随时点开就能看到内容,碎片化时间的整理和网上消费的模式还挺落后的。

尤其在00后慢慢开始占据主导消费地位的现在,思想和眼界都远不是易小星们所处的时代,我打开手机,发现连邻居家的三姨的还在上高中的女儿都有自己的抖音号和豆瓣账户时,就知道大事不妙了:

这个时代,人人都有了传播自己思想的话语权。

于是,大家又回到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状态。

NO.3 风流人物永远抢先别人一步。


当初以为马云是个“骗子”的人一定很后悔,没有跟这个“骗子”以前开创一个商业帝国,同样,手里有着大量资源却始终没有想起来该做一道什么美味的人,在眼看着别人的胜利时还在黯然神伤。

不是不能,是不知道,完全没有意识。

或许连易小星们都没想到当初做短视频会让自己一步成为名人,顺带火了白客、骚达、父王和国色天香的孔连顺。


这就是人生最幸福的画面之一,因为未知,所以探索,因为探索成功了,于是幸福了。

但这绝不是句号,也不是终点。

因为创新就意味着还能在市场里占有一席之地,资本市场也会有新的领域可以投入。

19世纪有人断言人类能发明的都发明出来了,结果到21世纪我们想要的更多了。

文化产品也是一样,谁能想到通过科技实现的“人人当主演”的时代才过了几年?接下来还有什么更好玩的事情呢?

但无论是什么,“内容为王”永远是真理。

这一点无论放在短视频、影视剧、还是自媒体等形式上都经得起推敲,君不见,连共青团中央都不再高大上,连央视都推出了自家主持人的真人秀节目。


契合消费者的需求,不再闭门造车甚至自说自话,是时代的召唤。

在弹幕文化成为网友心照不宣的交流礼仪的时代,易小星和其他最先胜出的人目前走的是中规中矩的路。但的确,他们曾是一个时代的特定的文化符号。

都说最成功的模式是简单易复制,但精髓却是:

模式的开创者是谁?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