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绵之先生医案特点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0-11-05

王绵之先生医案语言简练,字体清俊有力,初诊患者病史叙述清楚,中西医诊断兼顾,理法方药严谨。

简明扼要,惜墨如金

医案早期称诊籍,是医生诊治疾病的真实记录。医案具有实时、真实的特征。传世的医案很多,风格各异,

如《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言简意赅,临床实用;

《静香楼医案》《问斋医案》说理透彻,文采飞扬。


先生的医案可谓简明之极,这与就诊的患者太多有关,也是先生的风格使然。有时仅一句话点明病机并针对病机而处方用药,

如:高某,女,28岁,1995年1月26日,体弱易感,带下腰酸,治宜健脾化痰。医案提示:女性患者,平素体弱,容易感冒,现有带下、腰酸;病机责之脾肾亏虚,盖脾虚气弱、卫表不固而易感,脾虚带脉不能约束而带下,肾虚腰府不强则腰酸。有时仅几个字概括治法,

如:徐某,男,5岁,健脾益肺以杜痰源而固表。从医案中可知,患儿系脾肺两虚,表虚不固,痰湿内盛咳嗽,治以健脾益气以固表,杜痰肃肺而止咳。

先生善言辞,理透彻,无赘言。如:范某,男,2岁,昨晚发热39.1℃,咳嗽。再如:王某,女,11岁,发热已经13日,至40℃,用抗生素静点治疗而热未退,也服过中药(白虎汤等剂治疗),痰多咳嗽,头不疼,咽痛,恶寒发热,脉浮滑而细。

先生的医案有多种描述方法。约半数以上首先描述舌脉,如:

脉细,寸小而缓,舌有齿痕,苔薄腻,此心脾两虚;

舌胖淡,苔白腻,不厚,脉沉细,寸小,此气虚有痰,血少而滞。

也有先描述症状,后有舌脉,如:


黑带,月经多色不正,腰酸,舌苔白腻,根厚,脉细弦;


感冒后面多痤疮,鼻部尤多,舌有齿痕,苔薄白,脉细。也有仅描述主要症状,

如:心中发热,憋气,气短,乏力。也有先描述西医诊断,后有简要症状,如: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轻度关闭不全,高脂血症,胆石症,舌胖苔中剥,脉弦滑濡;

或只有西医诊断或者治法,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健脾助运,解表杀虫等,当然这种情况很少,想必先生对患者病情极为了解,才只写诊断或治法。总之不管病案如何描述,简明是其共同的特点。

先生的医案除了病情的描述简明扼要,处方用药也简明。有些处方初看觉得平淡无奇,用药多在调理脾胃或者补益气血,没有奇特之处,而恰恰就是这些平淡的处方,疗效卓著,具有细雨润物之功,能“无功可言,无德可见,而人登寿域”,并暗合老子“道可道,非常道”之意,这才是真正大家的上乘功夫。


在处方用药中先生也会充分吸收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将其用之临床实践。

如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抗肿瘤,

加桃仁、红花、赤白芍等活血化瘀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

先生认为炙甘草汤在临床上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好,如瓣膜狭窄、瓣膜闭锁不全、窦房结综合征者,临床多见苔薄,甚至无苔,舌质嫩,可以是但嫩不鲜或有瘀斑等阴虚之象。从炙甘草汤的具体临床应用,充分反映出先生临床中西结合、病证结合的理念。


重视脾胃,主张王道(喜用生姜)

先生临床重视脏腑辨证,尤其重视脾胃功能,盖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全身脏腑器官、四肢九窍无不需要气血营养,而脾胃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到气血的生化。在金元四大家中,先生最推崇李东垣,认为他的学说对后世影响最大。李东垣是从脾胃理论,侧重调理人的五脏六腑的功能及人的整个生命。他强调脾为后天之本,人体的营养都是从脾胃而来,先天所有的东西非常有限;而人之所伤,以脾胃为主。

当讲到用药时,先生指出,古人用药如用兵,讲究王者之师,讲究王道,不强调霸道。这是中医的一个特色,也是优势,它不是治病,而是治人,当然它是根据中医整体理论的特点而来。先生还指出,从辨证到变成一个方子,不但要考虑病情,还要考虑病因;不但要考虑病,更要考虑人,所以在这里着重强调,我们治病不要忘记人,用药不要仅取效一时,要做到王道,对峻烈药要炮制制约。用药太过、不及都不好,不能偏颇,不到危急的时候,用补药宁使不足,不使有余,这也是先生的王道思想。


先生重视脾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脏腑辨证常从脾胃入手,盖脾胃是升降之枢纽,气血生化之源,从脾胃入手调理脏腑功能者尤多;

②上中下三焦俱病取其中,临床疾病错综复杂,多脏兼病,很难理清头绪,从脾胃入手调理常会迎刃而解;


③久病重病多从脾胃入手,盖久病重病脾胃多虚,气血不足,脏腑失养;

④处方用药切忌过于苦寒,过于苦寒必伤中阳,损伤脾胃;


⑤处方中喜用生姜。先生用生姜代替炙甘草作为使药,


有三个理由:

其一,加生姜有助于其他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

其二,加生姜有暖胃和胃之功,防止服药时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不良反应;

其三,生姜调和诸药,防止药物刺激影响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有助于药物吸收,确保治疗收到预期的效果,更有利于长期服药的患者。这也是先生王道思想的又一具体体现。因此,在先生的

处方中,健脾益气养血的药物用得最多,如生黄芪、炙黄芪、党参、炒白术、茯苓、当归、炒白芍等。

先生强调脾胃,强调从脾胃入手,利用自身的能力调整人自身的生生之气,把人的生机、正气,也就是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慢慢地恢复过来。这就是先生主张的王道思想。


注重气血

气血乃人身之宝,人的生命一刻都不能离开气血的滋养,气血不足,机体营养不足,则四肢九窍百骸失养而枯萎无力;气滞血瘀,血脉不利,不通则痛,则机体疼痛;大惊卒恐,暴饮暴食,气血逆乱,则会晕厥仆倒,不省人事。所以,人的养生无非气血二字,要在气血二字上下工夫,治病也是如此。故先生的处方中

生黄芪、当归两味配伍常见,取当归补血汤气血并补之意,心脑供血不足者用之,脑梗死后半身不遂者用之,肢厥不温者用之,脾虚血少者用之,等等。气血宜常动,方有活力,处方用药不能死补、腻补,死补、腻补必碍气血的运行及脾胃的运化,药甫入口,则脘腹胀满,纳呆少食,导致气血无以生化而反生痰湿。

所以,先生在补益气血的同时,常配伍理气、行气之品,如枳壳、陈皮、木香等,防止补而滋腻之害。


气血不足需要补充,

而内科杂病中所见更多的是气血的运行障碍。

先生在《王绵之方剂学讲稿》中说:“中医目前治疗内科病,气、血、痰是主要的,抓住了这些环节,对当前的一些内科杂病大有好处。这里讲的气不是补气,血也不是补血,痰当然更谈不上补了,这是从祛邪的角度讲的,而这些方面的配伍离不开气药。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所有的方子,


基本上99%有辛散或芳香的气分药。病了以后总是影响气血,而首先是影响气,气受了影响以后血运行也就不正常。而作为痰和瘀血来说,当为有形之结的时候,更需要理气。

所以,气、血、痰当中,气最重要,而气的配伍必须是升降并用,随着主题的不同以升为主,或者是以降为主。”因此,人体气血要常活,这是健康的需要,也是用药的要求。


强调舌脉

先生的医案,一半以上首先描述舌脉,有些甚至仅通过舌脉,提出治法,足见先生对舌脉的重视程度。舌象属于望诊的内容,

舌象包括舌体形态、大小、颜色、润燥、质地,舌苔的颜色、厚薄、部位、润燥。脉分左右,有时详细到左右三部脉象。根据舌象、脉象结合症状就能探究病机,指明治法用药。先生认为,舌脉能客观反映患者的疾病情况,故问诊相对简略,仅针对性的采集主要症状。如有案云:


舌胖嫩,苔薄见底,脉细弦沉而劲而缓,此脾胃虚寒,心肝失养之故。案中舌胖嫩属气血虚,具体而言,


舌胖形容舌体大,与舌嫩同主虚,与气虚血少有关;

苔薄见底,指没有明显舌苔,一望见底,底即舌质;

脉细为血虚,因血不充脉,脉道不充盈故细;

脉沉为有寒;脉劲乃肝气不舒;脉缓为气虚,行血无力。

所以,此病案通过舌象、脉象告诉我们,患者脾胃虚寒,气血亏虚,心肝失养。又如:


舌胖,有齿痕,色淡苔白滑,脉弦而濡,此心脾虚而肝失养。仅通过案中描述的舌脉分析,基本可以推出心脾虚而肝失养的病机。还如:


脉弦不匀而细缓,舌胖暗,苔薄白腻,头晕胀,心悸,耳不聪,此气血虚而瘀痰互结,病在心脾。

案中脉细乃气血不充血脉;脉不匀而缓系脉代,即脉来无力,时有间歇,也是气血不足之象;

脉弦为气滞血瘀;

舌胖、苔薄白腻为痰湿之征;

舌暗系血瘀之象;气血不荣头目而头晕、耳不聪,不养心神而心悸;

痰瘀阻于脑络而胀。故先生指出,此病机为气血虚而痰瘀互结,病在心脾,其病机的得出可谓顺理成章。


先生对辨舌有独特的经验。如见舌中剥苔,中医系胃气胃阴损伤,


若成人做胃镜提示有胃黏膜肠化,异形增生,属癌前期病变,则治疗用药宜在辨证的基础上加化瘀软坚之品;


舌中纵向裂纹,系心气大亏,不管患者是否出现症状,处方用药需兼顾补益心气;


如见舌面两侧由津液凝聚而成的两道白色的似苔非苔的隆起,常与血糖增高有关;


如见舌体不正、萎缩,可能有脑部梗死、积水或肿瘤。脉象是中医的不传之密,“指下难明,心中了了”。先生告诫我们,中医脉学有深刻的内涵,只有勤学苦练,方能掌握,临证在患者身上学,在家按在沙发把上体会,即“进与病谋,退与心谋”,道出了学而时习之、学而思之方是掌握脉学的唯一途径


书法俊秀,自成一家

先生说:“我们在开方的时候,一定要把炮制方法、药名、药量写清楚,有特殊的要求也要写清楚,包括煎服法。现在有些人剂量写得不清,因为单位都用克,所以前面就只写数字,后面简单的一个‘克’字也不写,这是不应该的。在处方上一定要书写清楚,预防抓药当中出错。

写处方,字的好看与否是第二位,首先要清楚。”因此,书写处方要认真、严谨、清楚,而字写好了就是锦上添花,像先生的处方就是中医处方的典范,单从书法而言,也是值得珍藏的艺术作品。近年随着电脑处方的推广,这样的处方就像改革开放前的粮票,将永远退出生活,变为收藏家的珍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