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辨木之紫檀木和乌木

 闲情偶的 2020-11-05

作者简介:

润辉堂主,盛世收藏论坛“文房清玩、案供雅集”版块版主。

2008年注册为盛世收藏用户,累计在线时间1,207小时。


在存世的文房雅玩中,以木头为材制作的占了很大比例。很多朋友在辨别明清木器所选用的材质时,经常会因为各种原因产生困惑,有时还会存在一些误区。以下是我的一点浅知拙见,供大家探讨。

明清木器所用材质首先可以分为两个大类,即“硬木”和“软木”。硬木制作的物件因其木质较为坚硬,所以在加工难度上要大于软木的;而软木则因为木质偏软,相对来说加工和雕刻起来略容易,因此软木物件的形制更多一些,造型多种多样。

硬木的品种相对来说较少,最为珍惜和贵重的当属紫檀木和黄花梨木,另外还有乌木、鸡翅木、铁力木和红木。软木品种较多,比较贵重的是楠木(金丝楠木)、柞榛木,桂圆木和高丽木,其他使用普遍和较为常见的还有榉木,榆木,槐木,樟木,柏木等,在此不再赘述。

硬木类材质因其稀缺性(紫檀、红木基本都不是中国本土所产),材质本身价值较高,一般加工工艺也较为精细,器物的存世量较少,收藏价值也高。软木物件存世量较大,制作工艺良莠不齐。收藏软木类物件,应该首选年份好,路份高,造型规整漂亮,制作工艺精良的。

喜爱硬木类物件的朋友较多,现今市场价格也普遍较高,因此在确认物件的新老之后,能够准确辨识硬木的木质也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紫檀木

硬木中紫檀最为名贵。名贵的原因是紫檀木数量最少,大材少有,且基本依赖进口。紫檀木是所有木材类中密度最大、份量最重的,而且木性稳定,制作的器物不易变形开裂,经过长时间使用后大多呈现出稳重的黑色或深紫红色。当然,由于使用环境、使用频率、木料选材位置等的不同,也有少数呈现出黄褐色甚至黄白或灰白色。紫檀木器在明清时期、尤以清中期前后,备受皇家喜爱,在此阶段制作的紫檀木器大多造型漂亮,工艺精美。

紫檀木最容易辨认的纹理就是牛毛纹状棕眼,大多数对木质略知一二的朋友都能很容易地分辨出来。但并非所有的紫檀都具有牛毛纹棕眼的特征,也有很多紫檀木器物因制作时选材位置不同,开料方向不同等原因,这一典型纹理显现得不太明显,或不易辨认。最容易与紫檀混淆的是棕眼细小的老红木。


最容易辨识的具有典型牛毛纹特征的紫檀木

另外,紫檀也有不具备牛毛纹特征的,如下图所示。


这样棕眼的紫檀很容易和棕眼很细小的红木混淆,但与红木的区别还是很多。首先在份量上,紫檀的密度要大于红木,因此紫檀的份量也比红木重。经验丰富的行家,有时根据份量便能有七八成把握来判断是否为紫檀。紫檀也有少数筋壮纹理,但比起红木的筋状纹理,间距要小很多也细很多。紫檀木质颜色较深,类似于鸡肝色,红木的内部颜色为红褐色,紫檀要比红木的色泽更深。特征不明显的,辨别起来不能仅依据一种特征判断,要根据各种特征综合衡量。

还有一些带有圆弧面的器物,表面的棕眼特征呈现为针尖大小的点状,有些包浆厚实的几乎看不到棕眼的特征。

棕眼特征呈现为针尖大小的点状


几乎看不到棕眼

有些器物的造型和工艺,尤其是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器物,如某个时期、某种造型、某种工艺,可能大多都是用紫檀或黄花梨制作的。如紫檀小杯子,此类小杯只要是硬木做成的,大多都是紫檀或黄花梨,尤以紫檀木居多。当然也有例外。

这里也谈一点藏友经常碰到的误区。

误区一:将刮削下来的粉末放在酒精里,观察其颜色和分散程度来判断测试是否为紫檀。

此方法不确定性很大,没有一个具体的参考标准,全凭个人感觉判断,而且对物品有破坏性,因此并不可取。

误区二:根据能否在白纸上或墙面上划出痕迹来辨别是否为紫檀。

很多人,包括我本人都这么试过,但紫檀、乌木、红木都能划出痕迹来,所以此法不准确,不可取。

误区三:紫檀无大料。

紫檀木生长的确缓慢,内部多空洞,鲜有大料出现。但也并非没有大料,像紫檀炕桌便有独板面子的。我见过的最大的一只紫檀座子,独板面子,直径有四十厘米。估算能出此材的紫檀木原材,直径应该达六七十厘米。

乌木

乌木很少有大料,常见的老物件大多是乌木筷子,乌木尺子等小件。当然也不是绝对没有大材和大件器物,诸如佛龛,插屏座,甚至是椅子、方桌、多宝格之类。大件器物极少,所以价格都很高,正所谓物以稀为贵。


乌木辨认起来一般比较简单。大多呈乌黑色,棕眼十分细小,有些甚至看不到棕眼;有些局部带有黄褐色条纹,还有些乌木器物的表面会呈现出白色的、细小的浅裂纹。


乌木的老物件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包浆一般都不太好,没有如紫檀、黄花梨、红木等硬木老物件的包浆浑厚。但因其存世量较少,收藏价值并不亚于紫檀和黄花梨。


另外,这里所说的乌木是单独一种木材,与现在经常提到的半化石性质的阴沉乌木并非一回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