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八、得道高僧

 笑谈中 2020-11-05

      一个真正的得道高僧该是什么样呢?印象中应该就是头戴五佛冠,身披袈裟,手持佛珠,看上去庄严法相,说话温文尔雅,谈吐中蕴含禅机。但是往往真正参破这一切的高僧却不是这样的,比如济公。庄严法相都是空,悟到这些就能不拘泥于所谓的清规戒律,方可成就大道,成为真正的得道高僧。

那么说取经队伍中,谁才称得上是得道高僧呢?不是唐僧,是孙悟空。这一路修行《心经》,再结合当年在菩提祖师处的学习,悟出了大道,成为了一位高僧。其实很多职业特别容易做着做着就跑偏了。比如说读书人,读着读着没读懂,就成腐儒了。当官的没把持住,当着当着就成企业家了。做模特没成名模,很容易就成外围了。其实和尚也是一样,经没念好,一不小心就成了迂僧。再看孙悟空经过平顶山事件之后,端的是一代高僧的底蕴。

比如这一路走来,孙悟空开始了与唐僧参禅,用佛法把唐僧虐的体无完肤。而且这二人的对话,八戒和沙僧往往是听不懂的。孙悟空岁数在那摆着呢,又经历那么多事,还有名师变着法的指点。再看看唐僧,或者说金蝉子,是十世比丘僧。孙悟空的记忆是连续的,唐僧的记忆是抹掉的。所以俩人对佛法的领悟程度,一定会大大的不同。

对于唐僧来说,他的身份首先是大唐的僧官,是左僧纲、右僧纲、天下大阐都僧纲;第二点他是唐太宗的结义兄弟,去掉和尚身份,当得起别人叫一声御弟大王;第三身份才是和尚,如来是他精神领袖。孙悟空不一样,他就是要去西天跟如来混。取经任务完不成,孙悟空首先要想怎么跟菩萨、佛祖交代。而唐僧首先想的是怎么跟唐太宗交代。这一点是唐僧和孙悟空最根本的区别。

当初唐僧许诺唐太宗,三年就回去。但是这一出长安四五年,连个灵山的路标都没看见,唐僧想想自己的欺君之罪,冷汗都冒出来了。人类最要命的就是明知道这事非常的着急,但是偏偏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唐僧就是这样,只能跟着孙悟空瞎溜达,老这么下去唐僧快崩溃了。乌巢禅师有云,说孙悟空知道西去的道路,但是这猴子从来都不说灵山在哪,路有多远?所以这回唐僧忍不住要问一问。上来就问也不合适,所以要先铺垫一下,慢慢引入这个话题。唐僧是这样说的:“徒弟啊,你看那里山势崔巍,须是要仔细提防,恐又有魔障侵身也。(原文)”孙悟空一语禅机飘过:“师父休要胡思乱想,只要定性存神,自然无事。(原文)”

唐僧其实不是怕山里有妖怪吃他,他是怕有妖怪耽误行程。结果孙悟空让他别管这事。对于唐僧来说,不管哪行啊?毕竟自己的姥爷、父亲等亲族还掌握在大唐朝廷手里,万一皇帝以为他跑路了怎么办?万一朝廷拿殷开山、陈光蕊问罪怎么办?所以唐僧必须得问问还有多远。既然孙悟空不搭茬,那就只能明着问了。这都四五年了,到底什么时候能到?

孙悟空意味深长的告诉他,还没走出大门呢。原来孙悟空把天下比作一个房子,天为屋顶,日月为窗,五岳为梁柱。一听这话,看这意思也就是说灵山在地球之外呗?孙悟空不管猪八戒的从中插科打诨,告诫自己的队友,不用多问,跟着他走就行。

唐僧还是不甘心,于是走了一段路进山之后,唐僧再问孙悟空啥时候能回大唐复命?孙悟空简约时尚的告诉唐僧:功到自然成!

唐僧差点没气死,但是还真一点脾气都没有。走着走着,唐僧发现了一座巨大的类似寺庙的建筑群,因此要求住宿。孙悟空要负责唐僧的安全,所以飞起来考查了一下,发现没有妖气,因此同意住宿。这一路的对话,孙悟空听出了唐僧心念世俗的心声。因此打算教育一下唐僧,跟他再参个禅。师徒四人一路向西,走到了寺院门口。孙悟空问唐僧,这是什么庙?事实上庙就是庙,出家人不会纠结这是什么庙。但是唐僧一来心情不爽,二来确实不知道这个庙的名字,于是登时大怒,说自己刚下马,谁知道这是什么庙?

孙悟空意味深长的说:“你老人家自幼为僧,须曾讲过儒书,方才去演经法,文理皆通,然后受唐王的恩宥,门上有那般大字,如何不认得?(原文)”在这句话里,孙悟空不问禅,问的是儒。说唐僧先学儒后学佛,也就是点明了唐僧的根源是个官。既然是个官,肯本不用考虑什么禅机,念念匾额上的字就可以了。

唐僧当时被说中心事,破口大骂:“泼猢狲!说话无知!我才面西催马,被那太阳影射,奈何门虽有字,又被尘垢朦胧,所以未曾看见。(原文)”唐僧站在庙门口怎么会看不见匾额上的字呢?他们一路向西,正好面对着西面的夕阳。所以在极度逆光的情况下,自己又不具备HDR模式的眼睛,当然看不见上面的字。至于匾额上有没有尘土,根本不是重点。

孙悟空把自己变得身高两仗,用手拂去匾额上的尘土,让唐僧再看。唐僧马上就看清了“敕建宝林寺”五个大字。其实孙悟空擦不擦尘土也不是重点,重点是两仗的身高挡住了夕阳。这时候唐僧才参透了这里面的禅机。自己肩负的唐王和佛祖的双重使命。孙悟空正是要告诉他,能看清匾额上的字,属于唐王使命。而佛祖就相当于夕阳,搞不定夕阳就不可能完成唐王使命。所以唐王使命的完成,必须建立在佛祖使命完成的基础上。而唐僧要完成这双重使命,必须得依靠这个能挡住夕阳的孙悟空。阿弥陀佛,在参禅这个环节,专业学佛出身的唐僧完败给了孙悟空大师。

至此唐僧其实面子上很不好看,但是好在八戒和沙僧听不懂。为了缓解现场的尴尬,当孙悟空问及谁进去借宿的时候,唐僧自告奋勇去借宿。理论上借宿这事还真是非唐僧莫属,唐僧再怎么着也有着多年与和尚打交道的经验。而且唐僧形象好、气质佳、才艺不祥,又是大唐来的钦差,到哪都受到礼遇,怎么着都比那三个长得不像人的强。

也该着唐僧倒霉。宝林寺里刚走了祸害此地八年的丐中丐组合,所以宝林寺的僧人一听说游方的和尚来借宿,宁死不借。唐僧好说歹说都不行,说着急也行,说羞愧也行,反正是又哭了,红着眼睛出寺来。

一看借宿未遂,还的是孙悟空解决这问题。孙大师有一套,那就是跟和尚聊佛语禅机,跟假和尚就不用客气了。宝林寺是个干啥的机构?那就是个盈利单位。你看那僧官,也就是宝林寺的总经理。听说有人来了还以为是来捐款的,赶紧盛装出门,结果发现是唐僧,骂骂咧咧就回去了。很明显唐僧是个和尚,不是丐中丐,所以僧官惹得起。孙悟空进来之后不管那个,金箍棒变大往院子里一竖,强制性借宿。不给是吧,一棍子打碎了一个石狮子给他们看看。宝林寺集团的董事长带着大小五百员工恭恭敬敬的出来迎接唐僧。你看猴哥这事办的,唐僧想不服都不行。至于宝林寺这帮见钱眼开的僧众,从丐中丐到孙悟空,其实都是给他们点教训让他们别太嚣张。

这一天下来,唐僧重新认识了孙悟空,也重新认识了自己。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唐僧在孙悟空面前表现的十分稚嫩,甚至都骂了街。唐僧对自己的总结就是学艺不精,得从头开始。于是唐僧在入住豪华僧房之后,开始阅读自己当年学习的经典《梁皇水忏》和《孔雀真经》。孙悟空看了这一幕,觉得唐僧的慧根太低了。团队一路西行去干啥了?去求取佛学界最高级别的经卷,大乘佛法三藏真经。唐僧居然在这时候阅读中国人写的《梁皇水忏》和日本人写的《孔雀真经》。那就仿佛大家马上就要去意大利旅行了,路上唐僧还吃了宫保鸡丁披萨,喝了一杯老北京卡布奇诺。哪跟哪啊这都是。唐僧不以为然,为师看的不是经卷,是寂寞,你们都去睡吧。

《梁皇水忏》其实就是《梁皇忏》,为南朝时期梁武帝所作。对,就是那个“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所描述的南梁王朝的皇帝梁武帝。此经就是梁武帝超度自己媳妇儿所作的经卷,含金量大家自行体会。后世僧侣修忏常用此经,唐僧此时读这个,也有忏悔的意思,忏悔自己学艺不精,败给了一个猴子。《孔雀真经》就是《孔雀经》,是日本和尚观静为《佛母孔雀大明王经》作的注释。而《佛母孔雀大明王经》又是密宗经书,属于鸠摩智、金轮法王这类僧人必修课。由此可见唐僧自幼学的佛教杂而不纯,乱而无章,居然多数是山寨佛经。这也是如来佛祖东传佛教的重要原因,堂堂天朝上国的国师,居然读的都不是灵山出版社的经书,成何体统。

此时的唐僧表面上只有三个徒弟,其实暗中保护团队得到了进一步壮大。在以前四值功曹、五方揭谛、六丁六甲、十八位护教伽蓝的基础上,又加入了二十四诸天。凡人是看不见,神仙鬼妖之类远远看去,端的是阵容强大。唐僧到了乌鸡国,也正是乌鸡国国王刑满释放的日子。根据既定方针,得让取经团队来解放乌鸡国王,这也显得害他的事道士,救他的是和尚,这样乌鸡国王才能升级成真正的佛教徒。为了让乌鸡国王和取经团队产生交集,夜游神给保护唐僧的团队打了个招呼,一脚把乌鸡国王的灵魂踹倒了唐僧面前。

唐僧是什么人?那是一点麻烦都不想招惹的主儿。让他为了乌鸡国王而耽误取经行程,那是万万不能的。所以他百般推诿,不想接这个活。但是夜游神告诉国王,要去请孙悟空帮忙。唐僧知道这茬之后,觉得还是答应吧。要不然这国王去找孙悟空,孙悟空一定会答应这个请求,到时候自己更没面子。就是这样,取经团队和乌鸡国王产生了交集。一代高僧孙悟空这次有了新业务,这个任务就是配合佛祖演一出戏。至于这出戏怎么演,下节再聊。

写有态度的文章

坚守最初的梦想

是我的情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