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山十戾· 狼】七、福康安才是和珅的硬核对手

 笑谈中 2020-11-05

狼·和珅

在金庸先生的小说中,天地会的名气那是相当的大。天地会的切口“地震高岗一排溪山千古秀,门朝大海三合河水万年流”也是家喻户晓。

实际上这个切口是洪门三合会的,天地会一般情况下的切口是“明大复心一”,即“一心复大明”的反称。

我们今天要说的这段历史,就跟天地会有莫大的关系。

乾隆年间,福建、【抬弯】地区的天地会发展迅速,天地会是多源头的起源,一般认为是陈近南创立,但福建这边的天地会,更有可能是乾隆二十六年万云龙所创。所以在江湖黑话中,天地会的人见面,一般要报个“万”,就是为了纪念万云龙。

我们今天要讲的【抬弯】天地会传奇人物,就是当时【抬弯】最大的古惑仔林爽文。据传说,林爽文训练鸭子,都能让鸭子列好队列整齐划一的向前走。因此林爽文在民间就是个传奇,他从福建漳州东渡【抬弯】加入天地会,很快就做到了天地会彰化地区话事人的位置。

当然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清代【抬弯】地区天高皇帝远,而且岛内富庶,所以是大清【观场府败】的重灾区。哪怕天地会在【地方关】眼皮子底下渐渐做大,他们也不管。为啥呢?他们捞几年钱就调走了,管这事干啥?到了乾隆五十一年,谁也想不到一场家庭纠纷,居然引发了乾隆朝的大事件。

这个事的开始像个家庭伦理剧,【抬弯】诸罗县有个富户叫杨文麟,有可能是杨文麟早年间没儿子,所以他收养了一个儿子,取名杨光励。这好像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很多人自从有了养子,又生了亲儿子。杨文麟也是如此,这在大户人家来说,是不可避免的家庭矛盾。亲兄弟之间因为分家产还打架呢,何况不是亲兄弟呢。也因此呢,杨光励和养母之间的矛盾就不可调和,并且反目成仇。杨光励在血缘上是外人,为了加强自己的实力,他加入了天地会。杨光励的养母一看,吓唬谁啊?不就是黑社会吗?老娘有的是钱,还怕没小弟?于是这个强悍女性创建了一个帮会,叫雷公会。

乾隆五十一年底,杨家的家庭纠纷引发了天地会与雷公会大规模械斗。这种事【关府】再不管,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于是【抬弯】总兵柴大纪调兵抓人,械斗双方一哄而散,后来他们都加入到了林爽文的旗下求庇护。【关府】要求林爽文交出械斗人员,林爽文拒绝。【抬弯】知府孙景燧下令取缔天地会,林爽文开始起义。

林爽文号称五十万大军起义,【抬弯】清军见林爽文玩真的了,马上就怂了。这些清军来【抬弯】就是赚钱的,欺负老百姓,踹个摊子什么的那是一门灵,真打起来就尿了。所以林爽文横扫【关】军,杀知府孙景燧,除了诸罗县一带有柴大纪死守,很多地方被天地会占有,连【抬弯】府都岌岌可危。

林爽文这下行了,他建立了年号,开始代替清朝在彰化一带收税。他就属于那种不恨清政府搜刮百姓,恨的是为什么他不能搜刮百姓的人。所以一旦他得了势,比清廷更能搜刮。

而且还一个问题,【抬弯】的人口比较复杂。本地人都住台东,清朝对其实行土司制管理。外地人都住在台西的一府三县,跟内陆一样管理。台东、台西平时不打交道,矛盾相对较少。不过,台西地区虽然都是外地人,但来自不同的城市,都有着深刻的地域黑情节,所以这一地区很不团结。

林爽文是福建漳州人,所以漳州人支持他,其他地方的人反对他。而柴大纪死守的诸罗县一带,是以广东籍的客家人居多,所以这一带百姓是支持【关府】的。

而且就算是都是福建人,漳州人和泉州人也不和。等于林爽文事件造成了【抬弯】大乱斗,失去了秩序。

那这个事跟和珅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大了。当时【抬弯】归福建省管,福建省是和珅的势力范围,上至总督下至知县都有和珅的人。

当时的闽浙总督是雅德,跟和珅一样是正红旗出身。雅德对【抬弯】地区的乱斗毫无办法,处理失当,被朝廷革职。乾隆帝调云贵总督富冈赶赴闽浙担任总督,诏书下了之后,和珅却推荐他的党羽常青担任闽浙总督,常青有什么本事不重要,重要的是和珅收了常青的钱,就要为客户负责。乾隆帝听了和珅的话,又下旨让富冈回去接着干云贵总督,常青上任闽浙总督。

常青七十多了,他想当总督是为了捞钱,所以他自己肯定不去【抬弯】,只派了水师提督黄仕简和陆路提督任承恩带兵去【抬弯】平叛。

常青派的这俩人可有来头了,黄仕简的爷爷是黄梧,黄梧早期的领导是郑成功。他们黄家是清代贵族,世袭海澄公。为什么黄家人这么受宠?当年康熙朝圈界禁海的毒计就是黄梧提出的。

黄仕简这次出征按说也没问题,他懂业务,会用兵。但是,黄仕简正病着呢,站都站不利索,得拄着拐棍勉强站起来。任承恩就不一样了,他是侍卫出身,素不知兵。他爸爸征战大小金川战死,乾隆帝看在“烈属”的份上,才让任承恩当的【军关】。

俩人仓促到【抬弯】,黄仕简就地养病,任承恩畏敌观望。柴大纪盼来的俩提督大人都不给力,内心升腾了一阵绝望。

不提别的,好歹柴大纪也是和珅的人,自己人都不救自己人,这可咋整。北京那头乾隆帝也着急啊,下旨斥责总督常青,说这俩提督不给力,责令常青亲自去【抬弯】督战。

常青硬着头皮去了【抬弯】,然后住进了【抬弯】府当宅男。林爽文的起义不仅没有被扑灭,而且天地会南路扛把子庄大田也反了。

消息传回京城,乾隆帝一方面嘉奖柴大纪公忠体国,加封柴大纪为太子少保、一等忠勇伯。为了嘉奖诸罗县百姓,乾隆帝改诸罗县为嘉义县。同时乾隆帝体恤前线将士,上谕柴大纪如果感觉守不住城,可以弃城而走。但是柴大纪坚持死守,就是不退。另一方面,乾隆也不指望这帮废物能解决问题了。他还有张王牌,当年的贪污犯李侍尧被乾隆帝封为闽浙总督,去总览全局。

李侍尧赴任,借了两广的兵马,又调了浙江的军队,让福州将军恒瑞和提督蓝元枚一起救援【抬弯】。并命令常青死守【抬弯】府,不可失陷。

其实李侍尧一辈子也没少打仗,但这次指挥这么一个小小的平叛战斗,却大大的开阔了他的眼界。他是没想到,恒瑞这样的高级将领,带领的还是福建的驻防八旗兵,结果到了【抬弯】跟黄仕简、任承恩没区别,一直观望,不敢打仗。蓝元枚倒是敢打,但他也是带病出征,没多久病死了。再看那位和珅的党羽常青,居然每天以泪洗面,不敢交战。

李侍尧作为当时前线最高【指挥关】,责令常青必须出战。结果热闹大了,老头骑着马到了前线,当地百姓很信任这位前总督,觉得这老头一定懂业务,要不能当总督吗?这也是自古以来中国人【关】崇拜的一种常态,总觉得一个人【关】越大,能力就越强。百姓带着酒食犒军,常青带兵平叛。其实也不用常青冲锋陷阵,他就在阵前观战就行。结果两军刚一交锋,常青居然抖成一团,手里的马鞭就掉地上了。

要是光在那发抖,或许还能保留一丢丢朝廷体面,就说自己帕金森犯了也未尝不可。但是下一秒,常老大居然策马逃遁,那架势根本不像七十多的人。你说跑就跑吧,这位老大人居然边跑边失声大喊:“贼砍老子头矣!”

这一下百姓看呆了,朝廷的一品大员就这德性?那还是投奔林爽文或庄大田吧。这样一来,李侍尧就郁闷了。他不断往【抬弯】添兵,大概连上当地驻军,清军在台好不容易约有一万来人了。而天地会经此一役,人数迅速发展到了十几万人。除了柴大纪死守之外,其余清军都不敢交战。要是没有大炮,估计【抬弯】府都被攻破了。

常青打仗不行,写小说绝对是把好手。他给朝廷写奏章,说贼人精通异术,法力无边,所以他打不过,请求朝廷继续添兵。

具体奏章原文我没看到,可能常青是说天地会林爽文带个天外流星打造的盾牌,坚硬无比。庄大田一身战甲,有通天彻地之能。其他人有的皮肤墨绿,力大无穷。有的拿个大锤,可以召唤闪电。有的长了翅膀,有的胳膊是铁的,有的能变大变小,有的法术可以瞬间传送。

总之,这奏章乾隆帝看了之后忍不住催更,福康安看了都想投资排戏,海兰察看了想要一款林爽文同款盾牌。

看上去【抬弯】形式危机,但和珅乐坏了。一个邪恶的计划,在他脑海中完成。和珅上奏乾隆皇帝,说【抬弯】林爽文造反,声势浩大,必须朝廷动用精锐大军才能剿灭,而且五星级推荐福康安挂帅。乾隆帝偏听偏信,点了福康安为主将,海兰察为副将。这时候和珅又说林爽文虚张声势,既然朝廷派了这么强的武将组合平叛,那么点八千兵丁足够用了。

福康安和海兰察都是懂业务的,作为业内人士,带八千职业军人去平林爽文那些业余军事爱好者,那是绰绰有余。但是,和珅负责后勤,福康安就难以得到应有的支持。要点粮饷什么的,和珅那是一拖再拖。福康安知道这是和珅在整他,但也无可奈何。

乾隆帝明发上谕,愣说福康安大将军带了十万大军打林爽文。而且福康安登陆的时候,多布置疑兵和疑船,把天地会的人吓得不轻。

福康安之前是陕甘总督,这次带的几千人都是西北久经战阵的职业军人,海兰察本身就是领侍卫内大臣,这次带的人多数是正儿八经的八旗劲旅和大内侍卫。

天地会虽然惧怕清军人多,但打过那么多次仗,也知道清军野战就是废物。所以海兰察刚登陆的时候,就跟天地会开展了一场遭遇战。海兰察的人厉害着呢,这些骑兵弓马娴熟,小箭嗖嗖一射,天地会众人纷纷倒地。

这没办法,职业八旗军打老毛子未必靠谱,但打老百姓那就当玩。受的训练不一样,战斗力不在一个档次上。天地会众人大惊失色,喊着”是何老骑兵,强壮乃尔?”就跑了。

但经过海兰察这次遭遇战,老海恍然大悟,说天地会众人“此一群犬耳,何畏之有?”福康安本来还有点信了常青的奏章,但见海兰察轻松取胜,也放开手脚进军。福康安一路杀到嘉义县城下,解了柴大纪之围。嘉义县百姓喜迎福康安将军来救命,城门一打来,福康安都感动坏了。嘉义县军民死守,人人脸上有菜色,可见被围困的十分艰苦,但这次嘉义县百姓自发给柴大纪捐粮食,这也是清史上罕见的军民合作。百姓们对福康安的到来有喜有悲,高兴的是福康安终于来了,难过的是来的太晚了。

然后,事大了。

福康安是钦差大臣,柴大纪见了福康安得规规矩矩行君臣礼。说通俗点,柴大纪得把福康安当祖宗供着才行。结果柴大纪仗着有功,而且后台是和珅,所以跟福康安寒暄几句,就没下文了。等于柴大纪就好比跟福康安说一句“谢了哥们”就完事了。而且柴大纪继续驻守嘉义县,根本不受福康安调遣。

福康安气极了,他在京城被和珅欺负,到了【抬弯】连小小的柴大纪都不把他放在眼里,这还了得?

于是福康安一道奏章发往京城,状告柴大纪平日里不训练士兵,而让部下开赌场、妓院,贩卖私盐,收保护费。【抬弯】的民变,完全是柴大纪胡闹贪腐搞出来的,理应办了柴大纪。

这就是福康安给乾隆帝出难题了,因为乾隆帝刚刚表彰了柴大纪,怎么好接着处罚柴大纪呢?这不等于说乾隆帝瞎了狗眼,居然之前提拔了罪臣。

所以乾隆帝语重心长的给福康安下了批示,说之前【抬弯】局势危急,柴大纪独自坚持。朕都让他撤退,柴大纪还死守不退,朕也为之感动。柴大纪前者上奏,说贼人有火器攻城。如今爱卿击败叛军,也上奏缴获大量火器,足见柴大纪之前没有说谎。朕估计柴大纪有对爱卿无礼之举,但看在朕的面子上,爱卿别跟他计较。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按说福康安该差不多得了。但是这事没完,福康安继续用战事来逼迫乾隆帝,再度上表弹劾柴大纪及其党羽谎报战功,守住嘉义县的是嘉义县百姓,不是柴大纪。柴大纪只会添乱,其罪当诛。

乾隆帝一看福康安简直是双标小王子,只揪住柴大纪不放,但对畏敌如虎的福州将军恒瑞却百般包庇,分明是有私心。

福康安不管这么多,和珅的人他绝不放过,恒瑞是他家亲戚那就坚决保护。柴大纪死守嘉义县也是罪不容诛,恒瑞畏敌怯战却成了在下很大一盘棋。但是,乾隆帝是职业皇帝,他不会去公正裁决是非曲直,而是要为了屁股底下的龙椅权衡利弊。海兰察绝对支持福康安,李侍尧估计也想起了当初和珅查办他的仇怨,于是也上表弹劾柴大纪。负责修缮城墙的侍郎德成也凑热闹,弹劾柴大纪。

乾隆帝也算是看明白了,只要他一日不办柴大纪,【抬弯】的战事就一日停不了。而且这个活除了福康安还没别人能干,总不能一下把福康安、海兰察、李侍尧都换了吧。乾隆帝觉得为了和珅、柴大纪多花那么多军饷也不划算,于是乾隆帝还是同意福康安抓了柴大纪,押赴京城问斩。

柴大纪到死都不认罪,京中【关员】也大多认为柴大纪是冤枉的,私下指责福康安的气量不如其父傅恒。福康安胆敢逼迫乾隆皇帝杀柴大纪,也有他的资本。柴大纪一死,福康安迅速出兵,与海兰察精诚配合,活捉林爽文,击杀庄大田,平定【抬弯】天地会之乱。然后福康安制定了详细的善后方案,也得到了乾隆帝的认可。

这样一场叛乱,福康安带了八千兵丁就平定了。不过就这点事,居然搞了一年多才结束战争。所以事后虽然乾隆帝给了福康安很高的荣誉,却把他留在了闽浙总督的位置上,没让他回京。

对于和珅来说,原本他是想通过这个战争去整福康安和海兰察。没想到这一战之后,不仅没有整死福康安和海兰察,这俩人还都穿上了四团龙补服,绘像紫光阁。虽然和珅也因此封了三等忠襄伯,却损失了柴大纪,偷鸡不成蚀筐米,赔大发了。还有那个小说家常青,也被福康安逮捕押送京城。常青有钱啊,又花了大把的银子给和珅。和珅为之求情,常青不仅没有治罪,还当了礼部尚书。

和珅整治阿桂很成功,整治福康安很不成功,所以下一步和珅的重点还是要对付福康安。那么和珅与福康安这个级别的对手谁胜谁负?我们下次再讲。

西山十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