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浒】37、先分析下曾头市事件的大背景

 笑谈中 2020-11-05

曾头市篇·先捋捋关系

说到曾头市,我们得先知道什么是曾头市。这里的“市”不是城市的意思,指的是商业街,跟快活林是一个性质。

其实在古代,“市”在我们传统的行政单位中,就是个非正式单位。而“城市”一词出现得比较晚。闲着也是闲着,简述下中国的城市历史。最早啊,人们聚居在一起,出于防卫的原因,给人们聚居的地方修了城墙。这时候,这样的一个地理单位,就叫城。传说中最早建墙的那位大人物,就是禹的爸爸:鲧。

当然了,这时候的城,防卫的是贵族阶层。后来呢,附属于贵族的人民也需要防卫,于是在城外再修一圈墙,这圈墙叫郭。于是,就有了城郭。一些重要的城郭呢,出于防御的升级,又在郭外挖了护城河。这样的城,就叫城池。

传说颛顼帝时代,祝融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交易问题,规定大家拿出剩余物资来交换的场地就定在水井旁边。这个交易场所,就叫市。因为围着井交易,所以这种地理单位就叫市井。

有的时候,有些城要驻扎一支部队防御,这样的城就叫城镇。你看清代的总兵,也叫总镇。

那么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的职能普遍有了交易这个活动,这才有了城市。当城普遍具备交易职能,也是宋以后的事了。开放通商口岸之前,真正商品经济有一定的发展,就是明清时期的事了。

所以一直以来,在中国提到县,那是大的行政单位。提到市,那就是商业街。包括今天的日本,县也比市大。

因此呢,《水浒传》中的曾头市,意思其实就是曾家罩着的商业区。弄个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能知道曾头市跟祝家庄完全是俩概念。祝朝奉是民兵司令,曾家是黑道老大。水浒中黑帮和土匪的最明显的分界线是和官府的关系,土匪是被官府围剿的对象,主要经济来源是抢劫。黑帮是有官府撑腰的社团,主要经济收入是收保护费和商业活动。曾家就是和蒋门神一个性质的黑帮。

那么曾头市在哪?网络普遍说在济州。这就滑天下之大稽,段景住从北方往南走去梁山,中途路过曾头市马被抢了。所以就算蒙,蒙个东平、东昌,都比济州靠谱。书中明言,曾头市在凌州西南。凌州是个困扰了我很久的地名,我查遍了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里从秦朝到清朝的所有地图,居然没有凌州这个地名。根据《关胜降水火二将》那一节,我们知道单廷圭、魏定国从凌州战败退守陵县,可见凌州应该离陵县不远。今天的陵县,在元代叫陵州。因此,我认为凌州就是陵州的错别字版本。曾头市在凌州西南,其位置就应该在今天山东德州陵县和平原县之间。这个位置,正好是从北方到梁山的必经之路。

弄清楚曾头市的性质和位置。我就可以了解一下这个黑帮的基本信息,曾头市的老大叫曾弄,人称曾长者。老曾生了五个儿子,分别叫曾涂、曾参、曾索、曾魁、曾升,号称曾家五虎。这爷几个是原是金国人,后来加入了宋国国籍。成了宋国人后的曾家,诗书礼仪没学会,欺行霸市勾结官府却很精通,混黑道的水平远远高于青州三山和揭阳岭三霸。一个敢在商业区聚集七千人马的大型社团,深受官府待见,这点很了不起。

曾家兴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曾长者十分重视对儿子们的教育,之所以他的儿子们成了五虎不是五猫,关键是他给孩子们请了两个很厉害的老师,班主任是大名鼎鼎的史文恭,副班主任是苏定。

曾头市是个新兴社团,为了在道上立足,曾家开始了疯狂的炒作,炒作手法就是现在十分流行的借名人炒作自己。在山东地界上,梁山不是最有名吗?那就骂梁山。事实证明骂人是可以出名的,关键是看你骂谁。谁有名骂谁,所以今天很多人都是靠骂名人出名的。

那么曾头市不怕梁山报复吗?不怕,因为除了自身实力很强之外,曾头市离梁山比较远。在与曾头市开战之前,梁山最远的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也就是打青州,前提是青州城已被城外三个山头给围了。至于去华州,不是去打仗,多半是去搞劫狱,遇不见宿元景那次也没戏。去江州也就是百十号人混进去作案。

曾头市的人不怕偷袭,头头们武功都不弱,周围没有别的社团,而且和凌州府的关系很好。所以他们判断梁山不会这么远距离进行军事打击,就算来,自己也搞的定。

捋完曾头市,咱再来捋一捋梁山。在与曾头市冲突前夕,梁山十分兴旺。在宋江和吴用的打理下,梁山面貌焕然一新,实力增长之快,令人咂舌。从一个扫荡村庄都很费劲的土匪窝,变成了能攻城掠地,甚至劫持太尉的大型武装割据集团。宋江一跃成为大宋黑道上的教父级人物。

随着梁山日益壮大,宋江名声日盛,梁山老大晁盖逐渐成了边缘人物,甚至晁盖在江湖上的名望,还不及当初在东溪村大,掉粉极快。晁盖是心眼实,但并不傻。如今的这种局面,他是不能容忍的。晁盖、宋江、吴用之间的关系,也是逐渐发生变化的。

想当初,晁盖和吴用是发小,光屁股一起长大。晁盖真心拿吴用当兄弟,对吴用没有任何秘密。但吴用从来都没真心拿晁盖当过兄弟。可能从小家庭条件过于悬殊,吴用这个苦日子过惯的人,打心眼里瞧不上晁盖这样的地主家庭出身。吴用自幼努力读书,却考不上举人。考不上举人的秀才们,一般都是俩主流的出路,或者像宋江那样当个小吏,或者像吴用这样当个老师,极少数的像王伦那样混黑道。

考不上举人对吴用的打击很大,因为唯一改变自己命运的道路被堵死了。吴用只能窝在村里当个民办教师,偶尔去晁盖那混点钱。像吴用这种工于心计的人,是瞧不上晁盖这样的实诚人的。在吴用看来,晁盖就是傻。当刘唐找晁盖商量劫道的时候,晁盖原本打不定主意,但是吴用拍板说这事能干,晁盖才决定干这一票。吴用这才把自己的死党阮氏三雄介绍给晁盖。很难想象俩光屁股长大的发小,这三十多年来,晁盖的朋友亲戚吴用都认识,吴用的好朋友阮氏三雄晁盖居然没见过。而且还是阮氏三雄十分仰慕晁盖的情况下,吴用从不为之引荐。吴用和晁盖的关系,可见一斑。

吴用瞧不上晁盖,更瞧不起阮氏哥仨,对于吴用来说,就这些人的脑瓜子,谁不利用谁遗憾。上了梁山之后,吴用对晁盖越来越失望。晁盖完全是拿经营自己农庄的经验经营梁山,他家农庄怎么搞,跟吴用都没关系,如今的梁山不一样,吴用是其中一员,稍有差池,便万劫不复。因此吴用反晁盖是早晚的事,但是吴用自问没能力当老大。在宋江出现之前,吴用也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晁盖和吴用,只是单方面的兄弟关系。

再说宋江和晁盖,这哥俩在郓城时,宋江真拿晁盖当好兄弟。宋江听说何涛要抓晁盖时,宋江心里首先想的是:“晁盖是我心腹弟兄。他如今犯了弥天之罪,我不救他时,捕获将去,性命便休了。(原文)”这不是虚情假意,宋江不会自己骗自己。但是晁盖对宋江的感情,都比不上跟雷横、朱仝的关系,他根本不拿宋江当兄弟。

原因很简单,宋江是官府的人,与之结交绝不是因为兄弟感情,大家互相利用罢了。而且晁盖欣赏的是武功高强的好汉,因此可能对雷横和朱仝的印象还好点,宋江就差点了。

吴用的功夫其实不错,善于玩“星云锁链”,一招能隔开拼命的刘唐和雷横,是个练家子。宋江惨点,除了阎婆惜,没见他战胜过任何人。因此晁盖未必瞧得起宋江,这就是为什么当地很少有人知道晁盖和宋江是朋友。

晁盖认识刘唐之后,想到的是和自己的好兄弟吴用商议这事,自始至终没想过宋江。当宋江冒死来报信的时候,不明宋江来意的晁盖称他“押司”,当听见宋江是来救自己时,晁盖忙改口叫“兄弟”。自此之后,宋江、晁盖,真的是互相拿对方当兄弟。人走茶凉的事太多了,宋江作为官府的人能冒着生命危险来救自己,让晁盖打心眼里感动。

上了梁山的晁盖,始终念念不忘的是宋江、朱仝救自己的恩情,提也没提雷横。原因就是朱仝耍鸡贼,私放晁盖的时候还补了一句“我怕雷横不放你”。

晁盖想报恩,这时候,吴用揽过来这个活,要帮晁盖完成心愿。吴用的动机当然不单纯,他让土匪特征最明显的刘唐带着黄金来找宋江。前面我曾说过,这是最坑人的办法。你派个脸上没胎记的行不行?只给白银不给黄金行不行?吴用其实想的很简单,让家里有钱的宋江和朱仝坐牢,梁山大军再去劫牢,顺便把这哥俩的家产弄上山,解决梁山当时的经济危机。可吴用万万没想到,自己不孤单,宋江是个和自己一样聪明的人,

宋江第一时间察觉的其中的奥妙,三言两语打发走了刘唐,并叮嘱道:“贤弟保重,再不可来。(原文)”。但是此时,宋江认为阴谋的始作俑者是晁盖,他开始怨恨晁盖,自己拿他当兄弟,他居然来害自己。心里想的是:

“早是没做公的看见,争些儿惹出一场大事来!(原文)”、“那晁盖倒去落了草,直如此大弄!(原文)”

可恰恰就是这个事件,让宋江不得不杀人逃难,这是吴用和宋江都始料未及的。

都说宋江会武功,可就动过这一次手,用一把匕首砍了阎婆惜的脑袋。这是个高难度动作,一般人还真办不了,可见宋江当时真的是怒杀阎婆惜。服刑的路上,路过梁山的宋江甚至都不想见晁盖一面,逼不得已上了梁山,冷冷几句话就要走,弄得晁盖很不解,问道:“直如此忙?(原文)”一顿饭没吃完,宋江依然几次三番要走,可见此时的宋江,见都不想见晁盖。

晁盖呢,本着感恩的心,硬是放下身段留了宋江一天。对于宋江来说,丢了自己的身份地位还不是最可恨的,可恨的是在此之后,宋江一次次在生死线上徘徊,在清风山上差点变成醒酒汤,在清风寨里成了刘高嘴里的匪首郓城虎,在揭阳岭上被三霸争着追杀,吃个鱼还差点拉稀拉死。宋江郁闷,他认为这一切都是败晁盖所赐,因此写下了“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直到晁盖亲自带百十号打手,大老远从梁山来救自己,宋江才对晁盖有改观,而且经过多次和吴用的合作,宋江完全相信之前的阴谋,都不是晁盖搞的。本来可以重归于好的弟兄俩,恰恰是因为同在一个屋檐下,不得不貌合神离。宋江也看不上晁盖农庄式的经营,自己有实力、有人头、有军功,因此直接越过晁盖搞人事安排,一次两次行,总这样,晁盖对宋江也渐渐不满。

总的来说,郓城县的宋江拿晁盖当兄弟,晁盖不拿宋江当兄弟。报信后的晁、宋互相拿对方当兄弟。短暂的蜜月期,刘唐下山送金子那出,让宋江不拿晁盖当兄弟。上了梁山的宋江,逐渐对晁盖尽释前嫌,但是由于宋江的功高震主,晁盖又渐渐不拿宋江当兄弟。这俩人,注定是冤家。

最后一个要捋清楚的,是吴用和宋江的关系。这俩人第一次见面是宋江去给晁盖报信的时候。之前俩人不认识,宋江只知道吴用是晁盖的朋友,吴用只知道宋江是官府的人,有钱。对于宋江冒死报信这事,吴用倒没多放在心上。吴用是个孤独的人,三十多年没遇上一个知心的朋友。

原因很简单,吴用是那时候、那个地点少有的聪明人。不仅聪明,还文武双全,胸中所学甚广,除了法术和艺术之外,他基本都很精通。而他生存的环境,注定要和农民与武夫为伍,在这里面想找个让吴用钦佩的,根本没有,甚至能一起玩耍的都没有。由于段位不同,他说的,别人也听不懂。所以吴用眼里的苍生都是脑子缺弦的,都是可以利用的。

直到他遇见了宋江,几次用计,都害不了他。吴用发现,这世上是有能人的。因此在宋江发配江州的路上,再一次让吴用的计划落空的宋江,让吴用肃然起敬,从此收起了迫害宋江的念头。不明所以的花荣要给宋江开枷,宋江说:“此是国家法度,如何敢擅动?”吴用心领神会:“我知兄长的意了。这个容易,只不留兄长在山寨便了。”宋江赶紧说:“只有先生便知道宋江的意。”这俩人简直就是在对暗号,但是这种高段位的对话,只有智力相当的人之间才能交流,你跟李逵说这个,他不懂。

上梁山之后的宋江,通过祝家庄一战,和吴用结成了同盟,在以后的日子里,吴用对宋江说的话,百分百支持,对晁盖说的话,几乎都反对。因此吴用和宋江,是阴谋的开始,惺惺相惜的过程,终于成为了知己好基友。

理清楚这些,我们才能对曾头市的若干问题,有个清晰的认识。

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

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