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甄英莲,她没有一个好父亲?

 珍爱红楼梦 2020-11-06


文/张冬帆

《红楼梦》开篇讲了一个隐士甄士隐失女后出家的故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人生在世,是不可能彻底的归隐的。所谓处红尘之中,做红尘之事,如果一点人情世故不懂,只会连累后代。如果甄士隐是个清醒一点的人呢,不会在元宵节只让霍启这个大男人带女儿英莲去看花灯。

在元宵节,女人应该是可以上街的,要不然,不会有什么“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之类的词。既然女人可以上街,让个丫头和霍启带着英莲出去就是,比如娇杏,心机又重,做事估计可靠。一个大男人,带一个小姑娘在闹市里,不丢就怪了。

另外,甄士隐也只知道娇养女儿,一个孩子,四、五岁了,家长居然不让她明白自己仙乡何处,父母为谁,我邻家两周半,就把家庭地址,父母姓名,电话号码牢记于心了。

如果甄英莲一直牢牢记着家乡籍贯,不会在门子好心询问时说不知道。一个孩子,陡然间失去了父母,再被恐吓,打骂,是不会忘了家人姓名的。关键是,父母有没有提前告诉她。这点常识都没有,丢孩子,只是迟早的事。

孩子丢了,即使找不到,总有一点点线索吧,结果却是:“一并连音响皆无“,由此可见,甄士隐太懒与人交往了,整条街就没有几个认识他女儿的人。这么个大活人,闹市上被人抱走,不会连一个人也没看见。如果好多人认识英莲,当时就能把孩子救回来,或者提供拐子的方向也行,估计没几个人认识英莲,所以孩子丢的十分蹊跷。

甄士隐家失火,落难后,竟然在无家可归时跑到岳父家来,也真看出这人交往能力不咋样。整个故事中,就接济了一个贾雨村,可人家奸雄的心中念念不忘的是人家的风尘知己——娇杏,知道他丢了女儿,出了家,也只不过唏嘘了事。可见甄士隐认人不准,这种真小人,不交也罢。


甄士隐在未落难时,有严老爷来拜,可看出他的清高、才学也是能令人欣赏的,只是遭难后,什么严老爷之类的人,再没露过面,插过嘴。人生在世,知己有几人便可,不必太多,可惜,甄士隐竟然一个都没有,真是枉其空读一世诗书啊。

到最后出家时,他说:“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也看出他没有顿悟.人生就是场戏,任何人演的都是自己,利益的来来往往,人情的交交换换,都只是为了活着,有人蝇营苟苟,有人磊磊落落,谁有谁的活法,无需他人置喙。

只是企图做隐士的人,看到甄士隐的遭遇后,估计会清醒一点的活着,会不那么执着清雅,会允许自己在浮世中慢慢长成,会以一种精明的处世态度教育子女,最起码,叫他们知道一点人心的险恶,而不只是傻傻的一味娇憨。

他们会教育子女,在遇到坏人时知道呼救,见到好人时知道如何求援。甄士隐自己清白了一生,让女儿如洁白的羔羊般堕入红尘中,手无缚鸡之力,残忍的任人宰割,英莲的命运坎坷,自在眼前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