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钗,美的极端;黛玉,美的极致

 珍爱红楼梦 2020-11-06


文/曹瑞冬

《红楼梦》中最杰出的的两位女性一个是林黛玉,另外一个便是贾宝钗,他们两个身世遭遇很类似,但却走上了不同的极端。

秦淮八艳中也有两位最杰出的女性一位是柳如是,另外一位便是陈圆圆。 如果说她们代表着《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和薛宝钗,但在不经意间又可以发现柳如是虽然有薛宝钗的能力,但却也同时具备了林黛玉的反叛精神,而陈圆圆的身世命运更加倾向于林黛玉。

薛宝钗和林黛玉作为《红楼梦》全书中的灵魂女性人物,一位是封建社会的反叛者,一位是封建社会的淑女,二者如柳如是和陈圆圆,在性格与精神层面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黛玉的美让人由衷地心疼和爱怜。“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首词中尽现了黛玉迷离、梦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的绝世美丽和超凡气质。黛玉的孤高、纯洁、反叛的精神使其成为所有人心目中一个高不可攀的形象。她的杰出主要是在其不趋炎附势、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但是,她的美。也是一种病态美,更是一种悲剧美。作为曹雪芹最杰出的女性,我们可以看到其内涵、其深邃的灵魂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可是,也正是因为其性格与精神,导致其不为封建社会所相容,最终走向了悲惨的命运。相反,同样是曹雪芹笔下另一位杰出女性的代表,薛宝钗的人生道路是选择了与封建制度共同存亡。

薛宝钗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就是很世故,即很会做人和处世。在贾府这个派系复杂、矛盾重重的大家族中,她一方面抱取“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另一方面,她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和各方面的人保持着一种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关系。

这不能说薛宝钗虚伪,只是薛宝钗展现的是自己不愿意的一面。这样的行为代表的是一种奴性,是封建社会的奴性,宝钗的头脑里浸透了封建主义思想,她是一个忠实地信奉封建道德和封建礼教的淑女。她认为按封建道德规范去做是天经地义的事,是最道德的,所以她很自然地做到了“四德”俱备。

她所维护的始终是封建社会制度,她也曾经认识到官场的腐败,但仍是劝勉宝玉从事仕途经济。她的结局是用尽一生一世的时间来等待一个不会归来的宝玉。同样是悲惨的结局,薛宝钗与林黛玉相比,薛宝钗是已经被封建腐朽思想戕害的女性,而林黛玉是因为被封建思想迫害的反叛女性。


有一种思想,柳如是字号 “蘼芜君” ,而薛宝钗因居蘅芜苑,而号“蘅芜君”,柳如是于明崇祯十四年纳为钱谦益妾后,钱就为她建造绛云楼。

而《红楼梦》中贾宝玉将“怡红院”题为“绛云轩”。后来,薛宝钗当上了“宝二奶奶”,这里自然就成了她的居所。这么多的相似点不可能仅仅是巧合,因此我们可以大胆推测,曹雪芹创作薛宝钗这个人物时,加入了柳如是的影子。

我不得不承认,这样的思维,的确是正确的。但同时,更有一种说法,林黛玉的原型是李香君。我对此表现些许不认同。

李香君是刚烈女性的化身。从《桃花扇》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很多美好的品格,如不畏阉党,坚守矮墙,坚守民族正气与气节,但是,柳如是与李香君乃至其他秦淮七艳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李香君的忠君爱国其目的仍是构建一个封建的社会。而柳如是的思维已经上升到了独立自由的民主启蒙思想层面上。

而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的最大特点一个是爱情,一个是反叛精神。林黛玉是因为与贾宝玉拥有共同的精神指引才能够相互吸引走在一起的。林黛玉的独立自由精神应当与柳如是更加接近。

柳如是与林黛玉,陈圆圆与薛宝钗,在历史的背景下,精神得到了延续,性格得到了延伸。我相信曹雪芹在柳如是和陈圆圆的原型下塑造了林黛玉与薛宝钗不同类的女性形象。

柳如是与林黛玉,陈圆圆与薛宝钗,在历史的背景下,精神得到了延续,性格得到了延伸。我相信曹雪芹在柳如是和陈圆圆的原型下塑造了林黛玉与薛宝钗不同类的女性形象。(作者: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曹瑞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