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亲: 昨天的新闻上说 老城区的平房应该不会再拆了 咱东西城这种老房子老院子太多了 虽然有些大杂院的确需要腾退和改善 但事实上,如果把里里外外都弄利索了 在二环里胡同里能有个家 留住了乡愁,感觉其实也还不错吧 原来小编一到西四,就能注意到这样的一条胡同 牌子特别惹眼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造就了义达里的不同寻常 这条在王府上建起的胡同 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呢? 今天,咱就先聊聊 义达里的百年变迁 🔺义达里胡同的牌子 义达里匾额出自书法家张济新之手,此人曾是张作霖的幕僚,后又是“少帅”张学良的老师。 变迁 王府上建立起来的胡同 “义达里”名字的由来 由“一打”谐音雅化而成 因巷子内有12栋小楼,故称“一打” 🔺义达里胡同外景 这里曾是和硕定亲王府,后来传到贝勒爱新觉罗·毓朗时,人称“朗贝勒府”。毓朗在晚清是显赫的人物,当过步军统领和军机大臣,毓朗的女儿名恒馨,嫁给了荣源,她的女儿即婉容。 婉容是宣统皇帝溥仪的皇后,也是中国的“末代皇后”。大清垮台后,中华民国六年(1917年)以后,毓朗坐吃山空,将贝勒府南部变卖(即今天的二炮招待所一带),北部的房产1928年卖给华比银行。 🔺电影《末代皇帝》剧照 1930年天津巨商韩某购买贝勒府南部,盖起十二座小楼,逐渐形成居民区。并有了义达里、乐群巷、孝贤巷、慈祥巷、福德巷、忠信巷、勤俭巷等7条特色小巷。 🔺义达里胡同-勤俭巷 🔺义达里胡同-乐群巷 🔺义达里胡同-福德巷 指人的福分和德行。 🔺义达里胡同-贤孝巷 预示着贤惠孝顺。 1965年,7条小巷合并,最后统称为“义达里”。 🔺清末义达里原址 王府南侧为三间宫门,门外有一对体型硕大的石狮(后被人买走,安置在南京中山陵前)。二十余米长的照壁及一排座房,内分成三路。中路为五开间绿色瑰璃瓦的银安殿,甬道两旁为五开间的东西翼楼及厢房。载安殿后为三间殿房,俗称小殿,两侧各有配房若千。 小殿之后为五开间的神殿,两旁各有三间耳殿。神殿后面为上下各五间的后罩楼。后罩楼的东西北三面有各自独立的院子西路有北房五间,房后为五开间小方奭形的建筑。建就前有游廊相连。此建就北侧还有一个院落,曾为府中护卫、杂役等人居住。 北京城内称作“里”的地名并不多见 为何义达里被称为胡同呢? 它究竟有何不同? 义达里虽然也被广义的称作“胡同” 但“里”的居住形态与胡同有所不同 位于西四南大街东侧的镶嵌 “义达里”匾额的门楼 是“里”与外联系的唯一通道 ![]() 🔺义达里胡同入口 “里”在城市与住家之间构建了半私密的空间区域,而胡同则在城市与住家之间构建了半公共的空间区域。“里”在城市与住家之间增加了一个由公共到私密过渡的空间层级。 ![]() 🔺义达里胡同内景 ![]() 🔺义达里院落图 ![]() 🔺义达里七巷 “里”内除了宽3米到4米的镜向“F”型的主巷,其余均为宽约2米的支巷,支巷大致由五条相互平行的东西向尽端支巷和一条东西向连接支巷、一条南北向连接支巷组成。这样的格局决定了“里”的封闭性和私密性,给予“里”内的居民很强的领域感、归属感与安全感。 在这些老胡同名称中聚集着 “孝”“贤”“慈祥”“福”“德” “忠信”“勤俭”“乐群”“义达”称谓 这些名称背后蕴藏着百姓们对伦理道德 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而如今走进义达里 第一个感觉就是,利落! 胡同的边边角角,都被“捯饬”得特别利落 看着令人心里特别舒坦 居民屋子里住得怎么样? 小编当然进不去啦 不过小编路过一户人家门口的时候 门外的八哥儿还跟小编说话呢 家雀儿也正聚过来啄米吃 门口还有石狮子系着红绸子 相信住在这里面的感觉应该不会差吧! 从清末至今 义达里不仅象征着时代的变迁 更承载着一代代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而离义达里不远的砖塔胡同 此前已经确定开启申请式腾退了 不知道腾退后将如何亮相 其实西四这一片儿的胡同 可以说都特别有西城的味儿 ![]() ![]() ![]() ![]() 西四二友居包子铺 ![]() ![]() ![]() ![]() ![]() ![]() ![]() ![]() ![]() ![]() ![]() 2014年的西四路口 ![]() 历史的年轮在不断前进 塌了墙、脱了漆 百十年的王府大院 旧人去了新人留 变的 是砖瓦结构的建筑 不变的 是沉淀下来的朴身素心 部分图片来源于:小编实拍、厚德东方、@文明西城及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 “伪装”成共有产权的商品房?!小编到现场转了转,这配置有点偏心眼儿了… ■说明:本文由家住东西城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部分信息整理自:青春西城、老北京城 ■商务合作微信:jiasupao2014 关注家住东西城! 看东西城大事小情,搜家周边吃喝玩乐! ======= 东西城的邻友圈!======= 长按二维码,点击“识别...”即可关注 商务微信:jiasupao20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