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62年反击战:印军戏谑对手是娃娃兵,结果指挥官被当场击毙

 WarOH协虎 2020-11-06

无需怀疑,一个人的强韧得益于环境的磨练,也是这个原因,20世纪相当长的一段风起云涌的岁月里,我们看到英雄们耀目的身影喷薄而出。那个大时代创造了他们,他们的事迹也是最值得记叙的。

我记得欧洲有个叫茨威格的作家写过一本题名《群星闪耀时》的书,书中记载了他们西方世界十几个平凡或者不平凡的人物,他们可能只是在西方历史中登场过片刻,但在那一瞬间发出了自身的光芒。对于中国来说,我觉得庞国兴正是这样一个人物,而且是更加勇猛无畏的存在。

1962年反击战:印军戏谑对手是娃娃兵,结果指挥官被当场击毙

▲庞国兴

一、战场上初露锋芒

1962年10月,来自陕西省贫穷农家的22岁青年庞国兴,走上了对印反击战的战场。他所在的九连,在袭击西山口印军的任务中担任先锋。

侵占此地的除了一个炮兵团,还有印度步兵4师第1第2营,素称王牌部队。这批印度军人曾经在二次大战的时候随英国军队上过北非战场,和当时称霸欧洲的纳粹德国军队交过手。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点,让他们对自己的作战能力充满自信。在中国军队中有着不少如庞国兴般初上战场的士兵,所以印方声称自己将轻而易举地战胜这些"娃娃兵"们。

1962年反击战:印军戏谑对手是娃娃兵,结果指挥官被当场击毙

就在印军以为眼前的所谓"娃娃兵"无法对自己构成威胁的时候,18日晨,九连迅速攻克了印军严密驻防的西山口前方的高地。

中国军队迅猛的进击一下把印军打蒙了,列阵在西山口上的印度军人急忙向登陆高地的中国军人发射榴弹。其似乎想要用炮火将中国军队笼罩住,重新夺回高地,炮弹的轰炸声顿时四起。就在这紧张对弈的时刻,西山口上发射的榴弹炮突然停下了。

九连的战士们迅速消灭了高地上的剩余敌人,随后他们面面相觑,西山口上的印军,方才被人迅速地打掉了!而出手的正是庞国兴和战友王世军、冉福林,其实庞国兴可不是一般的战场新手。

1962年反击战:印军戏谑对手是娃娃兵,结果指挥官被当场击毙

二、两军之差异

早在登上战场前,庞国兴已经是队伍中的神枪手,而且有着超过50米的投掷手榴弹纪录,曾立过两个三等功。一身本领的他是踌躇满志地登上战场。在先前突袭高地的时候,他和王世军率先登顶,并随后和冉福林追击着逃跑的印军,一路作战来到了西山口上。在他们的突击下,炮阵上的敌人丢下武器拔腿逃跑了。三人占领炮阵,之后,爬上高坡视察敌情,对敌方另一个榴弹炮炮阵发动攻击,一口气占领了第二个炮阵。

有这么一种说法,解放军步兵作战能力的巅峰在60年代前后,经历过朝鲜战争的作战经验融汇进了部队中,再加之完善的武器配备使军队的战斗力更胜于前,对印反击战正是一次很好的验证,多次战斗中。

1962年反击战:印军戏谑对手是娃娃兵,结果指挥官被当场击毙

首先,中国军队在武器上对对手形成了压制。比如在轻武器上,中国军人的56式冲锋枪、56式半自动步枪除了有效射程稍逊,在射速和精准度上都要强于印军主要配备的斯登冲锋枪、斯特林冲锋枪及李·恩菲尔德系列步枪。因而,有时以寡敌众的时候,火力依然能强于敌人。

1962年反击战:印军戏谑对手是娃娃兵,结果指挥官被当场击毙

▲手持斯登冲锋枪的士兵

其次,通过实际的战斗,也可以看出中国军人的兵员素质和战斗意志远在对手之上。庞国兴三人组游走于敌阵,两次突袭榴弹炮炮阵机敏且大胆。而敌人不止防卫疏漏,遇袭受挫后,马上丢弃武器逃离交战地点。可以说两军之间差距明显。

装备着一把56式半自动步枪和两把56式冲锋枪,因脱离连队而失去联系的三人,决定以庞国兴为组长,继续深入敌境。以三名孤兵,闯荡于布置有重火力的敌人阵地,明显危险重重,其是否还能全身而退让人捏足了一把汗。

三、面对危机,深入敌境

当三人组夺取了第二个炮阵,在山丘上视察敌情,准备继续战斗的时候,大量敌军发现并向他们杀了过来。三人只能暂时放弃作战计划,退入附近的森林中。

经过先前的战斗,现在天已经全亮了,饥肠辘辘的三人组一边行军,一边讨论着当下的情况。虽然他们孤兵深入处于险境,但决定主动进击:如果遇到落单的敌人就直接干掉对方,如果对方人数众多,则和他们打游击。

1962年反击战:印军戏谑对手是娃娃兵,结果指挥官被当场击毙

▲庞国兴三人组

要主动进攻就需要离开藏身的地方,稍作休整他们回到了交火地区,而这一出击很快便遇到了本次行动的最后立功机会。

出了森林后,他们看到公路旁有敌营,即以分散队形向敌人的方向移动。在有惊无险的击毙了埋伏在森林里的敌人哨兵后,他们发现西山顶上的印军正在跟中方交火。接下来,庞国兴又如之前的战斗一样,举枪击毙了敌方阵地上的指挥官;使正在作战的印军阵脚大乱。之后,在庞国兴的调动下,三人组从后方发动袭击,迅速攻占了高地。

在另一边,战友们惊讶地看到突然涌现并击溃敌军的三人,正在高地上向他们挥舞着军帽。至此,三人组深入敌境15公里、作战5次、毙敌7人的孤军行动圆满落下序幕。

1962年反击战:印军戏谑对手是娃娃兵,结果指挥官被当场击毙

对印反击战战场上,中国军人有过许多精彩的作战场面,庞国兴三人组的事迹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这可能是因为其既侧面体现了国人作为战士时的作战风采,也以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彪悍行径,让人们在远离战争的年代里依然升起遐想。

正如前文所说,我们的心中需要这么一些前行者来激励。他们或是不平凡,也或是平凡。学习庞国兴的英勇无畏,向他的机敏看齐,未来的我们,将不再畏惧披荆斩棘。

参考文章:

1、《九十三事述征程第七十七集:对印反击战的孤胆英雄》,中华英烈网

2、《中印轻武器比较系列篇》,东方新观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