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季牡丹选购要注意,栽种要及时,看到花苞别高兴,有几点要注意

 养花交流V 2020-11-06

如果想要在家里栽培牡丹花,那这个秋天就不要再错过了,牡丹花是特别适合在秋季天气凉爽之后进行栽种,在春暖之后就不要再买裸根的牡丹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句俗话,叫:春分栽种牡丹,到死不开花。

当然并不是说,在春天就不能买牡丹花了,在春节前后,我们就可以直接在花市或花店购买那些已经用花盆种好的牡丹花,有些甚至带花苞或已经在开花的。

1、幼苗开花别高兴

牡丹花还有一个特性,那就是只要有花芽孕育出来,那它就会想尽办法养花都正常开放,即便是烂根了,植株没有养分了,牡丹花也是不管的,有时候一些太弱的牡丹花,开完花之后,就会出现黄叶,甚至植株萎缩的情况,就是由于养分不足引起的(牡丹植株长势不好,被让它开花,即便开了也要掐掉)。

如果在秋季栽种的牡丹花,到了冬季的时候,养在室内温暖的地方,或者养在温棚里,牡丹花就会提早发芽,这个时候就要谨慎了。在冬季如果没有寒冷的温度让牡丹花得到很好的休眠,就会让牡丹花提早发芽,甚至会长出较大的花苞,这个时候发育出来的花苞就要及时掐掉。

当然,要选择在花苞下面的叶子已经长出来的时候,及时将花朵掐掉,这样可以保证牡丹花的幼苗有足够多的叶子进行光合作用。如果牡丹花幼苗的花苞和叶子还长在一起,花苞和叶子之间的间隙没有拉开,那就先不要急着掐。

有一点要告诉大家,就是买来的牡丹花栽种时,第1年长得比较弱的时候不要留花苞,到了第2~3年之后,牡丹花长得足够健壮了,才需要把花苞留下来,当然,在植株长得还不够旺盛的时候,孕育的花苞太多了,也要适当去掉一些,集中保留一两朵花又可以了。

2、选购牡丹有技巧

之前也有一些朋友问过我,能否用播种方法来繁殖牡丹花,那是不太适合新手的,现在我们在正规花店或网店能够买到的牡丹花,都是用嫁接的方法培育出来的,有些是用芍药根嫁接的,还有的是用多年生的牡丹花分株培育出来的,这些都是比较好的观赏牡丹。如果是用种子培育牡丹花,那十有八九是冒牌货,这点大家一定要注意了。

大家在购买牡丹花的时候,特别是在网上购买,要注意选择牡丹花的产地,就比如山东菏泽和河南洛阳这两个地方就是盛产牡丹花的,在网购的时候要选产地是这两个地方的,如果是宿迁或沐阳发货的,买来的牡丹花品种就会比较单一,一般都是开白花的单瓣品种(凤丹牡丹),也可以用来观赏,而且很容易成活,但开出来的花朵就没有那么雍容华贵的,通常都是货不对版的,这类牡丹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一般都是作为砧木,嫁接其他牡丹品种。

将牡丹花的裸根苗买回家之后,一定要及时栽种,如果是地栽养护,要选择地势较高或有坡度的地方栽种。栽培牡丹的土壤要肥沃疏松,要选择一些排水性良好的土壤,可以多准备一些营养土,比如像常见的堆肥土,添加多一点颗粒比较大的基质,有包括常见的粗椰糠块、煤渣和珍珠岩等,这些透气性和水性比较好的材料添加到土壤中,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避免出现烂根的情况,因为牡丹花的根是肉质型的,它很害怕土壤过度潮湿或积水。

3、养牡丹底肥要足

我们栽种牡丹花的时候,无论是花盆底部,还是地栽时挖出来的洞里,都要多添加一些有机肥作为底肥。牡丹花肯定是比较适合地栽的,盆栽养护肯定养不了很多年。

无论是地栽还是盆栽养护的牡丹花,都要保证土壤肥沃疏松,种好之后可以给它浇透一次生根溶液。牡丹花的根茎买回来之后,就直接用生根溶液浸泡20~30分钟后再重新栽种。如果是盆栽养护牡丹花,那建议选择50厘米直径以上的花盆,花盆的高度一定要达到50~60厘米高以上,才能将牡丹花种好。

4、越冬保护


第1年栽种的牡丹花一定要做好保护工作,特别是在冬季比较寒冷的地方,就比如在我国的秦岭淮河以北,甚至在东北地区,就要在根茎上覆土,就要将大部分的根茎都保护起来,铺上足够厚的覆盖物,就包括常见的稻草秆、干草、泥炭土、破毛毡等,就为了避免根茎被冻伤。在广东、广西等四季温暖的地方,就不适合栽种牡丹了,因为它需要春化才能开花。

5、春夏养护注意

如果是在春节前后买到的盆栽牡丹花,买回家里就先在通风透光处养护3~5天,之后再慢慢见光,逐渐增加光照,后期就可以养在光照充足的地方。

如果是刚买来带花苞的盆栽牡丹花,养护的温度就要保持在10度以上,如果温度过低,花苞会直接枯萎。

养牡丹花要注意控制浇水,浇水不要过度频繁,它毕竟是肉质根植物,根底部有比较细小的毛细根,一旦水多或土壤积水,就很容易导致烂根。每次给它们浇水之前都要等土壤的2/3左右都干了,再及时补充水分。牡丹花是比较耐干旱的,耐涝能力却特别差。

在春夏生长季节,一定要保持薄肥勤施,除了每隔一两周给一次氮磷钾平均的复合肥,还要偶尔补充一些钙镁肥和各种微量元素。等它的花朵开过之后,要及时去掉残花,并及时补充肥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