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号人格邓丽君:余音袅袅

 遇见三山 2020-11-06

本文参考《又美又有梗,只是这位女神魅力的一小部分》

人言有井水处有柳词,有华人处有金庸小说,其实有华人的地方,也一定飘着一位女神的歌声,就有《月亮代表我的心》和《甜蜜蜜》,是的,终于要写人美歌甜的邓丽君的人格特质。

2号被称为助人者/爱人者,为爱而生,翼型是1号理想主义者人格和3号成就者人格,压力下走向8号冒险者/控制者人格,健康状态下呈现4号个人主义者/艺术家人格特质。

1、基本人格爱人者2号。

2号人生基本欲望是助人和被爱,最恐惧不被人需要和喜欢,常见行为模式是讨好,他我,妥协,过度付出和牺牲,一流的同情心,慷慨大方,温柔甜美,一流的人缘,长于服务他人,没架子,性情温和柔顺,无边界感,他人需求永远优先于自我需求。

10岁成名,14岁出来讨生活开始养家,过早失学是不幸,但有天赋而能展其才又是她的幸福和幸运,对歌唱事业的热爱和家庭的责任感和付出,对个人生活命运的过早独立自主,对社会的过早感受都是同时深深刻在邓丽君骨子里的。

2号人格是天生的社交高手,邓丽君小小年纪出道,除了在大小比赛和综艺中一路拿金牌得第一,既有观众缘,又能跟各方都处理好关系,从无耍大牌等负面新闻,可见人缘之好,为舞台而生。

讨好型人格的“柔”与“俏”,说到温柔可人又娇憨俏丽,没有比2号更懂得如何讨人喜欢了吧?

在东方传统审美里,她的美是符合大众审美的,基本上在中国和日本这两个男权社会国家里,她同时赢得男人和女人的心,她的美没有攻击性和侵略性,甜而不腻,美而不冷,她是流行女歌手,是天皇巨星,是邻家女孩,是春风化雨,是随风潜入夜,有一种美是不自知,她知道自己是美的,是被观众喜欢的那种美,是炫耀也是自嘲,恰到好处又让人会心一笑。她为舞台而生,自信,光芒万丈挥洒自如,对爱极度渴求,享受成为全场焦点,万千宠爱在一身,懂得如何让所有人目光追随她迷恋她。

现场改《阿里山的姑娘》歌词“阿里山的姑娘,没有一个漂亮,只有我邓丽君最漂亮”。唱的时候自己也忍不住笑场,直接转头扶额笑起来。

美人之娇憨可爱,就是这样了吧?
忘词,也可爱。

邓丽君会在综艺短片里自黑:“哪有这种人,唱得那么难听,还叫别人买唱片~”
怼观众:“如果您觉得我唱得不错,希望您多给我一点掌声......”
“如果您觉得我唱得不好呢……那你自己上来唱好了”。
(字幕视频via@我的追星大号)

邓丽君现场跟观众互动,假装恨嫁女,看到男歌迷就问:“您贵姓?今年几岁?结婚了没?”效果又撩人又好笑。先叉腰故作怨念唱:“看今天你怎么说!”“把我的爱情还给我!”

再问兵哥哥:贵姓?
几岁?
结婚了没?对方答结婚了。
哼,一甩头就走。
(字幕视频via@东东枪)
一次接到花篮,又到了“您贵姓”“您几岁”环节。
本来觉得岁数还挺合适,一看花篮是人家太太送来的:“那你还跟我讲你姓什么你几岁干嘛咧?”
(字幕视频via@我的追星大号)
歌迷说:“我唱你的歌(唱得)不太好。”邓丽君:“没有关系,已经习惯了。”
最困扰的是什么?邓丽君答:不化妆在街上被认出来的时候。
李立群做节目问她在英国什么学校练声乐呢?
邓丽君:你有没有听过剑桥?
嗯,我在剑桥附近一个老师家练。
(字幕视频via@我的偶像巨顽皮)
邓丽君父亲是河北人,母亲是山东人,所以邓丽君演出中经常冒山东话。

山东味英文!
邓丽君《山东曼波》“俺们的山东出馒头,北方人吃了肚子饱,南方人吃了可睡不着……大鼻子吃了死翘翘~”


2、翼形3号成就者人格特质
在林青霞的回忆里,邓丽君律己勤勉,她跟林青霞分享自己声乐练习的心得,“如何运用舌头、喉咙和丹田的唱法令歌声更圆润”。邓丽君是演唱上的天才少女,11岁就参加唱歌比赛夺冠,初中到歌厅演出,14岁发唱片。

不仅是在台湾本土,邓丽君在东亚其他地方也都是大受欢迎,18岁就已经在国际上开巡回演出了。某种程度上来讲,邓丽君可以说是个人巡回演唱会的引领者。

70年代前往日本发展后,在日本乐坛也有非凡地位,留下各种唱片销量纪录,还获得过日本唱片奖项。在严重排外的日本,在昭和歌姬不断涌现、竞争激烈的时代,邓丽君登上了红白歌会,并且于1984、1985、1986连续三年蝉联日本有线大赏。

1985年她第一次在红白歌会上亮相时穿着中国古装,称之为“贵妃装”。
她的最后一次红白歌会亮相是在1991年,当时身体已经不太好,穿着红色旗袍唱《我只在乎你》。
即使是现在,邓丽君也算得上是在日本发展成就最高的歌手。很多日本歌迷仍然记得特蕾莎·邓——这个英文名绝不是巧合,因为特蕾莎修女,也是2号人格的代表人物。
日本拍过一部邓丽君传记,演邓丽君的是木村佳乃。

日本歌迷认为她的日语发音很漂亮,是对歌词有理解,才可以唱出深层次的内容——理解歌词的背后是天才,也是花了苦功夫的练习和汗水,是高度自律和勤勉,真正的用生命在歌唱,毫无保留地把所有感情都放进歌曲里,才能打动亿万听众。

“甜美的歌喉”不是她舞台能力的全部。邓丽君看到音乐剧演员们能唱能跳,就开始学现代舞和钢琴。尽管很早就离开学校发展歌手事业,邓丽君一直坚持学习,从古典文化到外语都学得很认真。







一生歌唱成就:
1967年(14岁)推出首张个人专辑,从而开始其歌唱生涯 。
1969年因演唱台湾首部连续剧《晶晶》同名主题曲而在台湾成名。
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千言万语》、《海韵》等作品打开香港及东南亚唱片市场。
1974年凭借日文歌曲《空港》获得日本唱片大赏“新人赏”,并由此奠定其在日本的演艺事业基础 。
1976年香港利舞台举行首次个人演唱会。
1980年当选台湾金钟奖首位最佳女歌星。
20世纪80年代初期先后受邀于林肯中心、洛杉矶音乐中心、拉斯维加斯凯撒皇宫等地举行演唱会。
1983年举行华人歌手首次巡回演唱会,此后终止商业演出活动。
1984至1986年间,先后以《つぐない》、《爱人》、《时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三曲三次获得日本有线大赏和全日本有线放送大赏两项日本音乐颁奖礼大奖的最高奖项。
1987年起呈半隐居状态并淡出乐坛。
1995年5月8日,邓丽君因支气管哮喘发作于泰国清迈逝世 ,同年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追认授予邓丽君“金针奖” ;全日本有线放送大赏、日本有线大赏、日本唱片大赏分别追认授予邓丽君“特别功劳赏”。
1996年,台湾金曲奖追认授予邓丽君“特别贡献奖”。
2007年,邓丽君成为日本古贺政男音乐博物馆“大众音乐殿堂”表彰者。


3、翼型1号改革者人格特质。
1号翼型理想主义者高度自律,道德洁癖的人格特质则更多反应在她的个人情感生活选择,比如私生活严谨,对待感情严肃认真,对感情高要求,追求完美。压力下呈现8号控制者人格特质,擅长用爱去掌控关系,

1983年,邓丽君在采访中对于结婚与音乐事业相关问题回答:

「我喜欢唱歌,我很反感说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摆出一副嫁人就上岸的态度,这太不尊重自己了,同时我也反感于男朋友发号施令,要我一结婚就放弃歌唱事业。这也构成对我的工作不尊重。他可以用行动表示需要我全力维持婚姻生活,或许我会被感动,心甘情愿放弃我的工作,去努力做他的妻子。但是任何一个男人像交换条件或下命令要我选择放弃,那我一定先放弃他,没有人有权叫我放弃我曾付出心血的工作。」

邓丽君曾与香格里拉集团董事长郭孔丞谈婚论嫁,但郭家长辈介意邓丽君歌星的身份,要邓丽君退出娱乐圈,断绝与娱乐圈人士的交往。于是邓丽君最后是选择了退婚,回到了日本发展。
但毕竟基本人格是最感性的2号,渴求被爱却不得,退婚一事让邓丽君低潮了一段时间,在日本复出后唱到《时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她常常情难自禁地落泪。

4、健康状态下呈现4号个人主义者艺术家人格特质的“淡”而“幽”,至情至性,浪漫唯美。

健康状态下呈现4号个人主义者艺术家人格特质,关注自我需求和内心世界,强调边界,享受独处,追求完美,神秘而保持距离,真诚而质朴,优雅而自恋,迷人又独特,具备一流的艺术审美鉴赏力。

她自己最喜欢的一张专辑《淡淡幽情》——好一个淡淡幽情!“淡”极始知花更艳,但见“幽”人“独”往来,这时候的2号人格从“他我”到“自我”,不再关心外面世界的认可评价,不再努力取悦讨好他人,而是转过身来背对世界,只应酬自己,专注享受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好的艺术家都懂得独处,懂得从孤独寂寞中创作出自己一生最满意的作品,跟自己对话,跟天地酬唱,“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邓丽君出道早,她若在宋代,一定是各位词人最爱的歌女,是最能演绎出词中情怀的文人墨客的红粉知音。

“青蛙王子”高凌风回忆过对邓丽君在金钟奖上给自己颁奖,一颦一笑,轻声慢语,让人念念不忘。

林青霞回忆邓丽君,1990年林青霞和邓丽君海边泳装。

我放下了戒备,褪去了武装,也和法国女人一样脱掉上衣戴着太阳眼镜躺在沙滩椅上迎接大自然,邓丽君围着我团团转,口中喃喃自语,“我绝对不会!我绝对不会这样做!我绝对……”声音从坚决肯定的口吻,慢慢变得越来越柔软。没多久,我食指勾着枣红色的比基尼上衣和她一起冲入大海中。她终于坚持不住地解放了。
林青霞《演回自己》
1980年在美国,邓丽君开车送洛杉矶到旧金山去看她,一起逛商场,特地去买瓶香水送给林青霞,这是她表达“交朋友的诚意”。林青霞眼中,邓丽君神秘幽居,轻易不想被打扰,她不找你你就找不到她。
林青霞笔下的邓丽君有法式性感和自信:
我穿的是一件闪着亮光的黑色直身Emporio Armani吊带短裙,颈上戴着一串串Chanel珠链。她穿的那件及膝小礼服,虽然是一身黑,但服装款式和布料层次分明。下摆是蕾丝打褶裙,腰系黑缎带,特点是上身黑雪纺点缀着许多同色绣花小圆点,若隐若现的。最让我惊讶的是,她信心十足地里面竟然什么都不穿,我则整晚都没敢朝她胸前正面直望。我们走进餐厅,还没坐定,就听到背后盘子刀叉当啷当啷跌落一地的声音,我想,这侍应一定为他的不小心而感到懊恼万分。她却忍不住窃笑,“你看,那小男生看到我们惊艳得碗盘都拿不稳了。”
林青霞《印象邓丽君》
她是旗袍的忠实爱好者,坚持展示着属于中国的女性美。

邓丽君随身携带一两百法郎的纸钞给小费,在巴黎高档住宅区有自己的公寓,又有钱又文艺,但林青霞去巴黎看她觉得她过得寂寞。

邓丽君最后一个爱人是法国摄影师保罗,比她小15岁。1998年保罗上电视访问透露,他和邓丽君相处时经常用台布、纸巾写下甜言蜜语给对方。我们只能从这些片段里感知到邓丽君的浪漫。

邓丽君的演唱风格莺莺燕燕娇滴滴,所唱内容都是俗事,但俗词被她唱得婉转动人,2号人格的柔情似水,混合3号人格的进取和4号人格的“幽”“淡”,让她的歌唱褪去舞场的风尘气,只留下邻家女孩的纯真。

她是“小家碧玉”“小嗓”,也是大气深情,才会超越时空和文化成为经典,因为底色是爱,这爱里有自尊,懂得,有不争,只是做自己。

邓丽君圆圆脸,年轻时可爱,成熟时雍容。



1983年她翻唱过《beat it》,爆炸头、皮衣,摇滚里依旧带着邓式优雅。

她的气质里有古典美,也非常热爱古典文化,1983年的《淡淡幽情》邓丽君亲自参与策划,十二首歌的歌词均选自宋词名作。
邓丽君做这张专辑的初衷是,借机会唱出属于我们民族的声音,保存逐渐被遗忘的中国文化——这里有翼型1号理想主义者人格特质。
她的台风如歌声,初识甜美亲切,细品是大气的diva(天后)——这里有8号冒险者霸气的人格特质。


跟观众互动,把手套扔给场下观众,两个观众分别拿到了,应该至今还在家中珍藏。
邓丽君最后的岁月里状态并不是很好,但神奇的是一旦她开口唱歌就甜润动人,她的生命力都在歌声里——她为歌而生,歌声是她留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歌声也是她的救赎,千言万语是她一生的避难所,也是我们的,是她的甜蜜蜜,也是我们的,歌声滋养我们,也滋养她。

尾声:余音袅袅
王菲深受邓丽君影响,她的第一盘磁带是翻唱邓丽君。
1995年她的《菲靡靡之音》是用更前卫、实验性的方式来翻唱邓丽君。
黄舒骏的《改变1995》里,第一件大事就是邓丽君去世:“你走之后没几天,邓丽君也和我们说再见。”
2017年的《芳华》还原了70年代末大家偷听邓丽君的场面,男主角听了邓丽君便克制不住自己告白的冲动,因为“每句词都往心里钻”。

是啊,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人,听惯了英姿飒爽的样板戏,乍听邓丽君自然如沐春风,扣动心扉。

2017年,日本综艺节目用全息技术“复活”邓丽君。
当看到邓丽君仿佛近在咫尺地演唱着《我只在乎你》时,日本嘉宾们都表现得格外动情。
邓丽君正式开场和结束,永远是“感谢您聆听”“希望跟您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是老派又得体的客套和温柔,懂事、乖巧,又高贵。费玉清比邓丽君小两岁,出道晚八年,自称是邓丽君的粉丝,模仿过她的唱腔。
2016年是枝裕和的电影《比海更深》,即取自邓丽君的日文歌《别离的预感》歌词。
她的生命在清迈戛然而止,留下健康之谜、感情之谜曾是90年代小报的耸动标题。

人们喜欢她,怀念她,大概也是因为如今这样的女性美少见了,谁能如她柔情娇憨幽淡味美?倒是常见甜得发腻或腻得世俗或俗得粗陋......而她独有的发自内心的温柔变成永恒,穿透时光的温柔源自14岁就出道的爱唱歌的小女孩内心纯真至诚的爱。在邓丽君的歌声里,人们沐浴着爱,没有要求,没有比较,没有焦虑,只是被真诚地爱着。

这大概是所有人想要的爱,被一个像邓丽君这样的女子爱着,即使只能在她的歌声里。寻一个能跟你一起静静听邓丽君的人吧,有时甜蜜蜜,有时淡淡幽情,相爱相守,生同衾,死同穴。


2019.9.26三山于沪上柔慈阁

本文参考《又美又有梗,只是这位女神魅力的一小部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