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贵州第一位状元赵以炯

 自由书画谈 2020-11-06

 
 

关注自由书画谈,与文学历史书画相约


  清朝入主中原统治265年,一共开进士科114次,考中状元114名,其中偏远的贵州省考中两名:曰光绪十二年(1886)丙戍科状元赵以炯和光绪二十四年(1898)戊戌科状元夏同龢。赵以炯是清朝的第一位状元,贵州人闻讯,就像自己中了状元一般的兴高采烈。

  赵以炯家族,实乃文魁星高照也。以炯的父亲赵国澍,累官至按察使。国澍有四个儿子,长子以焕中光绪十六年(1890)庚寅恩科第二甲第23名进士,次子是中状元的以炯,三子以炳中光绪五年乡试举人,四子以煃与以炯为同科进士。一门四兄弟三进士一举人,彪炳当世,荣光殊胜。

  赵以炯大魁天下的消息传出,天下为之震惊,认为“爆出冷门”。状元居然被西南边陲的士人夺走。为此,中外视赵状元为“异士”,叹为“绝异”。家乡人们更是“引觞称庆,有若荣宠被于身”。贵州遵义外交家黎庶昌在《拙尊园丛稿·赠赵殿撰序》中认为这是贵州“山水清淑旁魄之气郁集蓄久”孕育出的“人杰”。贵筑(今贵州贵阳)同治进士李瑞棻在贺赵以炯中状元的楹联中云:

沐熙朝未有殊恩,听鸿胪初唱一声,九十人中,先将姓名宣阙下;岂吾黔久钟灵气,忆仙笔留题数语,五十年后,果然文物胜江南。

  中状元后,按照清朝规制,状元照例应授翰林院修撰。修撰为状元专职,故又称殿撰。赵以炯授修撰后,掌修国史。光绪十四年(1888)出任四川乡试副考官,十七年出督广西学政,二十一年充会试同考官。二十六年母亲去世,赵状元辞官丁忧,主讲学古书院。三年丧满,北上又入京都,见时局动荡,难以进身,遂告归返里,在青岩讲学授徒。光绪三十二年(1906)卒于家中,享年50岁。

  赵以炯生平工古文诗词,书法亦佳。赵状元以楷书擅长,六七年前,予尝在杭州某拍卖会上拍得伊楷书四屏,《明清贵州700进士》一书中收录赵状元书法,是两副对联,一副楷书,一副行楷。这次百衲秋拍,陈贤棣所拍得赵状元书法,亦楷书也。书法颜真卿,录写的是一首陶渊明《形赠神》五言古诗:

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
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
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
适见在世中,奄去靡归期。
奚觉无一人,亲识岂相思。
但馀平生物,举目情凄

我无腾化木,必尔不复疑。
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

为了整体章法上的统一协调,“录陶诗为”四字放在了正文,这样看上去成了整齐的四行。署款亦乃楷书“芷庭年伯大人诲正,仲莹姪赵以炯”。“芷庭”是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王恩祥的字;“年伯”是科举时代为对父亲同年登科者的尊称,明朝中叶以后亦用以称同年的父亲或伯父,后用以泛指父辈。“仲莹”是赵状元的字,伊号鹤林。钤印“臣以炯印”朱文回文和“丙戌状元”白文。

  楷书直取颜真卿《颜勤礼碑》和《颜家庙碑》,用笔劲键,法颜一丝不苟,几乎是颜书的翻版。不仅貌随,神亦绝似。赵状元从颜书中大量吸收了雄强、凝重、丰伟、朴厚等气象,每个字左右对称,基础平稳。古人有诗句云清中期写颜大家钱沣:“万人同写宫阁体,唯有南园效鲁公”。这是说清朝科举入仕之士皆需写好一手“馆阁体”(馆阁体欧底赵面,光法平正,缺乏书法艺术趣味),而钱沣则书迹高标,独写颜真卿(号鲁公),以示其艺术和人品的不同凡响。赵状元书法的师法颜真卿,亦其人品、书品之写照矣。并且赵状元在163×40cm的尺幅上淡墨打着方格,更映衬着书法的端庄伟举和雍容雄秀。

  状元书法,不拘水平高下,价钿皆是要高出同时代进士书法的。清中晚期进士书法,一般在六千至万元之间,而状元书法动辄二三万一平尺,高者六七万一平尺。以此次百衲秋拍为例,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恩科状元张謇一件仅4平尺多一点儿“慧闻室”题斋名,落槌价25万(不含佣金),道光九年(1829)己丑科状元林召棠6平尺多的一轴楷书20万成交(不含佣金),前者算下来每平尺六七万,后者每平尺三万出点儿头。赵以炯名声没有张状謇元响,书法没有林召棠状元好,每平尺订在二万五千至三万元之间较为公允。

于建华,法名智凯,“大河鉴宝”书画鉴定专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精书画鉴定,富书画收藏,参修禅宗,以笔墨做佛事,善诗文,现已出版书画鉴定方面书籍二十余种。

 

于建华书法作品:静境临春水,高怀仰古风

于建华书法作品:禅

自由书画谈

  赏月执扇共聚清雅

   


雅趣

煎一炉茶焚香静坐

揣一柄扇雅玩清赏

听香清韵聚千年文史

品茗落墨书花谢花开

 

谁说临秋不怀扇,怀扇素心揽清风。怀袖雅物:梅妃竹书法禅意秋扇

梅妃竹是仅次于湘妃竹的一种红色花斑竹,因为和湘妃同宗且花色足以和湘妃媲美,受广大竹友们的喜爱,且价格一直飙升。梅妃竹折扇花斑美,纹理清晰手感佳,极富收藏价值。扇面内容皆为大河鉴宝书画鉴定专家于建华所书。




雅室赏玩、中秋佳品——梅妃竹秋扇

古代文人以折扇彰显身份,扇子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古往今来扇子与人们日常生活结下不解之缘,一把小小的扇子,已成为融实用价值与美学价值于一体的精美工艺品,三国时便出现了在扇上题诗作画,名人书扇再配上精美的扇骨,也使扇子成为人们喜爱的艺术收藏品,更是过节送礼之雅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