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一亭、邓散木《红梅、章草》成扇

 自由书画谈 2020-11-06

西宁张曦贤棣的妻子名王小梅,与她老公一样,也痴迷书画,因名字中有“梅”,故尤爱画中的梅花。张曦贤棣一再嘱余多拍些名家的画梅,并想要几件名头大些的画梅作品。今年4月29日,在上海道明第十一届联谊拍卖会上,一下子就为张曦拍得了两件名头很大申石伽的《绿梅图》镜片和王一亭的《红梅图》成扇(另面是大名家邓散木的草书)。

申石伽的《绿梅图》将另文叙述,下面来说王一亭、邓散木的《红梅、草书》成扇。此柄成扇的扇骨为香樟木所制成,很是精致,且品相很好。画面的红梅水墨没骨勾写枝干,胭脂点苔。笔致劲健,水墨清逸。胭脂加粉点写梅花,浓墨勾蕊点芯,有铁骨铮铮、不屈不挠的气概,清疏几笔,便写出梅花寒依疏影、春掩残香的气质,有“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的诗意。此帧梅花,用笔简洁,墨色明快,天真烂漫之气充溢箑上。很合梅花“四贵”之“贵稀不贵繁,贵瘦不贵肥”两贵。画题:“赤城霞。达邦先生王震写。”钤印:“一亭”(朱文)。“赤城”是山名,一在浙江天台北,为天台山南门。因土地皆赤,状似云霞,望之似雉堞,得名。《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云:“赤城霞起而建标”。二是四川灌县西南之青城山,一名赤城山。宋陆游有诗句:“看遍人间两赤城。”自注:“青城山一名赤城;而天台山之赤城乃余旧游。”“达邦”姓杨,号越庐。上海人。擅画,以画蝌蚪蟹著称。所交均海上艺林名家。因世业建筑,故中国画苑、宁波同乡会五楼画廊、及律师公会会所,均为杨氏所设计承建。“王震”是一亭之名。

王一亭名震,名、字皆行。清同治六年(1867)生于上海浦东,民国二十七年(1938)去世。浙江吴兴(今湖州)人。又署一亭父,号白龙山人(因祖茔位于湖州白龙山,故号)、海云楼主、梅花馆主,晚年佞佛,法名觉器,室名海云楼、芷园、梓园、梅花馆、六三园。海上著名书画家。自光绪三十三年(1907)起,长年供职日清轮船公司,故日人最喜其作品。辛亥革命(1911)起,王一亭加入同盟会,参加攻克江南制造局的战斗。又参加讨伐袁世凯之举,受到袁世凯通缉。曾筹集91万金资助革命军。民国十二年(1923)日本关东大地震,一亭曾为奔走呼号,募集救灾物资甚巨,并铸幽冥钟一口,为死者祈福,灾民目之为“王菩萨”。1983年一亭后人迁其墓于江苏吴县洞庭山东杨湾,日本友人立碑,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宇都宫德马先生题辞:“恩义永远不忘记。”一亭晚年笃信佛教,好社会慈善活动,日绘佛像一帧,分赠各丛林供养。与太虚、印光、圆瑛诸高僧密于交往。

王一亭的书画之路,其早年在上海怡春堂裱画店当过学徒,旋从徐小仓、任伯年习画。及长,结识吴昌硕,“亦师亦友,渐成莫逆。昌硕画古拙逋峭,一亭以爽辣之笔出之;昌硕花木不加鸟,一亭却点缀飞禽;昌硕基本上不绘人物,一亭擅此门,喜作道释画。一亭又好吟咏,以禅机为诗机,是位笔墨峥嵘、艺兼多门的艺术家。”(卲洛羊著《丹青百家·白龙山人王一亭》)

吴昌硕甚推重一亭,曾书撰《白龙山人小传》,称王一亭“幼年岐巍异常,书法醇雄劲,酷类平原(颜真卿);画则山水花木郁勃有奇气。喜作佛像,信笔庄严,呈和蔼之状。吾家道子(吴)再世,亦当合十赞叹。”民国十一年(1922),吴昌硕还在《神州吉光集》第2期上订《王震润格》,云:

山人画笔奇横古秀,颇得颜真卿回旋波折之妙,复参以任山阴(伯年)遗意,求者踵接,非加润以杜同嗜,盖欲肆力以求日进耳。壬戌八月,吴昌硕书时年七十九。

吴昌硕在82岁那年,又为王一亭书七言律诗,刊在《墨海潮》第3期(1930年11月)上,云:

作画作书一而二,骨重由来不取媚。

躬比阳冰如篆室,笔化鲁公争坐位。

明岁六十杖于乡,大好精神虑顦顇

求着接踵迸不得,加润商量苦猿臂。

诗中“阳冰”指唐朝小篆名家李阳冰;“鲁公”指颜真卿,因被封为鲁郡开国公,故有此称;“争坐位”是颜真卿有名的《争坐位稿》行草书法帖。

吴藕汀在《药窗杂谈》中多次述及吴昌硕与王一亭的关系,其中有云:“吴(昌硕)却‘扬’过之而‘抑’不足,还不及王一亭。”又云:“吴昌硕的佛像,都是王一亭的代笔。就是大悲法师画观音和佛像的也有两个人,画粗笔人物又是一个人,画扬州派人物又是一个人。其中有一帧观音(有竹有瓷瓶的)是王一亭的手笔,非此老,旁人是画不出来的。”并且吴藕订老称王一亭的翎毛“近代先前是任伯年,后来是王一亭”,其他皆不足取。

所以,王一亭的绘画品味,声誉几与吴昌硕相埒,被誉为“海上双璧”。出版有《白龙山人画集》等,著有《孔子哲学》。

说过王一亭和他的《红梅图》,下面来说另面邓散木的《章草》。章草临的王羲之的《虞休帖》,原帖5行39个字,邓散木因为是临写在折扇上,行距排列要据扇形,所以排成长短不一的12行,临帖曰:

卿与虞休意书,有所问,足下旨为致谢答。令旨意致来忽忘。此意自决。今以资严,知小大疾患,念劳心。

署款:“临右军书。达邦老弟属,粪翁。”钤印:“粪”(白文)、“楚人”(朱文)。“右军”是王羲之的世称,因拜右军将军故。“粪翁”是邓散木的号。王羲之此帖的风神极近他的《十七帖》,邓散木的临书未越半步雷池,颇得王帖的神形,以方笔方折为主调,左冲右突,有切金断玉之力。其圆转处,不作任何姿媚之态以取妍。比之前的皇象、史游、索靖的章草,此帖的章草书法在结体、用笔上产生了一个突破与飞跃,落笔干净利落,结体自在多变。同时代的萧衍在《古今书人优劣评》中曰:“王右军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则。”邓散木一生临池不辍。抚古功力深厚,我们从此扇上临右军书中可以看出邓散木的流畅妍和,凝练遒挺。

邓散木(1898~1963)上海市人。原名邓铁,字钝铁,乳名菊初,学名士杰,又名天孚、邓孟、邓耕,号粪翁(30岁后用,撰文亦署),改号散木,又别署、别号一足、一足叟(晚年因病截去一足,遂号)、一龛、山人居士、无外居士、老铁、厕简子、楚狂人、夔等,室名三长两短斋(三长谓诗、书法、篆刻,两短谓填词、绘画)、厕简楼(随粪翁号而取)等。古文字学家、书法篆刻家。为箫蜕入室弟子。早年入教会学校读书,后辍学自修中文及书法,曾入上海会审公廨任文书。民国八年(1919)起,在《友声》等报刊发表作品。二十年至三十七年,先后举办金石书画展览十余次。并举办金石书画讲座。民国(1912~1949)间在沪上报刊登刊《润例》近十次。为人狷介,书法撰文常署名款粪翁和厕简楼。粪翁取名,据“补白大王”郑逸梅《邓粪翁、邓国治父女》文中曰:

他的邓铁署名,一直用到三十岁,才废之不用,改署粪翁。粪为秽物,为一般人所不取,他却一反其道而乐取之。实则,粪字有扫除的意思,《左传》“小人粪除先人之敝庐”,《国语》“其粪除”,那是作动词用的。他认为旧社会太肮脏,非扫除一下不可。此外还有一个含义,他幼年读书上海华童公学,这是一所英国人办的教会学校,注重外文,听说毕业了可直升香港大学。有一次,英国校长康普,无端责备他,他不服气,康普在他头上敲了一下,他大为气愤,自动退学,不愿受这种奴化教育。这个粪翁起名,就带有佛头着粪的余愤。他的书法篆刻既高人一等,不久这粪翁之名,又为社会人士所习知了。

但是邓散木因为坚持用粪翁署名,也影响了他的赚取钞票。曾经有一个富商,愿出厚润,求他的书件,但请不署粪翁而署邓铁,他不乐意,坚决拒绝。又有某贵人,请他撰写墓志,也同样提出不署粪翁的要求,他也置之不理。其时报纸上,曾有一段小文记载其事,如云:

中委某公钦其艺,斤巨资,托与翁之素稔者,求为其亡母著墓志,并书其碑,惟不喜翁之名粪,请更易之,与翁之素稔者,亦婉言劝其通融,翁怫然曰:公厌我名耶?美名者滔滔于天下皆是,悉取于我?我固贫,宁灶冷,易名非石难转也。

关于散木的狷介,我们从他在民国间的两则《润例》中也可窥出。民国十六年(1927)邓散木在上海《申报》上曾刊出一则《邓粪翁卖艺换酒》的润例,明码标出篆刻每幅每字换多少斤绍兴老酒。次年,仍是在上海《申报》上,邓散木为糊口又刊出一则《邓粪翁书箑启事》,云:

翁贫,负债累累,端午在即,计无所出,爰拟粥,俾偿宿逋。某君子为孝子祠鬻书,乞哀当世,翁虽无祠可建,而乞哀则一。倘蒙惠顾,每二元,十日取件,童叟无欺,亲知友好,概不赊欠。收件处静安寺路华安合群保寿公司。

邓散木1950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1955年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小学课本,书写学生字帖。出版有《汉字写字本》、《写字练习本》等。著有《续书谱图介》、《中国书法演变简史》、《篆刻学》、《怎样临帖》、《邓散木诗选》及印谱多种。夫人张建权,由她口述的《邓散木传》于1996年面世。

于建华简介:

于建华法名智凯,别署不器斋、染丕室、无住庵、种瓜得瓜庵、不歌楼、闻乐不乐斋。1962年9月生于河南郏县,祖籍山东省文登。工书法篆刻,富书画收藏,精书画鉴定;研究佛学,参修禅宗;善诗文,多著述。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宗教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原印社副社长,漯河观音阁书画院院长、漯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已出版《洪丕谟年谱》、《洪记书坊》、《平常心是道》、《近代名家书画藻鉴》、《名家扇书扇画漫说》、《无住庵谈字论画》、《丹青遗痕弥足珍》、《闲敲棋子赏书画》、《中国佛门书画家图典》、《书情画趣》、《拍回书画细赏玩》、《小篆入门》等。 

  于建华书画作品

于建华扇面作品

                                                   于建华花鸟作品                                                            

智凯居士作品--无量寿佛

即阿弥陀佛,又名无量佛、无量光佛等。大乘经载,阿弥陀佛在过去久远劫时曾立大愿,建立西方净土,广度无边众生,成就无量庄严功德,为大乘佛教所广为崇敬和弘扬。此画中无量寿佛红衣端坐于蒲团之上,神态宁静安详,庄重肃穆,似在传经说法,又似在参透禅机。上题禅句,亦为玄妙法门。配上飘逸灵动的字体,使得扇面妙意横生

                                    于建华《行草》对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