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产已死? fuck!

 昵称72275199 2020-11-06

地产八卦女说

恒大碧桂园才是真正出色的开发商,而执着于产品(线)创新的万科,则只能叫做“开发匠”。

文 | 地产八卦女 

1

前几天我看到卢俊写了一篇《地产已死》,文章不错,但标题比观点更犀利。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卢俊说,“越来越多的房企像一家金融机构,越来越多的房企像一个外包团队,越来越多的房企像一个代建公司,我们好像可以做一切,但是唯独不像一家开发商”。


他举了三个例子,碧桂园、万科和恒大。恒大和碧桂园有相似之处,两者要么输出资本绑定实业、IP方便拿地(恒大),要么输出构架绑定服务方便规模扩张(碧桂园),总之都是大规模复制现有成熟的产品线,而非万科兢兢业业的做产品创新——这样做的结果是,恒大碧桂园以惊人的速度崛起,曾经是地产“蓝波万”的万科,相比则大为逊色。


由此,房地产转变为以恒大为代表的金融业、以碧桂园为代表的服务业,而以万科为代表、认认真真做产品创新的地产业,已经明显不敌、甚至已死。

说到这里,可能有不少朋友为卢俊叫屈:俊俊没有错啊,确实是这么个逻辑。


然而我就想问一句:大规模复制成熟产品线的恒大碧桂园们,究竟算不算是地产业?算不算是开发商?

2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算,当然算。甚至,恒大碧桂园才是真正出色的开发商,而执着于产品(线)创新的万科,则只能叫做“开发匠”。


大家先别激动,两者并没有高下之分。只不过恒大碧桂园更倾向于做大规模和利润,显现出商人的本色;而万科则坚持在规模和产品创新上保持平衡,有匠人的风范,所以说它是“开发匠”,并无不妥。

实际上,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来看,这样划分也很清晰的表明,目前的地产界主流就是这两种活法:要么是做规模,为普通人更快提供更多的房子;要么是做产品,为有心人提供更好的居住体验。


从我的内心来说,这两种活法并没有优劣之分,两者都是地产业的“半边天”。所以,不存在“地产已死”,甚至于,现在才是地产最美的时刻

我们知道,在房地产诞生之初,各家房企的规模都很小,为了做大规模,很多企业都选择从产品创新上发力,这导致房地产行业在郁亮所说的黄金时代,出现了大批值得称道的产品和房企。例如宋卫平掌控下的绿城、万创领衔时刻的万科、吴亚军亲自掌舵时的龙湖,等等。


然而,随着各家房企积累的资本和经验逐渐雄厚,做规模就成了房企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所以,郁亮在零几年的时候,就提出千亿变革的思路。只是郁亮没想到,房地产规模化会比想象中来得更为猛烈,只消三五年功夫,单个房地产企业的年度销售额就可以达到四五千亿,足以达到一个省市的年度gdp。


从各家房企摸索的路径来看,做规模远比做产品难。除了恒大碧桂园,再加上老牌房企万科,中国地产圈的企业仍然大都处于产品推动、而不是模式推动的阶段。


因此,个人觉得,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鄙视“操百盘如一盘、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恒大碧桂园,尽管他们做出来的只能算是商品、不能算是产品。它们只是恪守了商人扩张的本分,为中国房地产企业模式变革带来了全新的理念,但仅就这个,就足以令商业界铭记。

3

站在人数更多的普通消费者层面,恒大碧桂园为他们提供了质量还过得去、价格还算便宜的房子,相比万科绿城龙湖“只为有心人提供好房子”,其实恒大碧桂园为普罗大众融入城市化,做出的贡献更大。

为什么这么说?虽然大家骨子里都追求匠心,都追求产品创新,然而,大家的钱包很难支持这般追求:万科绿城龙湖的房子,人人都喜欢,但不是人人都买得起。

那怎么办?难道就不买房子了吗?恒大碧桂园为大家提供了另一个选择:地段、产品、价格都一般但是都能过得去的房子。

从这一方面说,我们来到大城市参与城市化,不是为了享受(住万科绿城龙湖的房子),而是为了融入这里,而是为了活下去。恒大碧桂园至少给了我们活下去的希望。

▲从销售面积看,碧桂园的销售面积几乎是万科的2倍。

我们知道,城市化一旦启动,基本就是加速进行的状态。如果中国房地产企业每家都像万科绿城一样死磕产品、工艺、创新,那么中国的城市化基本无从谈起,会有很多人买不起房子,房价也远比现在高。

普通人对房子有什么追求?我觉得,能办产权证+不要烂尾是第一位的,什么配套、设计、匠心之类,统统放第二位。而恒大碧桂园,基本还是能够保证这一点。

是啊,来到大城市,活下来、住下来才是最重要的。至于更好的居住体验,等到我们有钱了,再慢慢追求也不迟。

我相信很多普通人也是这么想的,否则,恒大碧桂园的业主数量也不会冠绝全国。

4

忽然想起一则典故:

和珅在施粥布衣中,在米中掺糠掺尘,纪昀现场督查,看到熬好的白粥,和珅随手抓起一把泥土洒了进去,还叮嘱下属要把粥再熬稀一些。

纪昀大怒,扬言要弹劾和珅,和珅却心平气和的讲出了其中浅显的经济学原理:人们都喜欢占便宜,如果是干净好喝的白粥,势必会有很多不是灾民的百姓参与进来,对灾民产生威胁。只有这样,才能把滥竽充数的人赶出去。

  回到现在的话题,恒大碧桂园的各个项目,虽然几年不看感觉还是一模一样的,但比起廉租房还是要好上几倍几十倍的。甚至因为产品线成熟,它的房子比起周边同类房产更具性价比。它玩的是质量和价格的平衡,一个大家都接受的平衡。

这样的平衡,也许还要持续很多年,等到市场饱和,或者住房消费升级,恒大碧桂园才有可能改进产品线继续复制扩张,或者战略转向“产品主义”。

因此,对于房地产创新或者匠心,我完全不担心它会消亡。只是在当前的环境下,房地产企业更有动力去扩张,去复制,去做商业骨子里追求利润和规模的事。等到市场转向,嗅觉灵敏的恒大碧桂园,肯定会采取行动。

备注:

有句话说:“商业的归商业,艺术的归艺术。我们没有理由用艺术的眼光来要求商业,更不用提商业已死”。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合作、宣传、投稿

请加小编微信:34516244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