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们同样只拥有唯一住房,3年后,却走出了完全相反的人生......

 昵称72275199 2020-11-06

地产八卦女说

第一个故事里的老北京出租车司机,虽然房价涨了一波,但对他没有任何裨益,他至今仍然每天早出晚归,辛辛苦苦开车赚钱;


第二个故事里的成都小夫妻,则借着2015-2017年的房价东风,跃升为真正的中产,每月额外收入近3万+。

从这两个故事,我觉得,成都小夫妻属于有退路的人生,思路更开阔一些,行为也大胆一些;老北京司机得益于祖上传承下来的资产,但是没有多少退路,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文 | 地产八卦女

1

在上半年的时候,我发过一篇文章,《拥有800万资产的穷人》(点击链接查看),说了一个老北京出租车司机的故事。不卖房算有房的穷人,卖了房算是没房的中产——京沪深有多少如此尴尬的存在?

当时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家都在争论他,到底是穷人还是富人,以及如何帮他解决“脱贫”问题。


比如《地产邦》秦松龄就认为:这绝对不是中产!大伟看楼市的张大伟则认为当然是中产!居住是刚需,买房不是。所以唯一房产为什么不能变现或者换?这就好像你银行存了1个亿,你不取,非要乞讨,算赤贫?哈哈。


当时朋友圈里嗖嗖地站队,处处刀光血影。具体请见文章  《拥有800万资产的穷人

而对于如何解决“脱贫”,我当时是这样说的

中国的城市化太迅速,许多享受飞来红利的人,身价上是中产,行为和思想上还没跟上。


物质这么丰富的时代,思想还是那么贫瘠。真是个傻逼!

所以我的建议是,把房子卖了,且不说贷款,花750W到别处投资几套房,花30万换辆B级车跑专车,收入肯定不止3500。这样下来,手头还有几十万活动资金,有车也还方便。


他有路径成为富人,可以盘活资产,但是居然思维还停留在革命的年代。

2

对于我的这个提议,当时有留言不以为然,说我的主意才是馊主意。


然而,有意思的是,我又在网上看到一则类似的回帖:

我是四川简阳人,04年考上大学来到北京,2005年下半年,我爸花钱给我在北京朝阳区买了一套100多平的房子,单价8000左右,首付30多万。当时父母是做生意的,所以有点积蓄。原本我也打算在留在北京,所以毕业后就迁了户口到朝阳,但是父母的户口没有迁过来,他们还是喜欢住在老家。


然而毕业后发展得并不顺利,月薪到现在才2万多一点,偶尔接点私活能过3万。父母的生意因为年迈多病跟不上节奏,也逐渐垮掉了,还赔了不少钱,家里欠债就有二三十万,都是我自己一直慢慢还。再加上娶了媳妇生了孩子之后,家里经济环境更加拮据。


在2015年年初的时候,成都全面放开限购限价,房价当年开始启动。因为我妻子也是成都人(我们是高中同学,不在一个班),所以比较关心成都的房价,并逐渐萌生出卖掉北京房子回到成都的想法。因为在此时我和孩子的户口也已经落在北京了,所以想趁着这一波行情,在成都投资几套房,等到孩子上学的时候再买回北京(毕竟北京的教育资源还是最好的,但不卖房真的没办法腾挪,只能自住);就算买不回,想一想两方的父母也都在成都,多一份照应少一份牵挂,感觉也没什么可惜的。


说干就干,在2015年12月,北京的房子我卖了大概530万,在成都金融城买了南苑,中海城南华府,城南一号,时代晶科等5套房产,除了其中两套全款外,其他的都是贷款,但是压力并不大,因为即便交了首付,还多出几十万做储备。


幸而我的判断对了。成都这一轮涨幅,领涨的板块便是我重仓的天府新区与高新区,开始时间2015年10月;接着是城南武侯与城西青羊与东南的锦江,启动时间为2016年3月;2016年8月开始,城东的成华、城北的金牛、与双流、郫县(现为郫都区)、龙泉驿、大丰等郊县也开始大幅上涨,特别是城北金牛区的驷马桥片区可谓厚积薄发(2016年我也在这里买了一套),从曾经成都的价值洼地,均价比城南少3000+的均价,一跃而起,与城南普通楼盘持平。 成都的房价以城南领头,实现了全城皆涨。


回过头来,假如我没有卖掉北京房子的话,虽然也能上涨,但是涨幅远没有成都这么高(成都房价从2015年10月开始启动到今天,2010年后建成的房子普遍涨了70%––200%,但北京才涨了70%-80%就被摁住了);最重要的是,家里欠债、父母养老的问题我基本解决了,还多出几套房子用于出租,每月能收租金2万5;我把工作也迁到成都,月薪目前也是2万多,并不比北京少多少;老婆工资也有1万,平时日常支出已经不需要我操心了。房产总值接近2千万,觉得全部变现的话,买回北京绰绰有余。


当然,从理性上讲,我卖掉北京、买入成都属于逆向操作,尤其是2017年年初北京房价大幅上涨,我原先卖掉的房子短时间内涨了100多万,让我非常担心以后还能不能买回北京。但是每次跟妻子提出这个担心以后,妻子就安慰我说所有的亲人都在成都,买不回就买不回,至少生活好了很多。

3

对比这两个帖子,我们发现第一个帖子的老北京出租车司机和第二个帖子里的成都小夫妻,他们俩的境况十分相似:

(1)都是唯一住房(成都小夫妻不会住他父母温江老家的,自始至终也没住过);

(2)经济都不宽裕,甚至都背有负债。

因此,面对2015-2017的全国大牛市行情,一个岿然不动,任由有金融属性的百万资产变性成为只具备居住意义的砖头水泥;另一个辗转腾挪,将房子的金融属性发挥出来,不仅分蘖出好几套房子出来,还改善了家庭经济、夯实了家庭感情基础。


那么,他们俩的人生反差如此巨大,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属于唯一自住的房产,不可能售卖,卖了家人住哪儿?而且,以老北京以往日夜工作都没有挣到钱为孩子治病的情形来看,他如果卖了唯一的那套房子,很有可能就再也买不回来了。


但实际上,唯一住房为什么就不可能售卖呢?为什么卖了就一定要再买回来差不多或者一样的房子呢?像老北京出租车司机,如果卖了自己家那套住房,卖了以后当然可以再买,只不过住得偏一些,大约退到五六环;或者想多投资一点,在其他城市例如长沙、武汉投资几套。


那么为什么老北京没有像成都小夫妻一样果断?真是眼界胆量的问题吗?我认为不是,而是关系网、是面子与退路的扎根意识问题。老北京上三代都是北京户口,身边的工作关系、亲戚关系也都是北京,假如这样的人卖了北京房子退到远郊或者外地城市,其亲戚朋友、家族成员肯定会诘问、会质疑其败家。而卖了房子后,他不可能去别的城市,其在北京只能租房住,也确实住得不会比之前舒服;孩子只能上学只能电脑派位,教育上大打折扣,也是他接受不了的。


而对于成都小夫妻来说,不存在面子与退路的问题。虽然男方是北京户口,但父母家人、亲戚朋友大多还是成都人,卖了北京房子带着大笔钱财荣归故里,收获的只有艳羡。况且自己已经取得北京户口,有北京购房资格,孩子上学什么的,都可以从长计议。至于工作,都说了在北京月薪三万,在成都月薪也有两万,相差不大,成都较低的生活成本反而能提高其幸福指数。


4

曾经水库发过一篇文章,就是忘掉老家房子重仓一二线,断掉自己的退路。


他们的理论是,每次房价大涨,某些人总会想拾掇拾掇他老家的那栋房子,时而加装个淋浴房,时而加装个浴盆,时而把农村的灶台改成现代化的厨具。甚至有人花了50万把房子整个推平,找了一些别墅的设计图纸,重新建,最终连软装电器算进去,预算也会越加越多。


但是这样的房子,最终大都逃不过空关灰积的命运,没有多大实际使用价值,仅能帮助减少无处安放的焦虑:我老家有一大栋房子呢,我房子不缺的!


诚然,从经济角度看,抛弃掉农村老家的房子,可以避免老房子分流你有限的资源。但老房子的存在,也会让你记得,你在二线城市省会,还可以继续曾有的乡情和关注。


也许,二线存在的意义,就是将一线退回来的人与三四线老家的人,糅合在一起,重新构筑新的乡情。

5

如何正确的走好人生每一步?


三十岁之前,打工攒钱攒思路。无论对错,无所谓,就是攒经验。


三十岁后,找到自己的路子,拼死一博,最大杠杆,把一切押上去,毫不犹豫。猜对了,你就是人上人,再押不押,看你的心有多大。博输了,带上小姨子连夜跑路吧。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不敢押的,一辈子都在底层。


最后,还是用这张图表达我的心情:

 每到这个时候,最是想家,想妈妈做的菜。
南方的冬天,屋子里比外面更是湿冷。小时候,在家里火坑边烤火的时候,最喜欢用锡纸包着香肠和蛋埋在火炕里,外面烤着糍粑。熟了,香飘四溢,馋的我流口水。

开了个微店,给我妈妈找点事做,顺便把乡里的味道带给你们。张家界的腊肉,腊鱼,腊肠。 自己家养的猪,真材实料。最近活动,满500减58,包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