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的三愆三戒

 timtxu 2020-11-06

□ 胡勇

在读《论语》时发现,无论是修齐治平还是接人待物,孔子常常提出三条标准。因此“三”字成为孔子表达观点的一个常用数字。

譬如在谈及君子之道时,孔子就提出了三条标准:“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在谈及有益和有害的朋友之间的区别时,孔子也提出了三条标准:“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三”字观点简洁明确、开门见山、易于遵行,包含了孔老夫子对人生的透彻思考和深邃感悟。

在孔子的这些“三”字观点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三愆”的告诫。孔子说:“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翻译成白话就是:人们在与尊者说话时容易犯三种错误:没有轮到他发言而发言,这叫作急躁;该他说话时却不说话,这叫作隐晦;不看脸色而贸然说话,这叫作盲目。

事实上,不仅仅在与尊者说话时应当避免“三愆”,即使在日常言谈中,人们也应尽量避免急躁、隐晦和盲目。现代社会中,人们之间的交往、交谈和交流更加频繁,无论是与上级还是同事,也无论是与朋友还是客户,都应当把握好说话的时机和氛围,既不能逞能抢话,也不能畏缩不言,更不能无视现场情形而自说自话。

孔子的“三”字观点还有很多,除了“三愆”外,还有“三戒”“三畏”等,都给人许多启示。在谈到“三戒”时,孔子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人年少的时候,血气还没有发展稳定,要警戒迷恋女色;壮年的时候,血气正旺盛,要警戒争强好斗;到了老年的时候,血气已经衰弱,要警戒贪恋之心。

不同的人生阶段应防范不同的风险,孔子的“三戒”中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今天,随着社会的转轨变型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无论是青少年还是中年人、老年人,所面临的各种诱惑都是孔子时代无法比拟的,因此,人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每个人生阶段所面临的不同风险,以便有针对性地加以重点防范。

孔子不愧为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奠基人,他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这些“三”字观点,大多已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行为规范和精神资源,尤其是“三愆”和“三戒”的告诫,至今依然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法治日报——法制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