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城争霸,伦敦和法兰克福谁是欧洲金融中心

 鲁晓芙看欧洲 2020-11-06

两年前的脱欧公投,不仅为英国与欧盟同行,画下句点,也从此揭开了欧洲金融中心的竞技赛。

百年来的全球第一金融重镇——伦敦,脱欧之后,将如何面对欧盟城市的竞争?欧洲央行所在地、公认最有赢面的德国法兰克福,能否趁机,重回国际舞台?

金融双城记,这会是谁的好时代?又会是谁的坏时代?

▲法兰克福,是德国唯一有摩天大楼的天际线,在金融中心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黑、灰与绿色的对比

伦敦,跟所有金融中心一样,天空下是绚丽的建筑,摩天大楼下是窄窄的街道。上下班高峰时间,灰、黑的人潮迅速流过,就像一场集体竞走。

法兰克福,是德国唯一的摩天大楼城市。与伦敦不同的是,它满城的主色调是绿色的。德意志银行双塔隔壁,就是老歌剧院,金融区沿着老城区的绿带,分散而建。在这里,没有上下班高峰时间。可以看见的是,穿着笔挺西装的长腿叔叔,在骑着脚踏车。

从罗马帝国以来,这座地处欧陆南北、东西两条交通干道交口的商业城市,就直属于皇帝。所以法兰克福没有贵族,而是由商人、律师、金融家等士绅阶层主导。著名诗人,《少年维特的烦恼》、《浮士德》的作者歌德就出身于此,他的祖父就是一名律师。

如今,面对英国脱欧,这个被德国人视为「英国对欧陆宣战」的大事,欧盟第一强国的金融中心法兰克福,能不能挑战历史悠久的全球第一金融城市伦敦?欧盟叛徒与欧盟守护者的竞争,备受瞩目。

英国脱欧,撼动欧洲板块

两次世界大战的残酷,催生了欧盟。许多人不知道,欧盟28国,其实是全球最大经济体。

英国是欧盟第二大经济体,2019329日,正式脱离后,欧盟经济将缩小16%,落到全球第二。德国与英国更是从盟友,变为对手。

在许多德国人眼里,在欧盟,英国与德国关系最好,一同对抗欠债很多的南欧国家、甚至法国。

如今,法兰克福在面临,要如何从英国脱欧中「受惠」这个问题时,德国外银协会董事总经理,伟格纳回应到:「英国脱欧,很遗憾。我还真不知道用『受惠』这个词,对不对?」

法兰克福:欧盟最强国的金融中心

法兰克福所在的黑森邦经贸部,两年多前,委托资深银行家樊斯,对金融业招商。他骄傲地说,两年来,他已经接受94个国家、815次采访,这代表「我们正重新回到舞台中心。」 

法兰克福,是欧盟第一强国——德国的金融中心;欧洲央行、欧洲保险和职业养老金管理局所在地。

法兰克福机场,是欧洲直航航线最多的机场,从市区到机场只要40分钟。二战后,这里曾经美军情报中心,所以通讯带宽特别大,更是德国唯一一个可用英文生活的城市。

樊斯说,为了争取法兰克福,变成欧盟金融中心,德国已经排除万难,修改了劳工法规。之前,德国企业必须替解雇员工找工作。但是,新法规定,工作如果是要承担金融市场风险,比如交易室交易员,可以例外。

对于法兰克福房地产市场而言,脱欧,提早发生了。

过去两年,跨国银行纷纷把欧洲总部,移到法兰克福。去年圣诞节,高盛租下3000多平米全新办公室,打算雇用800名员工。在高盛之前,日本野村、大和证券、摩根大通与花旗早来了。

欧洲央行所在地的法兰克福,是个市民城市。

不过,出乎意料,外银协会的会员数,并没有增加,还是维持200位。(还是这些银行,不过是把伦敦的人手,搬运到法兰克福)

「事情进展的速度,比我原先想象地慢很多,」德国第一大报《南德日报》,银行特派员史瑞柏也观察到。

相较于英国的金融与专业服务业,具有强大的政治实力。在信仰社会主义公平原则、制造与外销强国——德国,金融并不是一个「政治正确」的竞选主题。

社会主义价值vs金融资本主义

今年4月,法兰克福市长费尔曼竞选连任,压根没把金融中心当成政见。

「很多法兰克福人,可能并不想要那么多银行家,」《南德日报》记者威尔摩斯直言。选民担心的是:更贵的房租、不足的学校与医生。尽管比起伦敦,此地房租,只要二分之一。

「现在中学入学,很像签乐透彩券。」史瑞柏则亲身经历。她的大儿子,今年上中学,很幸运地能念附近的学校。

因为如果没抽中,就需要搭4050分钟的校车上学。4050分钟在亚洲,可能觉得很平常。但是,法兰克福一向自豪,是个短距离的城市。城市内移动,骑脚踏车10分钟,都可以到达。

金融市场笃信,追求高效竞争的资本主义逻辑。这与德国人信仰的社会主义逻辑,小到一台自动售票机,大到城市运作逻辑,都不同。

法兰克福火车站的自动售票机,很难操作。很多外国旅客,搏斗了20分钟后,仍然得乖乖地,到售票亭排队。

他们有自己的逻辑。他们认为,要让消费者知道自己所有的选项,一层一层做选择,这样是透明、公平的。坏处是,让外人理解德国的逻辑与语言,就得花更多的时间。

比起伦敦与巴黎,这样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的超大城市。德国分布式、各有特色的都市发展,外国人必须花一段时间,才能体会个中美好。

欧盟求政治平衡,不会有单一金融中心

在法兰克福重回舞台中央的过程,一个更微弱的阻力:欧盟间无处不在的政治平衡。

威尔摩斯认为,德国政治人物毫无警觉心。「去年,布鲁塞尔(欧盟总部),将原先在伦敦的银行管理局总部,搬到巴黎,就是个警钟!柏林不知道这事情的严重性。」威尔摩斯直率地说。

法兰克福争取金融中心的最大优势之一,就是欧洲央行与监管机构在这里,沟通方便。但是,现在部分监管官员移到巴黎,这是法兰克福要变成金融中心最大的挫败。

与此同时,德国总理梅克尔正为了组阁,忙得焦头烂额。樊斯直言,「我们的感觉是,欧盟想在法兰克福,与其他金融中心寻求平衡。欧洲人不要德国独强。」

最新全球金融中心评比,伦敦仍然排名全球第一。法兰克福、卢森堡、巴黎、都柏林则分居20212431名。后四者差距并不显著。

越来越明确的趋势是,后脱欧时代,欧洲将有多个金融小中心。法兰克福做银行、证券;低税的爱尔兰首都都柏林,吸引租赁业;卢森堡则做资产管理;巴黎主攻保险,但是,欧洲这些城市,越来越有机会跟法兰克福一搏。

伦敦:全球第一金融中心保卫战

相对于欧盟无集体利益,欧洲金融中心破碎化发展,伦敦金融中心则是英女王皇冠上的宝石,贡献英国经济1/8

此时,伦敦正在打一场,全球第一的保卫战。

英国是很务实外交的国家。脱欧之后,它的政府与民间更积极地,要站稳它传统金融与金融科技的两只脚。

▲17世纪起,巍峨耸立的英格兰银行,是伦敦金融城的象征。

以欧元清算中心为例,欧元问世18年,都在伦敦证交所的子公司LCH清算。脱欧公投刚过时,欧盟态度强硬,坚持欧元清算,要搬离伦敦。

但是,今年3月,欧盟草案却写着如果英格兰银行与欧盟监管机构,无法充分合作,才需要搬家。当然英国已经立刻响应,愿意充分合作。

有趣的是,欧元占整个伦敦清算业务的1/3LCH为了不失去这业务,手脚很快地在巴黎,开了分公司。

在传统金融业务上求稳,在另外一只脚——金融科技上,伦敦也持续出招。

与泰晤士河北岸的金融城遥遥相望,南岸的金丝雀码头,是伦敦的新金融区。再过去,就是2012年举办伦敦奥运的格林威治。

2013年,这个由中东地产大亨开发的金融新区,很奢侈地,将第一栋楼的第39层,交给前首相卡梅隆的科技顾问凯尔基,经营金融科技的孵化中心Level 39。

「我很骄傲,现在不只是Level 39。」凯尔基说,伦敦作为金融科技中心,已成气候。

今年2月,花旗银行宣布,在伦敦设立创新中心。这是脱欧公投以来,唯一大型外银的新增投资。

勤业众信2017年,评比全球44个金融科技城市,伦敦与新加坡排名第一。当年,英国金融科技公司,吸引到7.8亿美元,仅次于中、美,是德国的两倍。

不像美国市场大,土壤肥沃,中国野蛮生长,英国这个老牌民主国家,最强的招商利器,就是监管创新。全球争相仿效的监管沙盒(见以下小辞典),就是最好的例子。

什么是监管沙盒?

「沙盒」一词译自英文sandbox,原意为儿童游戏设施的沙坑。「监管沙盒」是政府为提升金融科技发展,打造一个与外界隔绝、可控制风险的环境,让新技术或业务,进行沙盘推演。在沙盒内,金融科技公司在一定的范围内,不受国家法律规范,可以拟订新的游戏规则,自由测试创新服务,如同沙坑内,自行游玩的儿童。

监管沙盒典范,世界最快的法规创新

英国金融督导局的监管沙盒,2015年使用以来,已经有102间公司获选进入。每一回申请,固定都有6080件的申请案,其中,还有30家来自海外。

督导局调查显示,第一轮完测企业,有九成转为商业运营;而且,至少四成获选公司后续顺利募资。

今年初,顺利募资超过7亿的,英国新创BlockEx,要在沙盒里实验,用区块链发债。

▲伦敦金丝雀码头,川流不息的人潮。

它的办公室在泰晤士河畔、旧建筑改建的新创基地,两个世纪前,这栋黄砖的维多利亚建筑,曾经是个皮革市场。常常因为太臭,被居民抗议。BlockEx首席信息长诺瓦克,谈起进入沙盒的经验,感谢地说,「进入沙盒,帮我们省了不少钱。」

诺瓦克说,BlockEx是唯一一个获准进入沙盒两次的团队。因为第一次,研发遭遇瓶颈,提早结束实验。

诺瓦克说,他们与项目经理沟通,非常坦诚,并不担心商业机密外泄。相反的,由于债券创始、发行、交换、清算、配息的专业门坎很高,项目经理帮了他们很多忙,帮他们找,懂债券发行的监管官,让他们咨询。

要求监管官员促进竞争,帮企业点火

金融海啸,让全球监管标准都趋严。为什么伦敦反而发明监管沙盒?

负责英国开放银行政策的,信托执行长古拉姆罕认为,「这与我们把促进竞争,变成金融督导局的任务有关。一旦促进竞争变成任务,原先保守的金融监管官员,就必须想办法通过竞争,鼓励创新。」

英国在2013年,进行政府再造,将系统性风险与资本适足性的监管,交给英格兰银行。

新成立的金融督导局,则从金融行为、消费者保护的角度做监管,促进竞争,是督导局的任务。

2014年,金融督导局设立创新中心,初期只有56人。如今,这个小组已扩编为创新部,有35人。

开放银行数据,是继监管沙盒后,英国的另一个国际瞩目的法制创新。

开放银行就是银行开放客户的数据库,让第三方科技或金融业者,在客户许可下,可透过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运用这些个资,提供服务。在欧盟,类似的法规叫做PSD2(支付服务指令修正案)。

以黑、灰为主调的伦敦金融城。

1月中,PSD2与英国开放银行,同时生效。但是,英国的进度。远远超前欧盟1年。

英国强制九家大型银行,开放客户数据库,还建立游戏规则,客户不需要把帐户的用户姓名与密码,交给第三方,以确保安全。

英国政府认为,开放竞争有利于金融业,整体升级。开放银行的最高决策委员会,除了9家银行与财政部、竞争与市场管理局、金融督导局,3个官方代表。还有消费者、网银、创新与法律界代表。

短短半年,这个政策已经吸引33家,来自欧盟各地的金融科技新创业者,在英国注册服务。5月,汇丰银行也加入战局,最新app可以一览客户,在所有银行的帐户数据、消费分析,是第一家拥抱新政策的传统银行。

为什么伦敦总走得这么快?古拉姆罕说,「因为我们是真的想做。当你认为,你不得不做一件事,你一定会拖到最后一秒才做;当你认为,你是真心想做这件事,你就会第一个做。」

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有一张知名的海报《保持冷静,继续前进》,就像是伦敦金融中心此时的气氛。一如以往,伦敦鼓励竞争、创新的城市动能不停,欧盟金融城市,就难以撼动它的地位。

关于金融双城记,现在还无法确定,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还是最坏的时代。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一定是个新的时代。

编辑:dd 格式:黄牛

鲁晓芙,财经作家,旅居欧洲。

中国经济已经国际化了,不了解欧洲,有时候,你就不了解中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