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万英镑再次上演!流浪黑人夫妻,被接到白人豪宅免费住以后.....。

 鲁晓芙看欧洲 2020-11-06

鲁晓芙,财经作家,旅居欧洲,以荷比卢为基地,从事全欧洲投资并购业务。

中国经济已经国际化了,不了解欧洲,有时候,你就不了解中国。

欢迎关注:鲁晓芙看欧洲。 合作请联系微信:Xiaofu_Lu

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故事,是我们小学课本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因为富翁打赌,一无所有的年轻人,突然手里攥着一张百万英镑的大钞,从此顺风顺水,也被富商的女儿看中,过上了上层人的生活。

现在,这个故事再次在美国硅谷上演。一堆黑人夫妻,常年流浪在街头,突然被富商看中,邀请他们住进自己的豪宅。

故事的发展,却出乎我们所料......  图片说明:硅谷虽是美国收入最高都会区,却有着为数极多的游民

美国硅谷,最富有地方,却有着庞大的流浪汉群体

硅谷三大城市(旧金山、奥克兰、圣荷西),是美国最富有的城市,科技行业发展造就了大量富翁,但是,露宿街头的游民总数已经超过两万六千人。

无家可归的人,有很多是在街上睡,走在大街上,到处可以看到墙角的铺盖和破毯子。那些露宿街头的,有些已经长达十几年,其中还不乏年迈又残疾的老人。

还有睡在车上,通宵达旦,来回在公车上过夜坐着睡觉的游民。如果坐最后一班地铁,很多几乎是全空的车厢,每一节的角落都有裹着毛毯过夜的游民。  

故事主角登场,露宿街头十年的残疾黑人老夫妇

今天故事的主角,就是在奥克兰街头露宿长达十年,身体又有残疾的一对老夫妇。这对黑人夫妇全部的家产,就是两个手推车,一个放的是枕头铺盖,另外一个就是其他所有家当。

他们不是没有收入,他们两个人都领有社会救济,加起来两个人每个月收入一千二百美元。折合成人民币是8500人民币了,在中国可以过上很好的生活了,很多所谓的白领,也就是这些工资了。

这种收入听起来好像还不错,可是扣除美国饮食必需,剩下的几百块钱,在旧金山湾区根本租不到任何可以住人的空间。

另一个问题是,所有租约,都需要预付第一个月和最后一个月的房租,外加一个月的押金。他们不可能一次拿得出三个月的房租。

所以即使有收入,他们还是被迫沦为街头游民。

他们过去十年的活动范围,就是奥克兰金融区和杰克伦敦广场,或者火车站附近。他们每天固定在天一黑就寝。说是“就寝”,其实还有点夸大,那就是把铺盖在一栋下班打烊的政府办公大楼门口,摊开来。如果来太早,他们会被警卫赶走。

夫妇俩睡觉还得采取轮班制。说起来不可思议,即使像他们这样已经身无分文,都还有可能被人打劫。奥克兰治安非常不好,过去他们就曾经因为两人都同时入睡,家当被人搜刮一空。所以现在他们连睡觉,都还得轮流值班。清晨上班人潮回笼之前,他们必须离开,另外找地方消磨漫长的一天。

白天,他们常常在杰克伦敦广场的长板凳上坐着,看着开往旧金山的渡轮码头上,人来人往。但即使只是在公园的长板凳上坐着,他们也常常被警卫驱赶,因为附近的餐馆,抱怨这样会妨碍他们的生意。所以他们学会了不能在同一个地方待太久。


他们过了“十年”。然而就在几个月前的某一天,他们的命运在一夜之间突然转变了,就像童话故事里一样奇妙。

两万六千分之一的幸运,被富豪选中,从街头搬入豪宅

那天,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白人,透过《旧金山纪事报》一位记者,约他们喝咖啡聊聊。聊完之后他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他不是给他们钱,也不是请他们去住一夜旅馆,而是请他们搬到他在山上价值400万美元的豪宅里,折合2800万人民币的豪宅。他要将他们,列为家庭的一份子。

这位白人富商,从小一家九个孩子,靠社会救济过日子长大。后来上了加州伯克利大学,都还因为交不出住宿费而睡在车上。后来他成为建筑行业老板,赚了大钱,也买了这栋豪宅。

那是在一个山腰上叫“皮蒙特” (Piedmont)的小镇。这个小镇是硅谷东湾的一颗掌上明珠,那里平均房价两百多万美元,平均下来房价1500万元人民币呢。

图片说明:硅谷“皮蒙特” (Piedmont)小镇,到处都是这样的豪宅

在决定搬入豪宅之前,老夫妇说他们什么都没有,希望富商了解,这一生都不可能有机会回报。富商说他不需要回报,他只是要“给社会回报”。

他让他们搬入楼下有单独厨浴的套房,给他们买了一张大床和新家具,正式把他们迎为家里的一份子。老夫妇在一夜之间,从睡街头变成住豪宅。迁入的第一天,最令他们难以置信的就是有床可以睡,雪白的床单,而且竟然有抽水马桶和浴缸,浴缸还是带着冲浪按摩功能的豪华浴缸。这对他们来说,完全就是搬入了天堂。

如果这是迪士尼电影,这个故事就只能演到这里,而且会在一片掌声与感人的热泪之中结束。但真实的硅谷世界并非如此。

故事的结局,你根本想不到

这个小镇居民,几乎清一色都是高收入的白人。黑人游民在这里非常受人注目。他们不属于这个世界,而且在视觉上非常突兀。

老夫妇过了十年被人视而不见的日子,现在突然成为所有目光的焦点。

接着,警局的电话响了......

老夫妇搬进去几个月之后,这个高档社区的警察局,同时也接连接到了好几起窃案的报案电话,说目击可疑黑人游民在社区内徘徊。还有人要求警察,驱赶不属于社区的不明人物。

黑人老夫妇坐公车回家的时候,公车驾驶员会好心问他们,是不是下错了站,甚至有公车驾驶到站不让他们下车。因为没有人相信他们是住在那里,甚至属于那里。

还有热心的邻镇居民人打电话报警,说开车经过时,看到可疑人物。社区的守望相助精神,在一瞬之间发挥到极致。白人社区就差拿起手中的枪,来保卫家园了。

更嘲讽的是,之前安排了富商和黑人老夫妇见面的报纸,《旧金山纪事报》,听说情况不妙,派出了一位记者,到社区里去采访当地居民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以达到平衡报导的目的。

这位记者也是一位黑人,虽然他很明显地把记者证挂在胸前,手上还拿着笔记本电脑,一副黑人精英的样子。可是挨家挨户敲门、按电铃的结果是,几乎没有一个白人家庭,愿意开门。

接着好心富商接到社区住屋委员会的警告函,要求两位(原)游民迁出,否则会影响社区治安和房价。邻居们甚至表示,他们担心孩子的安全,还有人开始禁止孩子在屋外玩耍。

这些情况,老黑人夫妇也听说了,于是向富商表示,他们不属于这里,没有权利给他带来困扰,他们想搬回去睡街头。当然善心的富商努力地把他们挽留了下来。  

一个月之后,黑人老夫妇不辞而别,又重新回到了街头流浪。

两万多人每晚都夜宿街头,这对老夫妇只是以两万六千分之一的幸运,参与演出了硅谷一个没有人知道的小故事。

至于那位富商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说,他只是要回报那个曾经帮助过他的社会:

“我已经盖完了人生的第一座山,现在该是为别人盖一座山的时候了。

这个故事以失望收场。富人以前所未闻的善心开场,也引出了人性真实的一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