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选秀也看脸吗?太天真了

 90后职场观 2020-11-06

龟壳上的历史 第 10 篇

最近这几年,选秀节目似乎有越来越火的趋势,最近青你、创造营开播,满眼望去,电脑屏幕大都是美女。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曾经看过的一张图,清朝后宫图,如下。

▲右一为光绪皇后裕隆,左一为瑾妃

这是近代摄影技术为我们留下的清宫画像。

是不是跟想象中不太一样?

近三十年来出了不少清宫剧,每一部都是美女如云,于是让我们形成一个错觉——入宫的都是美女。如果不是这张照片,我会一直拥有这种错觉。

毕竟皇帝的女人,都是靠选出来,选秀怎么会不选美女呢?现代选秀也看脸,古代选秀应当差不多,但我真的错了,大错特错,你以为选秀真的只看颜值这么简单吗?

那就太天真了。

01

古代选秀,真的不看脸吗?

这要从选秀的起源说起。

最早的选秀可以追溯到汉朝,汉朝以前,可以说没有选秀,“秀女”直接靠“抢”,不用选。

顺便说一下,古代的选秀,都是为皇宫作贡献的,跟现代不一样,现代选秀是为了流量作贡献。古代选出来的秀女,大都送去了皇宫,因为皇宫除了需要妃子,还需要宫女,选秀除了选妃,还会选宫女。

汉朝以前,君王的宫殿普遍较小,需要宫女的数量不多,而且在秦朝大一统之前,整个社会一直处于动乱状态,于是,就有大量的战俘。

部分战俘就会被挑选出来,送到皇宫当宫女,战俘就可以满足皇宫的需求。

有些长得比较漂亮的,或者运气比较好的得到皇帝的宠幸,就可以一夜升上枝头当凤凰,成为皇妃。

所以这时候,颜值其实很占优势。

但是从汉朝开始,战俘就不够用了。汉朝社会趋于安定,战俘数量越来越少,而汉朝皇帝的后宫却越来越庞大,需要的女子也越来越多,武帝时期,宫女规模已经突破千人,到汉桓帝时则达到五六千人。

而正巧,这时候因为社会安定,人口数量从西汉建立是1300万人,涨到峰值5600万人,这是有统计在案的,考古学者认为当时存在不少匈奴、羌族等游牧民族未纳入统计,因此估计汉朝人口峰值为6500万人。

人口数量增长,也为“选秀”提供了方便,于是汉朝开启了中国史上的第一拨选秀——“良家子”选拔。

看名字就知道,这次的选秀是有条件的。首先是年龄,13-20岁,其次是“良家子”。

“良家子”,现代含义,出身清白的女子,在汉朝时期,指的是从军不在七科谪内者或非医、巫、商贾、百工之子女。

(注:七科谪,指的是被发配到边疆服兵役的七种人。)

也就是说,家里有从军但没有发配边疆的,不是医者,不是巫师,不能从商,不是手工作坊出身,这才能被称为良家子,才能有资格入选秀女行列。

官家之女可以入选,农民之女可以入选,由此看出,汉朝时期依然是重农抑商的,农民地位远高于商人。

而这些被选中的女子,要不送入宫中成为宫女,要么成为妃子,要么被指婚联姻。

历史上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就是一位良家子,被选拔出来之后赐婚,送去匈奴联姻。

第一次选秀,其实是身份的选秀。

颜值重要吗?当然重要,但如果不是“良家子”身份,颜值再高也无法入选。

02

选秀第一层,看的是身份,而第二层,则看的是规范。

随着时代的发展,选秀规模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成熟,到明朝的时候,已经有完整的选秀流程,选秀就跟“超级女生”一样。

《明懿安皇后外传》里有记载,明朝选秀分为三轮,分3天举行。

第一天,海选。从天下13-16岁的良家子挑选五千人,把她们聚集到京师,由宦官做排除法,把太胖、太瘦、太高、太矮的都排除掉,留下匀称的。

第二天,初选。宦官会检查秀女的耳朵、眼睛、嘴巴、鼻子、头发、皮肤,测量肩宽,背厚,把不周正的淘汰掉,还会听他们的声音,声音难听的也淘汰。

第三天,复选。这一轮考验的是仪态,走路歪歪扭扭的,不正的,淘汰。宦官还会测量手脚长宽,脚腕太粗的淘汰,脚趾太大的淘汰。

这时候已经给秀女界定了标准,或者说,给美女下了一个定义,超出这个定义外的都不算美女。

这样三轮下来,已经淘汰了好几千人。

最后大概能留下1000人,然后再从这1000人里选出300人成为秀女的小头目,让她们在宫里生活一个月,从中挑选50名伺候皇帝,而50人里再挑3人,2个人为嫔妃,1人为皇后。

当然,最后挑出来的3个人不一定能成为“真命天女”,因为皇帝有一票否决权。如果皇帝不喜欢,就可以让这个女子回家。

毕竟他是皇帝,这是他的大小老婆,他有拒绝的权利。

明光宗时期,有一位秀女最后成为三人之列,但还是被打发回家。这位秀女回家之后,觉得自己身价不凡,拒绝嫁给民间的凡夫俗子,就当了一辈子的单身狗。

但这是后话了。

经历过这层层关卡,留下来的女子肯定都是美女吧,那开头清宫图又是怎么回事?

这跟清朝的选拔制度有关。

03

清朝基本沿袭了明朝的选秀制度,但也做了一点改进。

顺治十八年以后,入选宫中的女子分为2种,第一种秀女,满清八旗官员的女儿,第二种宫女,进宫扫地打杂的。

清朝的选秀,其实是满清八旗女子的选秀,汉人没有资格参加选秀。

但,没有资格未必是坏事。

因为清朝规定,所有14-16岁的在旗女子都要参加选秀,如果没有赶上这一轮,可以下一轮再参加,总而言之,必须参加。

不参加有什么后果呢?

不参加,就不能结婚,否则就是犯法,到时候不仅连累娘家还连累夫家。这样一来,如果不参加选秀,这些在旗女子只有一种选择——孤独终老。

是不是非常霸道,皇帝竟然连官员女子的婚姻也要控制,而且这些不仅仅是普通官员子女,还很有可能是亲戚,直接导致近亲结婚。

但这不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这种事。

晋武帝司马炎,司马昭的儿子,就是那句俗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司马昭的儿子。

这货是晋朝的开国皇帝,《晋书·武帝纪》记载,他干过一件坑爹事,在位第10年的时候,他下令举行选秀,公卿子弟家的女子全部参加选秀,而且选秀没有结束,全天下人都不能结婚。是全天下,不是仅限于秀女哦。

更坑爹的是,《资治通鉴》还有记载,这货一次性找了5000名女子进宫参选,最后成功创造了新记录,把宫女人数拔到新高,成功收获大量女子嫌弃的眼泪。在此之前,宫女不过几千人,从晋武帝开始,成功破万,到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到达巅峰四万。

不过在此之后慢慢回落,明朝时期稳定在1万左右。

果然历史皆如此,前人开先河,后人来模仿。

回到清朝选秀,因为有了官家身份这层限制,所以清朝的选秀,是没有海选这一环的。

举行选秀的时候,各旗会把选秀女子的资料报到户部,由皇帝决定日期,户部安排女子到宫中选拔,这就是初选。

初选由太监选,但太监也没什么筛人的权利,因为在座的各位身份都比他们高,谁也得罪不起。

然后就是复选,复选的流程还挺有意思,太监会把秀女引到御花园、体元殿、静怡轩等地方,由皇帝和太后过目,大概停留时间2分钟,看顺眼了就留牌,没有留牌的可以回家自行婚配。

这些通过选秀的女子,有的会被皇帝收入后宫当妃嫔,雨露均沾,有的会赐婚给王孙贵族。总而言之,选秀成功,这个女子就有了所谓光明的前途。

而在这里的选秀,不仅是皇帝在选,也是太后在选。

这时候选的,未必是颜值,而是权力。

04

历史上,光绪皇帝的正宫裕隆皇后也是这样选出来的。

钦点她的人,是慈禧太后。

裕隆皇后长得不好看,美国传教士赫德兰在《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里写:“隆裕皇后长得一点都不好看。她稍微有点驼背,瘦骨嶙峋。脸很长,肤色灰黄,牙齿大多是蛀牙。”

但是,她归属叶赫那拉氏,她的婆婆慈禧太后,也属于叶赫那拉氏。这个家族总共出了3位皇后。

可以说,清朝的选秀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权力的延续,颜值在选秀中是非常次要的。

但在不少史料中记载,这位皇后口碑不错。《大公报》评价:既非依附于帝王,亦未尝有垂帘之政绩,而独以让德高怀,召亿兆人之讴恩,曾不以国体之变迁,而稍驰其爱敬者,伊古以来,实惟前清隆裕太后。

《中国日报》评价:己丑年嫁光绪帝为嫡后,秉性柔懦,失西后欢;尤与光绪感情不洽,抑郁深宫二十余年。既无可誉,亦无可讥。惟清廷退位,后力居多,将来共和史中亦不失有价值之人物也。孙中山也给她好评:孝定景皇后让出政权,以免生民糜烂,实为女中尧舜,民国当然有优待条件之酬报,永远履行,与民国相终始。

在历史好评面前,颜值还重要吗?

我觉得一点都不重要。

纵观整个历史选秀,标准一直在变,从颜值到身份,从身份到权力甚至是才能,长相这件事,似乎变得越来越不重要。

很多人现在依然有一种言论:选秀都看脸。

但,我保留自己的观点,如果你认为只看脸,那就真的是太天真了。

参考资料:

[1]《明懿安皇后外传》

[2]《晋书·武帝纪》

[3]《资治通鉴》

[4]《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

[5]《晋书·列传第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