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儿,都该死”:在中国,每年有1000万女孩永久消失

 一介 2020-11-06


    包办婚姻之下,她开始不动声色的反抗!↑↑

    如果选哪个国家的女性最悲惨,伊朗一定榜上有名。

    在伊朗,女性被黑纱黑袍禁锢起来,沦为男性的附属品,连自己的爱情和命运都无法由自己做主。

    那么,在中国呢?

    这世界对女人有多残酷?

    可能在你出生之前,就决定将你消灭。

    前几天,一个12岁的女孩在深圳海关被拦下。检察人员发现,她鼓鼓囊囊的包里,居然藏着142管孕妇血。

    这一曝光,直接掀出了一个隐秘而残忍的地下产业:带血验子。

    简单来说,就是把孕妇血非法带往海外,检验胎儿性别。如果是女孩,就打掉。

    早在2016年,浙江警方就破获过一起严重的“带血验子”案件。涉及全国30多个省市,5万多位孕妇,涉案金额超过2亿元。

    我们可以推算:单单在这一案件里,就有最多5万个女婴被人为消灭。

    这就是一场屠杀。针对女性的,大屠杀。

    在“12岁女孩带血验子”案的评论区下,一位网友的点评一针见血:

    “成年女性的血,被未成年女性运送,最后杀掉的是未出生的女性。”

    多么讽刺,更令人心痛。

    知乎上有个热门提问:为何我国现在还是禁止(胎儿)性别鉴定?

    题主不解地补充道,看看现在这些女权啊之类的,女性的性别歧视在大部分地区已经完全消失,为什么国家还是禁止性别鉴定?

    点赞最高的回答很有意思:“因为国家很明白,那句完全消失,根本就是扯淡!”

    在这片顽固的土地上,重男轻女没有消失,性别歧视没有消失。

    消失的,是女性本身。

    什么是“消失的女孩”?

    上个世纪90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提出了一个“失踪的女孩”的概念。指的是,那些因为人为干预未能出生,或者因为性别偏好早早死去的女性人口。

    当时阿马蒂亚·森就估计:全世界有1亿多女性因为性别偏好而消失。其中中国和印度是重灾区。

    2010年,为了验证这一理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曾做过一次调查。

    他们根据200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来研究,得出了一个惊悚的结论:中国0~17岁“消失女孩”的规模,达到1194.57万,消失率为6.8%。

    报告中指出,消失的途经有三种。

    第一种,产前失踪。

    人们通过B超、绒毛检测、羊水穿刺种种技术手段,人为地筛选胎儿性别。

    例如前文提到的“带血验子”,就是典型的性别筛选。当发现肚里怀的是女孩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打掉,将女婴扼杀在腹中。

    看到过一位网友的故事。

    一个研究生毕业的姑娘,嫁了人,夫家条件很好。谁知生了一个女儿后,婆婆提了要求——我家三代单传,你得再生个小子。

    一番努力,怀上了第二胎。去找黑B超一验,发现居然还是个女孩。

    婆婆的态度是:你可以生下来,但还得接着生,直到生出儿子为止。要么,你就打掉。

    又不是母猪,怎么能一直生?要是下一个还不是男孩咋办?

    无奈之下,已经怀孕4个月的姑娘只好选择引产。

    就这样,她先后堕胎7次,几乎失去了生育能力,才最终换来一个儿子。

    7命换一命。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残忍的交易。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她们的至亲之人。

    何其可怖。

    “消失的女孩”第二种,产后失踪。

    女孩已经出生了,不想要,怎么让她消失?

    一些狠心父母的选择是,杀掉。

    去年10月26日,广东茂名某医院一名女婴突然失踪。

    警方调查之后发现,作案者居然就是女孩的亲生父亲。是他将女儿装袋之后,亲手扔下山崖。

    他辩解称,因为家里已经有2女1男3个孩子,“养不起了”。

    但又话锋一转:如果是个男孩,绝不抛弃。

    去年5月,河南一女子以5万块的价格,将亲生女儿卖给了别人。

    2015年11月,江苏省南通市某产科病房。一名女婴被亲奶奶抱走并在地下室楼梯转角处活活踩死,就因为,她是第二个孙女。

    ……

    更恐怖的是:这一切并不罕见,更不是新生现象。

    百度百科对“溺女婴”的解释为:汉族旧时民间恶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女婴生下后,置于水中溺死而不育,先秦时已有,历代史不绝书。

    《韩非子.六反》就记载:“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俱出父母之不衽,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的便,计之利也。”

    根据西安交大姜全保教授等人的研究,1940年前后,“失踪”女婴比例曾达14%。解放以后,妇女地位提高,弃女婴现象减少,60到70年代,失踪女婴的比例是很低的。

    但后来由于政策原因,人们不能再多生,就只能把生出来的女婴偷偷溺死。

    于是从八九十年代开始,女婴的死亡率骤然提高。而正常来讲,女婴存活率应该高于男婴才对。

    以至于如今一个县城的公路旁,告牌上还赫然写着:“不准随便溺死女婴”。

    这背后,就是无数死于非命的、无辜女婴的亡灵。

    天知道这么多年来,有多少女婴刚刚出生,就死在自己父母手上?

    即便在社会越来越进步开明的今天,这一切依旧叫我细思极恐。

    最后一种消失,叫“假性失踪”。

    为了躲避政策,多生一个儿子,很多家庭选择漏报或者瞒报女孩的信息。女孩成了黑户,从社会中彻底消失。

    而更多家庭则选择:无视女孩儿的存在,甚至压榨、剥夺、虐待。

    知乎上有个网友,讲述了她作为女孩的血泪成长史。

    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她就处处不受父母待见。

    上学后,弟弟们能上各种培训班,而她自己连学费都得自己勤工俭学挣;

    工作了,第一次给父母寄钱,他们却嫌弃地说:太少了,还得供你弟弟们娶媳妇买房呢;

    结婚了,回娘家没房间,房间门口还得贴个“租赁”的纸条,纵使这个家从家具家电到装修,全是她自己出的钱......

    这样的不公平对待,不仅毁灭了女孩的人生,也终将毁灭一个家庭。

    2017年.14岁的初中女孩小郭,持刀刺伤自己11岁的弟弟,又将弟弟从桥上扔下。弟弟溺水死亡后,用泥沙将尸体掩埋。

    法庭上,小郭哭诉:父母平时重男轻女太严重,有好吃好玩的全给弟弟,弟弟要什么有什么,而她和妹妹什么都没有,动辄就被打骂。

    重男轻女,终于演变成深深的仇恨。这一切,谁又敢说只是女孩的错呢?

    一个女孩从孕育,出生,到成长,竟然要经历重重磨难。就算成功长大,也注定了悲惨的一生。

    这就是“消失的女孩”的故事。

    成千万“消失的女孩”,正在用她们的生命,刺穿社会的良心。

    越来越多的女孩消失之后,整个社会形态愈加畸形。

    数十年来积重难返,中国的男女比例已经严重失衡。

    一般来说,男婴与女婴的出生比例,以100:107为正常值。但到了2016年,我国的出生性别比,已经高达113。

    有媒体统计:2000年后出生的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18,男生比女生多出1300万。

    简单地说:这1300万00后,将永久地成为光棍。

    这种现象还在不断蔓延。

    一位公众号作者讲述了她亲身经历的故事:

    一次,  她和朋友去西部考察贫困地区。

    但给她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不是当地的穷;而是严重失衡的男女比例。走在路上,几乎见不到女人,唯一的一所学校里更是连一个女孩都没有。

    即便如此,重男轻女的当地人还在拼了命地卖掉女婴,或者直接丢掉。

    光棍危机之下,更多毒瘤衍生。性压抑与随之而来的生育危机,让很多人就此陷入疯狂。

    于是,恐怖的事情发生了:

    山东潍坊,一女子被拐卖到深山,裸体被绑十五年,精神失常;

    湖南凤凰,16岁少女被55岁男子囚禁性侵,24天;

    浙江宁波,16个月大女婴,被50岁男人性侵……

    所以让我们惶恐的是:社会施加给女孩们的磨难,千回百转,又回到了更多女孩身上。

    这又是一个可悲的循环。

    重男轻女,害死多少人!

    最后一个问题:人人都重男轻女,难道现实里真的女不如男?

    这种农耕时代遗留的毒性观念,早该遗弃了。

    美国国家统计局曾各国劳动人口做过调查,调查显示:

    中国女性参与劳动的几率高达70%,一点不输给中国男人。

    要知道,

    第二位的新西兰才60%

    法国50%

    日本30%

    印度仅仅28%

    而就在中国,已经涌现出很多很多优秀女性。从前台做到CEO的董文红,格力霸道总裁董明珠,风投女王龙宇……

    “男人赚钱养家,女人在家相夫教子”,这种现象早就式微。

    如今更多的是,女人一边努力工作,一边承担起家庭义务,在双重压力下扛起一片天。

    我身边就有不少女性朋友,靠着自己努力,买了房,经济自由,让家人也过上了优渥的生活。

    谁说女子不如男?

    重男轻女的梦,该醒醒了。

    很多读者问,为什么介哥总为女性发声?

    因为我意识到这一切不公的存在;也意识到,如果无人呐喊,世界终将归于沉默。

    自由,公正,平等。当代女性们的要求其实并不多:无非是同等的出生机会,更安全的社会环境,工作上同工同酬,生育上自己做主。

    这一份希望,不应该成为奢望。

    愿女人,不再是弱者。愿我们一起努力,为了更美好的明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