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个拍了裸照的女孩,决定去死”

 一介 2020-11-06

    退伍军人节成了购物节?他们是怎么想的!↑↑↑

    消费主义盛行的年代,一切皆可被消费。

    当我们沉溺于消费的狂欢时,谁又能想到,等待着我们的是什么?

    前几天,看到一则颇让人唏嘘的新闻:

    28岁的年轻母亲,因为深陷“套路贷”陷阱,欠下200多万巨债。最后走投无路,只能带着孩子服毒自杀。

    被发现时,屋子里农药的味道还没散去,母亲与三岁的孩子倒在床上,身体已经变凉。

    母亲的名字叫徐蓉。

    徐蓉出生在农村家庭,中专毕业后当了一名护士。几年前她结婚生子,丈夫是个体户,自己月薪也才两千多,生活并不富裕。

    然而亲人朋友在她朋友圈看到的,却全然是另一番景象:

    化妆品全是国际名牌,一套要3万多;儿子的羽绒服要两三千,裤子也要1000多……

    她哪来的钱?

    全是借的。

    两年前她在网上看到一则贷款广告,上面写着“无需审核、放款快、利息低”等,一时心动,就借了5000。

    这就是“套路贷”。

    这种可怕的网络骗局,先以极低的借款门槛引诱受害人上当,再以行业规矩为由诱惑被害人签订虚高借款合同,谎称只要按时还款,虚高的借款金额就不用还。

    之后,他们就会以各种方式制造违约,甚至诱导受害人循环借款,债台越筑越高。

    徐蓉借了5000,到手只有3500。一周后她还不上,只能再次借款,恶性循环。

    可悲的是,徐蓉自己也迷恋于借款带来的高消费生活里,借款数额越来越高,频率越来越多。

    最后她已经欠款200多万,实际到手才30多万。无力偿还又不堪催款人骚扰的她,只能选择自杀。

    然而服下农药后,徐蓉自己被抢救了回来,三岁的儿子却永远离开了人世……

    2017年,厦门一名大二女生因卷入“裸条贷”,利滚利欠下57万巨款,在其母亲多次收到自己上半身的裸照、被疯狂催债后,她不堪压力,选择自杀。

    今年2月,21岁的女孩小冯从17楼一跃而下。此前三年,她一直遭受着巨额网贷的困扰。

    这样的案例,还能举出很多很多。

    是谁酿成的悲剧?只是网贷吗?

    或许,还有被扭曲的消费观。

    有人说:当下年轻人消费观的扭曲,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深以为然。

    在网上看到一个求助,23岁的女孩,欠12万卡债,不知道该怎么办。

    她也没借什么套路贷,也没买过什么奢侈品。

    问题就是,消费习惯特别坏。

    看到打折的商品,买!

    看到种草的软文,买!

    新手机发布,买!

    久而久之,买买买成了一种戒也戒不掉的瘾。工资不够,就去借:信用卡、花呗、网贷…

    不知不觉间,就是一笔巨债。

    而这,不过是当下年轻人消费陋习的一个缩影。

    有数据显示:这届90后56%的人没有储蓄,开始储蓄的人中,每月储蓄仅1389元……

    一位朋友跟我倾述:不是他想当月光族,而是要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

    一年到头,光节日就有十几个,每过一个都得犒劳自己;

    双十一,618,年底大促,剁手成了习惯;

    租来的房子要改造得精致,网红店必须要打卡,抖音爆款必须入手……

    林林总总算下来,一个月就所剩无几了。

    我反问:这里面有多少东西是你真正需要的?

    他想了一下,哑口无言。

    事实就是:大多数时候我们被“种草”买来的东西,最后都会沦为废品垃圾。

    其实我们是否真的控制不住买买买的欲望?

    肯定不是。

    年轻人扭曲消费的背后,是消费主义陷阱在作祟。

    消费主义是怎么欺骗你的?

    套路无非三种。

    • “美好生活,都是买来的”

    《聪明的女人,舍得为自己花钱》

    《20岁喜欢的裙子,40岁穿上已没有了任何意义》

    《买买买,上帝送给女人的止痛药》

    ……

    这些你一定不陌生。

    铺天盖地的消费主义软文都在告诉你:只有不断消费才能换来美好的生活。

    于是,你开始入手各种无用但精致的“生活好物”,你跟着网红疯狂剁手,你月薪三千消费五千……

    最后落下的,不过是一屋子无用之物,和一屁股债而已。

    事实是:生活的质量,和消费行为并不挂钩。反而,过度消费带来的负担,还会降低你的生活质量。

    于丹在《人间有味是清欢》中说道:

    过度消费的现象之所以屡见不鲜,源于人们内心普遍缺乏安全感,需要用外在的,物化的依托和提升,来确认自己生命的价值。

    一个人不可能从奢侈品,华服里获得生命价值的全部支撑。

    真正让你活得美好的,是精神的富足,内心的丰盈,而不是消费这件事本身。

    • “买买买,最能给你快乐”

    买买买真的会让你开心吗?

    短期来说,是的。

    把商品一件件加入购物车,然后付款的爽快,相信很多人都体验过。

    但长远来看,绝对是痛苦。

    把消费和愉悦感联系在一起,让人丧失通过创造价值寻找快乐的能力,这是消费主义最成功的洗脑。

    问题是,消费所带来的幸福感是边际递减的。开始时,买一支几百块的口红都能开心很久,到之后大几千的包包也觉得就那么回事,再到最后上万的饰品也就能心动一小会儿了。

    蒋方舟在圆桌派里讲:年轻人太多看似消遣的事情,觉得是放松,其实都是非常大的消耗。比如说打一盘手机游戏,它对你感官的调度,情绪的影响都很大,结果越放松感觉越累。

    买买买也是同样的道理。看似能带来短暂愉悦,实际上是在消耗自己。

    俗话说得好:买买买一时爽,一直买一直爽。

    可是,花呗账单谁来还?

    • “花钱就是投资自己”

    总有人告诉你:

    漂亮的女孩自带烧钱属性,月薪5千要活得像月薪5万,只要让自己过得更好,才能遇到更好的另一半。

    这又是消费主义为你量身订造的圈套。

    不知你有没听说过“马蒂尔德陷阱”?

    在莫泊桑的小说《项链》里,嫁给小职员的马蒂尔德原本过着朴素、安稳,符合自己身份的生活

    但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见识到上流社会的生活,便开始嫌弃身边的一切,追求上流社会的“精致”生活。

    最终,因为弄丢了一条为满足虚荣心而借来的钻石项链,马蒂尔德付出了十年的艰辛劳作。

    花出去的钱,看起来似乎投资在自己身上,并没有浪费,但实际上是,你为了这些不切实际的东西,毁了自己人生。

    记住一句话:

    “只有穷人才需要证明自己不穷,富人从不需要证明自己很富。”

    消费从来不能带来阶层跃升,反之,还有可能让你坠入深渊。

    当今时代,树立一个合理的消费观,比赚钱更重要。

    • 告别提前消费

    提前消费,大概率会让你花更多的钱。

    心理学家发现,当人们刷卡购物的时候,大脑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快感,感觉就像在花别人的钱一样。

    花呗、白条等等也是一样。你把自己的钱花出去了,还不会觉得心疼。你的欲望被无限放大,透支也就越来越多……

    一句话:与其在还账的时候惊呼“我怎么花了这么多“,不如在付款前三思而行。

    • 告别炫耀性消费

    奢侈品,网红店,潮流产品。

    这些你花大价钱买来的东西,实则上都是为了满足炫耀性的社交需求。

    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一书中提到:我们想买奢侈品,很多时候不是为了它们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的符号标签。

    但正如前面所说:奢侈品并不能提高你的身份地位,更不能给你带来幸福感。

    把钱消费在能提升你的幸福感的事情上面。虚荣心作祟,最终苦的还是你自己。

    • 告别冲动消费

    人最具购买力的时刻,是在“心动”的一瞬间。这也就是为什么你在商场偶然看上了一件衣服,回来之后没过多久就不再喜欢了。

    所以看上一件商品后,不要急着把它收入囊中。给自己定下一个“延迟满足”的规矩:每次有消费冲动时,都先冷静一下,问自己“我真的需要它吗?”

    有答案了,再行动不迟。

    法国哲学家卢梭说:“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你以为消费给你带来了自由,实际上换来的是枷锁。

    别再当消费主义的奴仆了。节制你的消费,才能换得真正的自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