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染人数下降,但别高兴太早:有多少人,没能熬过这个寒冬

 一介 2020-11-06

你现在的经济状况是怎样的?

2020的打开方式,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和工作。

尽管已经2月底,还是有很多企业、员工没有恢复正常工作。

餐饮业、酒店业、旅游业、服务型等产业仍然是等待通知状态。

公司附近很多餐饮、零售商贩依旧没有营业。

就拿广东来说,广东是流动人口大省,据统计,目前仍有1000万左右的人员还没有返工返岗。

停工,意味着没有收入,或者被裁,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最现实的问题。

前段时间微博上有个热搜,如果再不复工,你会怎么样?

会四大皆空。

支付宝、微信、银行卡、信用卡空空如也。

上班的羡慕没上班的,没上班的羡慕待业的,只有真正失业的人,才知道宅在家里颗粒无收的日子,多么如坐针毡。

宅在家里没有快乐,只有焦虑。

一个月没有营收,许多网友已经哭喊着穷疯了。

关于穷的花式吐槽也上了热搜。

不管是戏谑还是真心,从年前一分不剩,到年后一分不挣,入不敷出成为很多人的真实写照。

如果还没复工,没有收入来源,你现在的余额还能支撑多久?

这个问题冷暖自知。

在这场瘟疫中,对有些人来说只是闲了一个月,对有的人来说,却是家破人亡,倾家荡产,食不果腹,为一日三餐而发愁。

比起病毒,我更害怕没钱

如果复工可能被感染,死亡率是2%,不复工没收入,100%玩完。

这道选择题,你会怎么选?

面对赤裸裸的现实,很多人已经被迫做出了选择。

前段时间,看到这样一条新闻:

复工在即,湖北一男子划着一个小木盆横渡了长江。

他家住在湖北黄冈市黄梅县,平时在江对岸的九江工作,

由于封城,九江长江一桥和二桥都实行了交通管制,他情急之下才想出了这个办法。

一人,一盆,一木,就这么划过来了,冒着被感染病毒的风险,也要去到对面工作。

有人说,当时玄奘一出生,就被他妈放木盆里划走了,如今看到成人版的了·····

看似调侃,实则心酸。

感染了病毒未必会死,但失去收入却不能活。

十天半个月不上班,有些人真的会被穷困逼死。

对他们来说,钱就是命,生活处处需要钱来填补。

这笔钱,是房租,是一日三餐,是一家人的口粮,是孩子的学费。

他们只是需要生存。

假期的延长,意味着生活的压力步步逼近,作为时代洪流里的一粒沙,我们没办法与汹涌的潮水抗衡。

2月5日,湖北湖南交界的铁路上,两名男子背着大包小包徒步行进。

湖南岳阳的铁警发现异样,上前询问才得知,原来他们是急着回深圳上班,没有公共交通出行,他们竟然沿着铁路徒步走到了岳阳,想在岳阳坐火车去深圳。

不惜徒步走七个小时,就为了能出门上班。

要不是走投无路,谁会冒着病毒的风险也要出门找累?

这条新闻下面超过上千条评论,有抨击谩骂,也有感同身受。

懂的人看了,只有理解和心酸。

抖音上有一个视频让我印象深刻。

夜色已深,地上满是积雪,人说话都哈着冷气。

一位外卖骑手推着已经没电的电动车,嘴里却高兴的哼着歌。

开车经过的两位小哥忍不住放慢车速,打开车窗问他:兄弟,车没电了为什么你还这么开心?

骑到车都没电了,我当然开心啊。

意味着我今天送了很多单,挣到了钱,我就喜欢天气差的,他们不愿意出来,我愿意。

他脸上洋溢着那股满足的,朴实的笑容真是让人印象深刻。

知乎上有人描述这场疫情之下外卖骑手的现状:

即便挣钱不多,也要出来谋生,在城市的角落里,有无数人在用力气,勇气,甚至是生命的代价,为自己换得一箪食,一瓢饮,一张可以安眠的床。

冒险谋生,也许不一定会染上病毒,但没钱饿肚子的痛苦,他们深有体会。

抖音里,你可能看多了有钱人的样子,感觉大多人都是开豪车,住豪宅,月入过万稀松平常。

实际上14亿人有10亿没有坐过飞机;5亿人从来没用过马桶;月收入过万你就已经打败了80%的人……

大学生占总人口的比例只是8.86%,本科生只占4.43%。如果你拥有本科学历,你就碾压了95%的中国人。

网络上的繁荣只属于少部分人,大多数人还是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禁不起暴风雨的摧残。

2018年,国际劳工组织发布了一个报告《统计图景:非正规经济中的女性和男性》,

报告基于100多个国家的数据,对全球非正规经济的规模进行了统计描述。

全球有20亿人口从事非正规就业,占世界就业总人口的61.2%

中国的数据是,有62.6%的人口从事非正规就业。

所谓非正规就业,就像街头商贩,摊点小吃,搬运工,黑车司机,送餐员,临时工等都属于这个范畴。

疫情来了,首先受到打击的,就是这一批人,

为什么他们急着出门?

因为不能停下,停下就无法生存。他们没有休假保障,少工作一天,就少一天的收入。

就像网上说的,“受委屈最大的,其实是网络上没什么声音的工人。你跟他们讲隔离讲防疫,但你没法帮他们交房租水电、一日三餐。

不是他们想出去祸害人,也不是要钱不要命,而是他们在拿生命去做赌注,去和世事无常的沉重相抗衡。

 成年人的安全感,都是钱给的

一场疫情,给了我们所有人检视自己的机会。

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当头棒喝。

曾经无数上班族的梦想是:不用加班,假期延长,宅在家里睡到自然醒,看剧吃喝玩乐打游戏。

没想到真有实现的这么一天后,我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快乐。

原来,睡久了也会不安,游戏也会玩腻,不工作没收入真的会焦虑,花呗借呗信用卡房贷车贷也真的要还。

钱没有着落,哪能安心呆在家?

年前辞职的人,肠子都悔青了,企业节衣缩食,工作也没这么好找。

就算上班族的白领,宅在家有工资拿,日子也没这么好过。

“公司没有破产,我破产了。

“房租+日常维持,自己的小金库快亏空了,重点是还接不到单,现在谁还出来拍照啊,失业了准备转行。

“年前是靠花呗信用卡续命的,年后没有工作,别说好好吃饭了,光想着怎么还花呗信用卡我就愁得睡不着了。

朋友圈里,看到做行政的二胎妈妈被降了薪,月薪降到了一半,你不做,还有其他人愿意做。

晒工资单的也多了,公司现金流无法周转维持,上个月的工资只能先发一半。除去房租,这个月真的要吃土。

更惨的,有网友已经被通知不用复工了,因为公司没了,或被裁了。

加班不是最辛苦的,没有班上才最辛苦。

一场疫情,把很多企业和个人都打回了原形。

公司的运营没有想象中那么稳固,说倒闭就真倒闭了。

工作没有想象中这么稳定,说没就真的没了。

除了变化,没有什么事情是永远不变的。

存的那点钱不值一提,没钱是真的万万不能。

最应该清醒和做出改变的,首先是我们的消费观。

看到一个新闻,让人唏嘘不已。

2月12日,重庆交警拦下了在高速上骑摩托的男子吕某,没想到吕某突然嚎啕大哭。

他说自己在江西当健身教练,因为疫情没法工作家里揭不开锅,只能卖掉贷款买的摩托车。

没有物流只能自己骑着摩托去送货,结果跟着导航上了高速。

他平时工资三四千,却贷款买了三万多的摩托车。

放在平时,有工资还可以勉强维持,没收入后顿时捉襟见肘。

吕某只是众多年轻人中的一个缩影,超前消费已经成为现代年轻人的消费观。

精致穷,无产中产阶级比比皆是。

一场疫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手里有钱才是最有效的保命药。

超前消费只能满足一时的快感,关键时刻,救命的不是奢侈品,也不是摩托车,而是手里的钱。

疫情的黑天鹅事件已经证明这个世界的脆弱性在一步步加剧,而如何在不确定中收益,甚至生存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这次疫情,留给我们太多思考。

学会存钱,应该成为我们每个成年人最基本的自律,有钱才能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养闲人的岗位,是会被裁掉的。效率低的人,最先被淘汰。谁在浑水摸鱼,谁在逆流奋进,一看便知。

找工作不能只图清闲,而是要能体现自己的价值,你的收入来源于你扎实的工作技能,而不是可有可无。

寻找备胎也是有必要的,如果有条件,想办法开拓副业。大概没有什么行业可以一劳永逸,机会来时,副业也有可能变成正职。

学习永无止境,保持学习力永远有必要,技多不压身,审视自己的能力,抗风险几率有多大,除了现在的工作,还能做什么?

风险来临时,不会和你打一声招呼。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请做足够多的努力,让自己有足够多的选择。

努力吧,希望你的账户余额,看起来和身份证号码一样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