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thevalue101

 健康快活人 2020-11-06

清代書法家張廷濟有副對聯:朱晦翁半日靜坐,歐陽子方夜讀書。

簡單介紹下:

對聯中的「朱晦翁」指的是南宋時期的著名理學家、哲學家朱熹,儒學的集大成者,在教育方面,是繼孔子後的又一人。朱熹字元晦,號晦庵,晚年稱晦翁。

而下聯中的這個「歐陽子」,則說的是北宋時期的著名文學家,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

這幅對聯的意思是說:朱熹經常一個人靜靜地坐在那裡,一坐就是半天,歐陽修時常在夜深人靜時閱讀。

畫面感出來了,用一個詞來形容,那便是:獨處。

關於「獨處」,德國哲學家亞瑟·叔本華說過這樣一句話: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自己。

雖然說的有些玄乎,但其重要性和意義立顯,那麼什麼叫獨處呢?

獨處,決定了一個人的層次和結局

我認為,獨處並不是一個人坐在那裡,因為有些人坐在那裡半天是抱著手機和朋友們在線聊得火熱,這根本算不上獨處。

真正的獨處,應該是不與外界產生任何的連接,遠離人群和喧囂,與自己單獨相處。

在我看來,這種能力或者說這種行為,往往能決定一個人的層次和最終會有怎樣的人生。

01

獨處,是一種難得的能力

眾所周知,與人交往被視為一種能力。其實,與自己相處也是一種能力,而且還是一種非常難得的能力,因為很多人並不具備。

弗吉尼亞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要求一群志願者單獨待在一間什麼都沒有的屋子裡15分鐘,在此期間,他們有兩種選擇,一是安安靜靜地坐在那裡等待時間結束,二是按下按鈕電擊自己,以此來打發時間。

雖然這些志願者在實驗開始前曾信誓旦旦地表示,寧願付錢也不願意承受電擊之苦,但實驗的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

最終大約有三分之二的男性和四分之一的女性按下了電擊的按鈕,而不是安安靜靜地坐在那裡。

寧願被電擊,寧願痛苦,也不願意一個人安安靜靜地待著,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獨處」,這實驗說明什麼呢?

獨處,決定了一個人的層次和結局

說明很多人是害怕、排斥獨處的,不具備獨處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恰恰在影響著我們的人生。

坦白講,不少人之所以混得不太好,事業上沒有建樹,能力平庸,乃至幸福感較低,壓抑、憂鬱、迷茫,有一個很主要且關鍵的原因,就是獨處的能力較弱,不善於獨處。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請接著往下看,當你看完獨處的三個意義,就能明白我為什麼這麼說了!

02

獨處的三個意義

既然獨處能力的強弱決定著我們的人生,也就是說這種行為必定有著非凡的意義和價值。

那麼,獨處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主要有三個方面。

1. 獨處,使我們能力更優秀

有人說,優秀的人往往更偏愛獨處。

我認為,正確的邏輯應該是:獨處能夠讓一個人變得優秀,而並非優秀的人喜歡獨處。當然了,優秀的人確實大多都是習慣獨處的。

之所以說獨處能夠讓一個人變得優秀,是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有可能將時間和精力投入在學習、成長等事項上。而一旦走進群體中,時間往往都會用來吃喝玩樂,忙於交際和應酬。

這一點,我相信很多人都是深有體會的。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你將時間花在哪,最後的收穫就在哪裡。

有些人之所以能一鳴驚人,展露出不凡的實力,往往並不是因為他的運氣有多好或者天賦有多高,而是厚積薄發的結果。是因為他為此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將玩樂的時間用來提升自己罷了。

獨處,決定了一個人的層次和結局

可以這麼說,獨處是最好的增值期。獨處的第一個意義便是可以讓我們的能力更出色,成長更為迅速,變得更優秀。

2. 獨處,讓我們更清醒、通透

在《烏合之眾》裡有這麼一句話:

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就比如玩遊戲,儘管我們都明白沉迷於遊戲是一種非常不好的行為,但很多人因害怕獨處和孤獨,為了和周圍的人打成一片,還是會和大家一起通宵玩遊戲,或者是逃課。

相反,如果一個人具備獨處的能力,不懼怕獨來獨往的話,那麼他就會活得比較清醒、通透。

這種清醒和通透,可以幫助我們做出正確的選擇。

3. 獨處,讓我們內心更平靜

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爾說,幾乎我們所有的痛苦,都是來自我們不善於在房間裡獨處。

很多時候,我們過得不開心,沒有安全感,感覺人生無趣,往往就是因為心態不夠好,內心不夠豐盈,靈魂不夠有趣。

所以,為了消除這種孤獨、不安定感,我們會努力地往群體裡擠。但這只能是治標不治本,故有「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這種說法。

實際上,真正想要不被孤獨和痛苦所侵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正視孤獨,乃至於享受孤獨,也就是獨處。

那些善於獨處的人,其內心往往都是豐盈的,精神富足,他們無懼寂寞,享受獨處,有能力取悅自己。

這樣的人是很難被摧毀的,也更容易擁有幸福感。

人生經得起寂寞,才能守得住繁華。

生而為人,獨處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修行,你能有怎樣的人生,能達到什麼樣的層次,往往就看能不能做好這一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