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五十根蓍草推演《周易》。

 最好的阳光bj 2020-11-06

不管我们去不去见它大片的已经亮了,而且开成了花毯,白色、红色、粉色、香槟色……

蓍草,这种菊科植物因为“蓍”变得比较难认。

蓍,shī,上面草字头,下面耆老的耆(qí)。草之多寿者,故字从耆”。

“耆”,在古代指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之所以给植物起这个名字,是因为古人觉得它像个耆老一样,长寿而智慧。

我们先来看一下它的样子。

蓍草的花是由众多小花组成的伞状花序。

叶片丰盈,毛茸茸的质感。

像羽毛、锯齿、多足动物的脚……所以蓍草又名一枝蒿、锯草(据说这就是鲁班的灵感来源)、蜈蚣草。  

蓍草是草本植物中的多年生,也就是说,它不会像大多草花一样“一岁一枯荣”。

西晋的《博物志》中记载:“蓍千岁而三百茎,其本已老,故知吉凶。

千岁之寿固然夸张了,但野生环境活个数十百岁是有的。

在西周上古时期,蓍草是让古人着迷的不死神草。传说,此草非伏羲、孔子等圣人之地不生。

孔子评价蓍草:“蓍之为言也。老人历年多,更事久,事能尽知也。”为蓍草披上了神秘外衣。

因为和神龟一样长寿、灵异,古人认为“其茎可为筮”古代用蓍草占卜,就叫筮(shì)。

蓍草秋后采割的干枯茎秆又直又硬,不容易折断,古人五十根蓍草来推演《周易》。

《史记》载,最早用神奇蓍草预测先民吉凶祸福的是传说中的伏羲。

在河南淮阳县伏羲氏的墓园后面,就有一座种满了蓍草的“蓍草园”。

植物的坚韧顽强是它们的,但以一棵草观察世界,推演宇宙,赋予它们灵性,则是人类的智慧。

有一个词叫“蓍簪不忘”。

孔子在野外见到一个妇人边采蓍草,边哭泣。孔子问她,为什么哭。妇人说,她的蓍草茎发簪不小心遗失了。

孔子很奇怪,面前有大把蓍草,丢了一根蓍簪有什么难过的呢?妇人哭着说“非伤亡簪也,吾所以悲者,盖不忘故也。

难过的哪里仅止蓍簪,更是它身上的旧时光啊!

莫言说,“日子越过越久,越久越旧,越旧就越舍不得扔掉”。

每一个故物身上都承载了满满的回忆和时光,我忽然有点明白父母为什么那么不愿意断舍离了。

蓍草,不管作为周朝演算天人的工具,还是古代妇人头上的一只轻簪,都和生活切肤相关。

更何况它又是活血止痛的药草,提炼香料的植物,嫩芽可食的救荒食品。

让古人视为神性的蓍草,今人则有点陌生。

穿越千年而来的野草,如今正开在大江南北的公园、植物园中,装点着每一个都市。

蓍草,从古至今,对于人类,都是抚慰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